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八四章 成敗

無線電子書    從大學教師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DJ真的好熱~鬧啊。

  扶桑在這個年代確實足夠繁榮,而且整個國內呈現出一番蒸蒸日上的氣氛,國民也充滿了斗志。

  如果,如果有人說他們在后世會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估計沒什么人會信。

  現在才是1981年,未來的十五年,都將是扶桑經濟極為強勢的十五年。

  甚至,他們的GDP一度超過了花旗國。

  沈光林上次來DJ,因為時間倉促,并沒有好好的逛過。

  這次彌補回來,剛好兩個人的時間都算寬裕,定要把所有值得去的景點都去一遍。

  像DJ塔,上野公園,皇居都細細的游玩了一番,而上次去過的淺草寺這次便沒有再去。

  只可惜現在迪士尼樂園還沒建設呢,少了一個游玩的好地方。

  旅游的快樂,很多人不懂,沈光林以前也不懂,現在他懂了。

  怪不得王思蔥喜歡攜美旅游呢,原來快樂真的很多。

  即使已經翻車了,但他的黑眼圈仍然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

  現在是扶桑人最快樂的時代。

  戰敗之后,靠著父親麥克阿瑟的扶持,靠著高麗戰爭和南越戰爭的訂單,這一切都狠狠的刺激了他們經濟的發展。

  這個時代的扶桑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而華夏人卻無法帶入他們的幸福感中。

  在整個80年代,乃至90年代,能夠感受到幸福的人都極少,幸福也只會發生在個別人身上。

  比如,來自京城大學的物理老師沈光林。

  沈光林是那個最璀璨奪目的人,就連扶桑人也想成為他那樣的人。

  沈光林剛剛走入麗思卡爾頓酒店,立刻就被包圍住了。

  各種長槍短炮,各種鞠躬問候,各種噓寒問暖。

  總之,在這一刻,他成了真正的大人物。

  甚至,有帶著攝影機的攝像師把這一幕給完整的記錄了下來。

  這是沈光林真正成名的開端,這是他成為學閥和宗師的第一步。

  總體來說,扶桑的媒體相對是禮貌的,雖然極力熱切,但是也保持了相對節制,一點也不像后世那些無良記者們,照相機甚至能夠伸到女星裙子下面。

  誰不知道誰有啥?

  你找啥?

  白帶嗎?

  難道你們不知道她們都穿有安全褲的嗎?

  “沈桑,請問您是怎么發現納米效應這一現象的呀?”

  “沈桑,聽說坂田機構已經驗證了您發表的理論,您說的是正確的,請問您有何感想?”

  “沈桑,聽說您已經是京都大學的客座教授了,會長期在扶桑執教嗎?”

  “沈桑,能夠談談您做科研的初衷嗎,您為什么會把這么重要的成果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出來呢?”

  今天的麗思卡爾頓酒店終于沒有人包場了,因此還有不少其他客人入住這家酒店。

  行走在大堂里,他們還以為記者們在追捧某位影視明星呢,一起圍觀圍觀唄。

  長得確實很帥啊!他是哪個明星?

  有位擠了很久都沒有擠進去的行人在問,“這里面的是誰啊?怎么圍了這么多人?是三浦友和嗎?看身形差不多呀,怎么說英文。”

  三浦友和是這個年代很多女孩心目中的夢中情人,這種帥氣和影響力幾乎要趕上尊龍了。

  當然,作為90后,沈光林們不知道三浦友和和尊龍也很正常。

  “并不是明星,據說是一位科學家。”

  “切,不可能,科學家怎么可能長那么帥,而且還那么年輕。肯定是一位影視明星,是外國來的吧?莫不是HK人?”

  在李小龍之后,華夏明星在扶桑出現了斷層。后續接力的章國榮、劉得華、房事龍這個時代也剛剛拉開屬于他們的時代序幕。

  沈光林一直被人輕視的就是年輕。

  年輕怎么了?

  在科學的世界里,年齡從來都不是一個阻礙進步的理由。

  絕大多數的頂尖科學家,他們最重大最厲害的科研成果,大都是在他們非常年輕的時候獲得的。

  少年出英雄!

  很少有人稱贊年過花甲的天才,大家喜歡追捧和贊揚的,永遠就是那種像尖刀一樣銳利而無往不前的年輕科學家。

  這一大堆人,最內圈的是媒體,外圈還有一些科研機構和大學的學者,他們也在靜靜的等待,等氣氛穩定下來。

  DJ大學的同行們倒是冷靜了,他們就坐在沙發上,感嘆著自己年輕時候的好時光:“我今年才43,去年還有人稱呼我為青年科學家呢,在今天,我感覺我已經步入老年了。”

  “哎,沈桑現在的發展,已經不是你我這樣的凡人能夠猜度的了。”

  “哎,當初得罪他干什么了,現在都不太好意思跟他請教學問呢。”

  大家都是懂行的,沈光林的成果發布出來,在這幾天有很多人甚至興奮的睡不著覺。

  之前大家還以為物理想要再有重大的突破就太難了,沒有想到沈光林如此輕易直接的就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原來,廣闊的世界背后還有這樣一個未被大家探索的領域。

  說實話,沈光林并不舒服,他被閃光燈晃的有點想流眼淚了,不過也只能忍住。

  做明星也是不容易的,別人拍攝的時候需要忍住不能眨眼,不然不好保持形象了。

  你以為毯星就不需要實力嗎?

  沈光林努力的拔出一只差點插進他嘴里的話筒,清了清嗓子,決定還是做個回應算了:

  “感謝大家的厚愛,我非常惶恐,咱們找個會議室吧,我做個專門的回應。”

  這個簡單,酒店原本就有不少會議室可供使用。

  也不需要主持人,沈光林自己坐在主席臺上,他開始講故事了。

  “我從小生活在江南水鄉,哪里有好多荷花,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我那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把水潑到荷葉上,然后看著圓滾滾的小球四處滾動,摔開萬道光芒。

  在那個時候我就在想了,為什么荷葉不沾水呢?

  后來,我還看到一種在水上爬行的小蟲子,我們叫它水蜘蛛,學名叫水黽。它跑的飛快,特別令人羨慕,我也想能夠像它那樣在水上奔跑。

  在那個時候我就在想了,它為什么能夠在水上爬呢?

  后來,我學習的專業課程是物理,也并沒有認真的學習生物,不過這些現象一直都記在我的腦海里,這就是我發現納米效應的初衷。

  熟悉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還有點愛找茬,我的真正“成名作”大概就是通過洛杉磯國際理論物理大會上找茬得來的,在這里也要跟DJ大學的同仁們道個歉,讓你們成為臺階了。”

  臺下一片笑聲,發出聲音的大部分是京都大學的老師,他們嘲諷起對手來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找茬其實是一種思考方式,這就跟案件推理是一樣,排除掉所有的不可能,最后那一種,無論多么不可思議,那就是真理”

  在座的除了記者,還有不少學者的,他們也開始審視自己了,自己平時是不是太謙遜了。

  “沈桑,那您為什么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把這個偉大的物理發現發布出來呢?”這個記者肯定收了錢,不然他怎么知道沈光林接下來想說的話呢。

  “這個話題你不問我也是要說的。其實我最開始的想法只是發表一篇文章來探探路,但是,某大牌期刊社竟然直接拒稿了,而且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磋磨了兩個多月,我的原稿都快翻爛了,然后無理由拒稿。

  因此,我有理由懷疑這里面有問題,使得我不得不選擇把我的研究發現公開出來,因為再晚下去,這個發現就是別人的了。

  而且,選擇在扶桑發布成果也是因為這里科研氛圍好,無論武田公司還是京都大學,他們都是我的好朋友。”

  沈光林也沒有說太多關于科研過程的話題,反正自己拿到果實了,其他人也只能干瞪眼。

  “能不能說一說這么齷齪的是哪個期刊呢?”

  “除了《科學》之外的另一部頂級期刊。”

  地址:

無線電子書    從大學教師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