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五十三章葉盛

  時近深秋,天氣越發的寒涼了。

  但是,朝會的時間卻沒有推遲,天剛蒙蒙亮,金水橋前的廣場上,文武百官便已早早等候著,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閑聊著。

  恢弘的鐘聲響起,宮門緩緩而開,在糾儀御史的呵斥下,老大人們總算是整好了隊伍,伴著朝陽的第一縷光芒,踏入了宮城當中。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今天是每旬一次的常朝,在京的文武官員,除了病假和因故不能上朝的,基本上全都到齊了。

  其中,尤其以科道御史們來的最齊。

  作為大明朝著名的噴子,現在皇帝莫名其妙的要捂他們的嘴。

  本來以為就是說說而已,結果沒想到,竟然玩真的?

  這怎么能忍?

  上奏不行,那就上殿!

  一幫御史們面色肅然,站在殿中,早已經是整裝待發。

  “近來幾日,朕接到不少奏本,所言皆是關于科道改革之事,另有另有禮科都給事中林聰,上言二事。”

  “以朝廷向來有風聞奏事傳統,諫朕不可輕違典制,阻塞言路,再言科道奏事,乃為國家社稷計,諫朕降罪云南道御史張鎣,戶科給事中李錫,實屬不妥。”

  “此事近來朝議紛紛,既如此,今日朝會,便先議張鎣,李錫二人的處置。”

  上首天子一如往常般面色平和,澹澹開口吩咐。

  于是,作為始作俑者,也是這幫御史共推的代言人,林聰率先上前,道。

  “陛下明鑒,我朝自太祖立國,即重言路通暢,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為人臣者,匡扶社稷,諫止君上,乃是本分,亦是為國為民之舉。”

  “臣以為張鎣,李錫二位大人上奏言事,乃是出于忠君愛國之心,陛下因言降罪,實有損圣明之德,懇請陛下令二人官復原職,以安朝野之心。”

  林聰的話音落下,底下便立刻有不少御史隨聲附和,上前道。

  “陛下,林大人所言甚是,請陛下明鑒。”

  “陛下,張鎣,李錫二位大人并無過錯,因言罪人,非圣君所為,望陛下命二人官復原職。”

  “臣附議…”

  很明顯,這幫科道官員,私底下肯定是商量過的。

  不然的話,不可能一上來就出來這么多人。

  當然,只要對官場中的人脈關系了解的足夠清楚的,就能夠發現,現在站出來的這幾個御史,基本上都是張鎣,李錫的故交同年。

  這也是科道官員當中慣有的風氣了,并不算意外,畢竟,科道官員雖然號稱職小權大。

  但是,職小就是職小,自己的品級不夠,份量自然就沒那么足,要是不搞出什么死諫之類一鳴驚人的事,那么在朝堂上拉人壯聲勢,就是最好的辦法了。

  隨著這幾人一同出列,殿中的氣氛立刻就變得熱鬧起來,底下不少官員,都開始低低議論起來。

  這個時候,兵部沉敬率先出列,道。

  “陛下,臣以為林大人所言不妥!”

  一句話,吸引了朝堂上所有人的目光。

  誰都知道,沉敬的靠山,是大名鼎鼎的吏部天官王文,這位天官大人,畢竟是有身份的人。

  說白了,想被王天官破口大罵,也是需要點身份地位的,起碼也要三品起步。

  像是這些六七品的科道官員,還夠不上讓他老人家親自出馬,這個時候,自然就是沉敬出面的時候了。

  而且,對于這幫御史之間的各種關系人脈,別人不清楚,沉敬可是門清的很。

  要知道,在他轉調兵部之前,可是考功司的人。

  這滿朝堂上下的履歷,可都在沉敬的心里頭裝著呢。

  既是議事,自然暢所欲言,因此,面對著沉敬的駁斥,林聰也不避諱,直接問道。

  “敢問沉大人,有何不妥?”

  感受到各方投來的目光,沉敬依舊穩穩的站在原地,道。

  “林大人剛剛說,陛下乃是因言罪人,此為大謬!”

  側了側身子,沉敬和林聰相對而立,說話時卻依舊冷靜。

  這下,朝堂上下,原本還有的低低議論聲,也都漸漸的停下了。

  他們早知道今天朝堂上不會平靜,但是,卻也沒想到,一上來就是這么激烈的對峙。

  林聰是老天官王直的得意門生,沉敬卻是新天官王文的心腹之人,這二者的沖突,可有意思了。

  說著話,沉敬朝著上首拱了拱手,道。

  “陛下向來優容諫官,絕不會因言降罪,張鎣,李錫二人之罪,前旨已明,乃是因二人逾越本分,違抗圣旨,并非因其二人上奏進言。”

  “沉大人此言差矣!”

  聽了這話,林聰立刻便反駁道。

  “言官風聞奏事,何來逾越本分之說?”

  “張鎣,李錫二人盡忠職守,未有謀私之處,他們所為之事,只有上奏言事。”

  “若此非因言獲罪,何為因言獲罪呢?”

  沉敬皺了皺眉,望著林聰的目光,多了幾分不善,沉吟片刻,他搖頭道。

  “風聞奏事的確是言官之權,但是,陛下已有明詔,諸科道言官,不可擅自逾越本分,言職權外之事。”

  “張鎣為云南道御史,李錫為戶科給事中,二人并不分掌邊務,亦和兵事無關,貿然上奏,豈非越權?”

  “至于出自公心之說,更是難以令人信服,陛下并未禁科道言事,還特命禮部鑄造鈐記,允言官密奏。”

  “二人若有心上諫,可以密奏陛下,為何要堂而皇之,明奏朝堂?”

  “君子行事堂堂,無不可對人言之處。”

  這回,林聰沒有說話,而是另一人站了出來,道。

  “二人明奏朝廷,不怕朝野上下議論,豈非更加說明,他們出自公心,毫無私心?”

  兵科都給事中,葉盛!

  林聰的好友之一,不僅年紀相彷,脾氣相投,而且,在諸多朝事上,態度也十分一致。

  而且,此人在朝堂上的名聲比較特殊。

  葉盛是正統十年進士,初授兵科給事中,尋進都給事中,為人清簡,不喜奢靡。

  京中官員慣常乘轎出行,前呼后擁,侍者頻頻,但是葉盛出入起居,卻皆徒步而為,少侍從,愛簡薄。

  他自幼仰慕范仲淹,府中坐臥之處,皆懸范文正公畫像,用以自勉。

  應該說,如果用一個傳統士大夫的標準來衡量葉盛的話,他母庸置疑是十分合格的。

  性格溫雅簡重,為官清廉慎勤,不愛名利,不喜結黨,以致于,朝中很多人都將其和于謙相比。

  有趣的是,就連他和林聰的交情,也和于謙跟俞士悅二人十分相似。

  君子相得,但是群而不黨,堪稱士大夫相交的典范。

  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葉盛不是于謙,他也成不了于謙。

  除了簡樸清廉這些特質之外,葉盛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他屬于十分嚴重的,恪守儀制倫序的人。

  當初天子繼位后,以新君登基,賞賜群臣,唯有葉盛以太上皇尚且蒙塵迤北為由,不肯接受。

  雖說到了最后,在天子的強命下收了賞賜,但是,卻足可看出此人的性情。

  這是個認死理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在士林當中的風評極佳,這就讓很多人在對上葉盛的時候,會有所顧忌。

  當然,作為王天官的心腹,沉敬自然是多少沾點他老人家逮誰罵誰的風格。

  即便對方是葉盛,也僅僅只是讓他皺了皺眉,緊接著張口便要反駁。

  但是這一次,他卻慢了一步,有人搶在了他的前頭,道。

  “葉大人,科道御史,分內言事,自然無可厚非,本官也相信,朝中上下大臣,凡上本言事者,皆出自一片忠心為國之意。”

  “但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朝廷既有詔命,在未有新旨之前,便當遵行。”

  “張鎣,李錫無視陛下旨意,豈非屬實?”

  “若是屬實,那么,陛下因此降罪,又有何不妥?”

  東宮,余儼!

  天子的潛邸舊臣,瓦剌之戰時,曾奉旨屢次前往邊境巡視,甚至曾幫助關隘守將擊退敵兵。

  如果說沉敬和天子的關系還隔了一層的話,那么余儼顯然是純純粹粹的天子黨。

  當然,這點差別,在朝堂上可以忽略不計。

  看著突然站出來的余儼,沉敬先是一愣,但是隨后,便看到余儼不著痕跡的看了他一眼,明顯有阻止之意。

  雖然還未想清楚是為什么,但是出于信任,沉敬依然立刻住了口。

  接著,余儼繼續道。

  “林大人和葉大人覺得不妥,歸根到底,是覺得張鎣,李錫因上疏言事而獲罪被謫,并無其他過錯,所以指責陛下因言罪人。”

  “但是,這一點剛剛沉大人已經說的非常清楚,陛下降罪張鎣,李錫二人,并非因其上奏言事,而是因為二人不遵圣旨,胡亂議論。”

  “朝廷自有制度,陛下自有圣德,言官風聞奏事,即便是直刺君過,陛下亦能聽言納諫。”

  “然而,風聞言事,不代表可以僭越朝廷典制,無視陛下圣旨,陛下若因二人諫奏言辭過激,怒而降謫,自是因言降罪,若因二人所言有錯,怪罪呵斥,亦是因言降罪。”

  “可如今陛下并非因其言事內容降罪,而是因其抗旨不遵,違背典制降罪,如何能說是因言降罪?”

  這番話說的有些繞口。

  但是,意思卻解釋的很清楚。

  說白了,雙方的爭議點,其實就在到底什么才是因言獲罪的問題上。

  林聰和葉盛認為,張鎣,李錫二人只是上本言事,既沒有冒犯君上,也沒有別的錯誤,無緣無故的降罪貶謫,便是因言獲罪。

  這個言,指的是言事。

  但是,余儼卻死死的抓著,二人并非是因‘言事’獲罪,而是因‘不按流程言事’獲罪。

  這二者的概念,自然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一時之間,朝堂上又引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顯然,底下的一眾大臣,對于雙方的說法,也各有看法。

  與此同時,沉敬瞇了瞇眼睛,看著對面面色微沉的葉盛和林聰,也明白了過來。

  這二人不是不知道實際的情況是什么,他們就是擺明了,想要混淆概念。

  不以言罪人,這是大明長久以來的傳統了,只要能坐實這一點,那么,自然就能幫張鎣,李錫脫身。

  面對余儼的分析,林聰看了一眼葉盛,隨后道。

  “為國言事,豈能說是抗旨不遵?”

  說著,他轉過身,對著上首天子拱手道。

  “陛下,言官風聞奏事,乃是本分,臣再諫陛下,不可阻塞言路,當廣納諫言,懇請陛下,準張鎣,李錫二人官復原職。”

  葉盛也道:“臣附議。”

  “陛下,我朝向來廣開言路,科道言事,向來無所不包,若言路阻塞,則民情不能上下通達,恐有大禍,請陛下三思。”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隨著二人開口,緊隨其后,又有七八個御史閃身出來,紛紛道。

  “臣附議。”

  沉敬在一旁冷眼旁觀著,眼角余光往旁邊一掃,卻見仍有不少御史站在原地,似乎是在猶豫,心中立刻就明白了過來,現在到底是個什么情況了。

  這一次,林聰和葉盛,必定是早就串通好了,他們想要的,根本就不是給張鎣,李錫求情。

  他們真正針對的,是天子的改革科道的那道詔旨。

  可以說,降罪張鎣,李錫,是這道詔旨第一次在朝堂上發揮威力,也直接的損害到了言官的權力。

  所以,他們搭救張鎣,李錫,其實就是在對抗這道圣旨,如果說他們成功了,那么,這道圣旨自然也就廢了。

  正因如此,他們死死的咬著因言獲罪不放,想要挑動其他言官們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經。

  大明朝的言官的確很厲害,但是,厲害的是言官整體,他們匯聚起來的力量,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

  林聰和葉盛,不可能有操縱整個言官的力量,這個朝堂上,也沒有人能有這種力量。

  天子的這道旨意,的確是讓言官們受到了很多的束縛,但是,就像沉敬所說的,只是限制而已,并沒有堵死他們言事的路。

  只不過自此以后,言官很難在通過之前的手段邀名買直,這對于大多數本分的言官來說,其實并沒有那么難以接受。

  畢竟,言官的骨頭硬的是有,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跟天子打擂臺。

  所以,如果要發動這些人的力量,林聰和葉盛,就需要找一個,讓他們動起來的理由。

  因言罪人,便是個很好的理由。

  說白了,科道言官,就是靠上奏言事吃飯的,所以如果天子動不動因言罪人的話,那么,對于這些言官們來說,就等同于堵死了上升的通道。

  這肯定是他們不能接受的,從這個角度而言,沉敬剛剛努力的跟林聰,葉盛解釋,其實并沒有什么用。

  因為他們打從一開始,就清楚這其中的區別,只不過是故意在混淆而已,而且…

無線電子書    皇兄何故造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