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八零章 推薦(1)

無線電子書    從大學教師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質。

  華夏人的特點是勤勞,扶桑人是齷齪,法蘭西人是浪漫,花旗人是故作灑脫,而瑞典人呢,就是真的古板。

  保持社交距離是瑞典人社交的最好方式,只要你靠近他們一米之內,他們就會覺得不舒服了,行走在路上,他們寧愿排成一列,也不愿意并成一排。

  勾肩搭背不是朋友之間的社交禮儀。

  但是,沈光林的講座徹底的打破了這一點,無他,圍觀的人太多了,大家避無可避。

  展會上的第一堂課或許還只是展示一些常規產品和它們的制造原理,算是科普系列的演講。

  但是,第二堂課,就是真的開始講述超聲波清洗設備的演算過程了。

  從科普知識一下子就過渡到科技前沿,很多人都沒有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

  但是,這很沈光林,出乎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誰讓開辦講座的是沈教授呢,他做出任何震驚世界的舉動,都是可以讓人理解的。

  第一天的展會很成功,超聲波清洗機都賣脫銷了,除了樣品,再沒有可以出售的產品;第一天的講座也很成功,講稿都被拿去復印了好幾回。

  說起來,沈某人有一幫能力很強的好學生,他們準備的演講課件詳實而又符合沈某人的語言特點,這讓沈光林發揮起來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這種感覺很棒!

  在這個年代,有數量不少的華夏人還是覺得國外的月亮比較圓,但是沈光林絕對不這樣認為,他的學生們也是同樣充滿了自信。

  在沈光林的培養和沈光林實驗室是熏陶之下,這些人一個個簡直牛逼到天上去了。

  上行下效,誰要是敢在沈光林面前說我們不行,我們是垃圾,我們怎么都趕不上別人的,他會當場讓你滾。

  所以,沈光林的團隊是一支驕傲的團隊,也是一直戰無不勝的團隊。

  展會第一天,效果絕佳。

  華夏科技原來并不落后,這是一次從理論到實踐的統一。

  很多人都還沒開始體驗白血病篩查的厲害之處呢,也沒感受到dna檢測的其妙所在,僅僅是通過一些電器產品,他們就已經感受到華夏和東方沈的不一樣了。

  當然,所有努力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把沈光林如何牛逼的事跡更好的宣傳出去。

  效果斐然。

  只用了一天時間,沈光林教授出現在斯德哥爾摩的消息就在歐洲傳播開了。

  只用了一天時間,沈光林教授發現了物理新原理的事跡在歐洲傳播開了。

  說起來,斯德哥爾摩雖然地處歐洲,但是在科學上并不偏僻。

  對于學界來說,他們來這里是很普通的一件事。

  因為一些大家都不太好意思公開說的原因,學者們,尤其是高階學者們,還是很喜歡到這里來的。

  他們過來集會,過來發表演說,過來尋找各種能夠刷臉的機會。

  因此,瑞典雖然處在靠近北極圈的北歐,卻也是一個學術中心。

  任何機構只要是在瑞典召開學術會議,都是很容易就能夠邀請到前沿學者的,不是他們廉價,是他們有不一樣的追求。

  大家對這種現象也是看慣不怪了。

  一些學者,寧可放棄去巴黎浪漫的機會,不屑去花旗賺錢的機會,就是偏愛這個北歐小國,一請就來,所為何來呀?

  不要多問,問就是熱愛科學。

  如今,沈光林教授出現在這里了!

  這也更給了他們更充分的過來的理由:沈教授我們慕名已久了,真想當面聆聽他的教誨。

  來吧!

  來啦!

  以沈光林的名聲和地位,無論想做什么事,都是能夠迅速在科技圈引起轟動的。

  就算他說屎是香的,也會有人說,只要把它稀釋一萬倍,那它就是香的,不信,你可以試試并嘗嘗。

  大家之所以愿意來瑞典,之所以愿意來斯德哥爾摩,并不是因為這里的鯡魚罐頭好吃,也不是因為這里的冰雪更適合滑,就是想著看看有沒有機會來表現自己。

  到了這里,矜持可不是好的職業習慣了,不活躍一點,如何能夠讓那些評委們想起還有你這一號人呢。

  當然,現在才是2月份,距離10月諾貝爾獎的評選還有8個月的時間,一般的學者都不會現在出動,這也是沈光林選擇這個時候就過來的原因。

  真的選擇在評獎前一個月才開始行動,那就是真的太刻意了。

  沈光林也是要臉面的人。

  即使是這樣,也有一些不懷好意的記者在質疑他沈某人的動機呢。

  在講座快結束的提問環節,他們果然問到了類似的問題:“沈教授,您到斯德哥爾摩是還有其他的目的嗎?”

  “并沒有。”沈光林表面上回答的很隨意,他就是過來旅游的,恰逢其事罷了。

  其實,他怎么回答是經過排練和設計的,人人都是表演藝術家。

  “可是,據說很多有資格競爭諾貝爾獎的學者都喜歡到瑞典來做游說工作,您難道沒有這個想法嗎?”記者們不依不饒,直接問出了他們關心的問題。

  “現在才是2月份,我現在就來游說,時間也太早了吧。”沈光林依然是語氣平靜胸有成竹。

  這是實話,現在就游說,這一年都不要干別的事情了。

  “可您為什么要來斯德哥爾摩呢。”

  “難道斯德哥爾摩這個城市我就不能來了嗎?要知道,在這里你弄錯了一件事,我的科研成就已經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可。我不能說我不想獲得諾獎,但是,諾獎早一天頒發晚一天頒發其實差別也不大,難道會有人懷疑我不能獲獎嗎?”

  沈光林也打算打開天窗說亮話,以他的科研成就,沒有人可以提出質疑。

  當前的科學界,只要是還活著的人,沒有一個敢說自己的成就比沈光林厲害,這就是他的底氣所在。

  只是,這話就讓記者先生不愛聽了,“難道您就以為您一定能得獎?”

  沈光林自信一笑,“這還用說嗎?你不覺得,如果我不能得獎的話,那得有多少領域被排除在諾貝爾的評獎范疇之外,我獲獎這還用懷疑嗎?”

  沈光林還有一個外號:科學界敲門人。

  “所以,既然我早晚都能獲獎,我還需要著急嗎,這次到斯德哥爾摩來,也只是恰逢其會有點事而已。”

  其實,沈光林心里是很著急的,但他說他不急,那就只能是不急。

  這話記者還真的不能反駁。

  外界已經有個公認了,沈教授真的是遲早要獲獎的。

  大家所關心的是,沈教授究竟哪一年能夠獲獎?

  在沈教授是否能夠獲獎這件事上,即使是一個科技外行,也是不會有所懷疑的,這只不過是哪一年的問題,沉淀10年有可能,20年也有可能。

  不獲獎?除非他突然出現意外死掉了。

  比如,某人某天,沈某人突然得了馬上風,英年早逝了。

  當然,想要獲獎,有人推薦也很重要。

  因為并不是所有有資格獲得諾獎的學者都得到了推薦,沈光林真的想獲獎,還是要確保有人推薦了他。

  于是,借著媒體訪問的機會,沈光林反問了一句:你們老是提獲獎,提的我都心動了,可是,會有人給我推薦嗎?

無線電子書    從大學教師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