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二一章 滬海行

無線電子書    從大學教師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滬海,又稱魔都,歷來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

  沈光林對這個城市還是很熟悉的,畢竟金陵距離這里并不遠,他經常活動的區域就在江浙滬一帶。

  畢竟,在沈光林成長的年代里,莞城已經死了,而三亞那些地方去的也少,畢竟不是天天都有海天盛宴,反倒是滬海的名媛圈十分有名。

  所謂名媛,大約是為了出名而去援交吧。

  這次去甬城的行程是先去滬海,再到甬城。

  現在可沒有杭州灣跨海大橋,連接兩個城市要么坐船,要么繞道杭城。

  課業正緊,李蓉小姐姐不能同往,甚是可惜。要是不讀書就好了,可以跟他走遍大江南北。

  臨行,照理是要收割一波公糧的。傳統紅木床的質量非常不錯,雖然沈老師累的滿頭大汗,但除了兩個人的喘息聲,沒有發出類似吱吱呀呀的伴奏聲響。

  數十個東之后,兩個人打掃戰場,也開始變得相敬如賓起來,并約定一起去洗澡。

  “你這次出去,要早點回來,聽說你學習數學很認真,不要荒廢了學業。”李蓉拿著毛巾幫他搓背,并且還教育起沈老師來了,她自己學習成績還行的,不愧是有優良學習基因的。

  北方人都有搓背的習俗,這個時候搓一搓也能緩解疲勞,用來抵抗賢者狀態也是很有效的,等會說不準還可以梅開二度三陽開泰四季發財五福臨門。

  “我知道,不出一周我就回來了,這次不去香江,也不去國外了。”沈光林沒有安排好去往科威特的機票和行程,因此決定放棄這次出行了,留在京城跟大家一起看球也蠻好。

  這個年代沒有互聯網和攜程,如果沒人帶著,出國會非常麻煩。

  最麻煩的就是當地的行程安排。

  無論住酒店,請導游,請翻譯,租汽車,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還是在國內出行簡單。

  第二天,幾個人就坐上了飛往滬海的灰機,李蓉有課,并沒有送行。

  這個季節坐飛機還是蠻舒服的,不像夏天那么憋悶,即使不開空調也不會覺得熱。

  看樣子,出行真的是要分季節的,秋高氣爽最好旅行。

  滬海很快就到了。

  這次出行沈光林不是主角,主角是包船王。

  這個時候就顯示出船王的風采了,當地的接站人員級別非常高,形式非常隆重,而且這種重視程度是沈光林以前從來未曾遇到過的。

  當然,這件事也是形式大于意義的一種互動。

  因為就在機場出口處,竟然還有帶著紅領巾的小學生排隊獻花呢,沈光林感覺這種安排好有新鮮感,自己都沾光領了一束黃菊花。

  這個季節確實是菊花盛開的季節。

  畢竟有首歌嘛,菊花殘,滿腚傷。

  不過,所有的驚喜也就到此為止了。

  沈光林在滬海并沒有收獲,也沒能見到拍攝《廬山戀》的周筠。

  即使想投資,滬海的投資機會也并不多。

  現在才是1981年,滬海并沒有加入改革開放的行列,這個年代的它們發展的并不快。

  去年,國家成立了5個經濟特區,滬海不在其中,它作為沿海開放城市要到1984年才會確立。

  現在就更加沒有浦東新區了,要開發浦東,至少需要十年時間,現在這一大塊地還是川沙縣,還是灘涂和農田。

  從機場出來,坐著車往市里走。

  時節已經是深秋了,街道上的行人也恢復了單調的顏色,滬海作為潮流之都,穿的也大多數是灰黑的中山裝。

  春風已經吹到京城了,但是沒有吹到滬海。

  即使到了89年,全國鬧運動,滬海沒動。

  滬海和京城還是有很多不同的。這里運行的大多數是無軌電車,而且十字路口的交通信號燈是交警手動控制的,非常智能,有點像后世過斑馬線,按動路邊的按鈕之后,過段時間就會有紅燈出現了。

  晚宴很是豐盛,但是大家的側重點并不是宴席本身,而是其他商業往來。

  酒桌上最易談事。

  包船王是有事來的,他想跟當地談合作,合作的內容自然離不開滬海港和航運。

  船王不止是亞洲的船王,而且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船王。

  大家都在談事情,沈光林也不客氣,上來就開吃。

  因為接待的主賓不是他,他也沒有喧賓奪主的意思,就默默的坐在那里胡吃海喝。

  大家對于沈光林竟然能夠坐上主桌表示了一定驚奇,不過看到船王沒有說話,也就沒有說什么。

  船王沒有介紹沈老師的來歷,沈老師也就當自己是透明的,輪到他自我介紹的時候,也只是靦腆的笑一笑,“鄙姓沈,是跟著包先生見世面的。”

  畢竟,沈老師的知名度不算高,大家也不知道他是京城大學的老師,即使知道了,也不會有太重視。

  沈光林就是一副打醬油的角色,并沒有什么重要事項需要他處理,大家也把他當做隨從。

  反正有大閘蟹吃,樂的清閑。

  這個時節的陽澄湖大閘蟹個頭很大,每一個都有6兩以上,揭開蓋子里面全是蟹黃。

  沈光林最愛吃大閘蟹了,能夠一口氣吃個精光,一點肉都不浪費。當然,用小勺子挖了蟹黃,蘸點生抽和芥末的汁液吃下去,最是美味。

  早在滿清時期,蘇州揚州一帶就開始流行一種陪送嫁妝了,叫做“蟹八件”,里面各種工具器具量具都有,吃蟹都吃出了儀式感。

  沈光林吃的滿嘴流油的時候,聽得他們談起吳淞口和黃浦江需要經常進行整治和疏浚,不然就會影響通航,而且包船王的大船不好停泊。

  “那為什么不建洋山港呢?”沈光林給出了建議。

  沈光林去過洋山港那里,印象很深刻,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年開始建設的了。

  “什么洋山港?”即使是滬海本地人對它也是不解,滬海的港口很多,哪里有什么洋山港了。

  “我說的是在杭州灣的外面,嵊泗那里的大洋山和小洋山一帶,那邊的水域都很深,建設一個大型停靠碼頭,然后再修一條高速公路連接起來不就好了么。”

  沈光林給出了后世實踐過的建議,只是這個主意在這個時代不一定好。

  在座就是靠海吃飯的,沈光林說的地點他們知道,但是他們不能接受在那里建設一個港口,根本不可行。

  “小伙子很有想法,可惜我們現在太窮,不但沒錢,而且沒技術,要是真有這個錢,我們都能把黃浦江沿岸的港口擴大五倍了。”

  滬海港其實不是一個獨立的港口,而是一串,像寶鋼、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都有自己的專屬碼頭。

  沈光林突然也覺得自己孟浪了,這才是1981年,建港洋山真的不現實,技術上也不具備。

  真有這個錢,還真的不如去甬城建港呢。

  甬城的水文條件很好,適合建設世界級的碼頭。

  后世關于碼頭也有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大家都想當老大。

  滬海港宣稱他們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港口,甬城港也是這么認為的,就連北方的琴島港也不甘示弱。

第一在國內就有三個,還有其他知名港口如羊城港,津城港,秦皇港  滬海的行程結束,接下來就是去甬城了,從海上出發倒也方便。

  船在鎮海停靠,沿岸是一片灘涂,雖然天氣已經頗冷了,但還是有不少人在甩桿釣魚。

  這是一種在泥地爬行的魚,當地叫做跳跳魚,其實是一種兩棲動物,味道極為鮮美。

  沈光林對于這個也想吃。

  他們上岸的地方叫做霞浦,據說當年常凱申離開大陸,就是從這里登的船,然后經舟山到達彎彎。

  這里后來應該是叫做北侖的吧,看著一點都不像。

  鎮海距離市區還是蠻遠的,新學校的選址在江北區,甬江邊一個大幅度轉角的地方。

  其實這個地點距離市區也是有點距離的,現在也是農村。

  現在的甬城很小,大約只有三江口老外灘那一帶才是市區,其他全是農村。

  沈光林跟著大部隊過來的時候,學校已經在建了,不說如火如荼,也算有聲有色。

  地址:

無線電子書    從大學教師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