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五十八章:于少保穩坐釣魚臺

  于府的書房當中,俞士悅一邊盯著于謙,一邊認真的考慮著,要不要替這位老友叫個大夫來看一看。

  這番神情,倒是叫于謙一陣哭笑不得,輕輕的在案上一拍,于謙的臉上露出一絲不悅,道。

  “俞兄,你這是什么意思?難不成,于某在你的心中,便是一個不知分寸的莽撞之輩嗎?”

  莽撞不莽撞的另說,這分寸感有沒有,你自己沒點數嗎?

  俞士悅一陣腹誹,但是很快便收斂了心神,認真的道。

  “廷益,老夫是什么意思,你難道不明白嗎?”

  “休說什么待得悶了,找人進宮說話這樣的理由,你我心里都清楚,太上皇此舉,是在試圖參與朝政!”

  此處沒有旁人,俞士悅也少了幾分顧及,索性便將話給挑明了說。

  事實上,這也并不是什么難以看出來的事情,薛桓如今雖然沒有軍職,但是,大明向來有駙馬都尉掌軍的先例。

  往前數過去,咸寧公主駙馬宋瑛,嘉興公主駙馬井源,順德公主駙馬石璟,慶都公主駙馬焦敬,或出鎮一方,或隨駕親征,或統領軍隊,或在軍府擔任要職,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如果說太上皇真的只是感到煩悶,想要找人說話,那么最多只召常德長公主便是,如果非要召薛桓也一同前去,那么至少應該先知會天子,由天子下詔,才算是正大光明。

  但是現在,太上皇以端靜皇后的名義,要召薛桓進宮,并且提前沒有知會任何人,這便有些越界了。

  當然,這并不是法理上的越界,畢竟,從地位上來講,太上皇仍然是君,退居南宮也是頤養天年,并不是被囚軟禁。

  所以,如果他老人家想要召見大臣,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這畢竟只是理論上而已。

  要是從實際上來說,太上皇自迤北而歸,天家名分各定,群臣心中都早已經默認,太上皇不可再參與政務。

  或者更直白的說,為了避免因天子和太上皇在朝堂上產生分歧而帶來的禮法沖突,太上皇應當主動減少在朝堂上的存在感。。

  與之相對的,天子也要敬愛長兄,維持天家的和睦形象。

  這件事情沒人說出來,但是,卻顯然是如今朝堂上多數人共同的默契。

  然而,隨著太上皇這么明目張膽的召見薛桓起,這種無形的平衡,便開始被打破了。

  事實上,這才是讓俞士悅感到有些坐立不安的原因所在。

  天子和太上皇之間,天子握著大權,太上皇占著禮法,真要是斗起來,雖然結局早已注定,但是,也勢必會對朝局產生不可挽回的影響。

  尤其是,當俞士悅替天子擬了打發薛桓去南京的圣旨之后,他對這件事情的預期越發有些悲觀。

  雖然成敬說讓薛桓去南京,是常德長公主的請求,但是,在俞士悅看來,這未必不是天子在順水推舟,在反擊太上皇的過界行為。

  如今只是小小摩擦,但是雙方已經有來有回,再這么發展下去,遲早要打出真火來…

  俞士悅既然要打開天窗說亮化,于謙自然也不好再揣著明白裝糊涂。

  輕輕的嘆了口氣,于謙的神色終于變得認真起來,道。

  “俞兄,這件事情的確并不簡單,但是,你應該明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情既然發展到了已經讓朝廷上下都看的明眼的程度,便不會是爭斗初起,而是暗中的爭端,已經十分激烈了…”

  這話說的不算清楚,但是,俞士悅又怎么會聽不明白。

  心中一驚,俞士悅問道。

  “怎么,廷益,你這話是什么意思,你到底還知道些什么?”

  于謙躊躇了一下,似乎在猶豫著。

  昨日的廷議結束之后,他和金濂幾人雖被召見,但是,俞士悅卻并不在場,所以,具體發生的狀況,俞士悅自然也不清楚。

  而且,這次的覲見,雖然發生了諸多的波折,但是,于少保也沒有被罰俸,也沒有被禁足,俞次輔理所當然的便覺得,只不過是一次普通的召見而已,并沒有往深處多想。

  沉吟片刻,于謙還是沒有把一切都說出來,只是暗示道。

  “俞兄,你不會以為,任禮在廷議上的所作所為,是他一人能做得到的吧?”

  俞士悅自然看出了于謙的猶豫,他也是在朝中沉浮多年之人,一下子便猜到,有些內情,于謙并不方便說出來。

  但是,僅憑這句話,便足以讓他做出許多猜測了。

  任禮在廷議上的作為,無非便是竭力反對軍屯,如果說,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意思的話,那么,也就是說有人指使。

  結合他們剛剛談論的事,任禮背后的人,八九不離十,應當就是太上皇。

  雖然說沒有什么證據,但是,俞士悅和于謙相交多年,清楚他的脾氣秉性,沒有把握的話,于謙是不會說出來的。

  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想的話,也就怪不得于謙聽到這個消息,會如此平靜了。

  按著時間線往前順,當初任禮被派遣去宣府迎接太上皇,那個時候起,他應該就已經成了太上皇的心腹。

  這很容易推斷,因為在那之后,太上皇回了京城,就再沒有什么機會單獨接觸朝廷大臣。

  換而言之,就像于謙所說的一樣,天子和太上皇之間的斗爭,早已經在暗處開始了。

  俞士悅相信,以天子的智謀手段,任禮投向太上皇這樣的事情,他老人家不可能不知道。

  而太上皇這邊,明面上退居南宮,不理朝政,但是實際上,卻早就收服了任禮這樣的朝中重臣,兩邊這暗里的爭斗,早就不知道有多少回了。

  甚至于,如果以此為基礎,俞士悅繼續往前倒,他甚至有些懷疑,前段時間圍繞著南宮護衛統領以及太子出閣備府之間的朝議,是不是也隱約間透著太上皇的影子。

  如果說真的是這樣的話,那么的確,天子和太上皇,早已經在暗里交手了不少次了。

  只不過,之前的時候,都沒有什么明確的證據指向太上皇,而這次,或許是因為任禮被抓進了詔獄,讓太上皇也有些著急,忍不住自己出手了。

  然而,想清楚了這些,不僅沒有讓俞士悅平靜下來,反而讓他變得更加焦慮了。

  他原本以為,天子和太上皇只是略有摩擦,還在相互試探,但是現在看來,這很可能,就已經是開始打出真火了。

  俞士悅想了一下,如果說常德長公主這次不是單獨進宮,而是真的攜薛桓一起進宮的話,那么,朝堂上現在,只怕已經炸了鍋了!

  眉頭擰了擰,俞士悅抬頭望著于謙,帶著一絲責問之意,道。

  “廷益,你既知如此,為何不勸諫陛下三思,如今正值整飭軍屯的關鍵時刻,萬一要是天家失和,那么朝局動蕩,可絕非好事啊。”

  聞聽此言,于謙沒有說話,只是抬眸,靜靜的看著俞士悅,看的后者一陣發愣。

  于是,片刻之后,俞次輔臉上浮起一絲苦笑,無奈了嘆了口氣。

  他怎么忘了,眼前的人是于謙啊!

  這個愣脾氣,怎么可能沒有勸諫過呢?

  不過,看這個樣子,怕是沒成,不然的話,薛桓的事情,天子應該會有更加妥善的處置。

  再抬頭看于謙這副平靜的模樣,俞士悅心中的想法便又有不同。

  看這個樣子,昨日在宮中,必定是發生了什么,保不齊,這個石灰先生,就又跟天子鬧了別扭。

  只不過就不知道,這回天子為啥沒罰他了…

  但是,到了俞士悅的這等地步,自然能看的清楚,有些時候,罰反而比不罰更能讓人安心。

  不過,于謙擺明了不想將昨天的奏對內情說出來,俞士悅也不好直接開口問。

  躊躇片刻,他只好旁敲側擊道。

  “不論如何,如今天子的詔書,已經送往公主府了,最遲明日,這件事情就會傳開,到時候,朝堂之上必生議論。”

  “雖然說,你我都能猜得到,太上皇借端靜皇后召見長公主夫婦意在何處,但是,畢竟薛桓沒有進宮,消息明日傳開,只怕在外界看來,便是陛下先在廷議上將任禮關進了詔獄,然后接著便動手將薛桓逐出京師,如此一來,只怕…”

  說到底,俞士悅心里還是向著天子的,事到如今,他首先考慮的,依舊是實情傳出去,會不會影響天子的聲名。

  不過,相對而言,于謙就淡定的多,道。

  “俞兄不必擔心,陛下既然這么做了,自然有應對的法子,你我再操心,也是白白添亂而已,倒不如靜觀其變。”

  盡管已經大致猜出了于謙的態度,但是,俞士悅還是不由覺得一陣無力,沉吟片刻,他看著于謙,問道。

  “廷益,你實話告訴老夫,昨日陛下召你入宮,你和陛下是否產生了什么爭執?”

  話音落下,沒等于謙回答,俞次輔就苦口婆心的勸道。

  “不是老夫說你,廷益,你的這個脾氣,也該改改了,陛下是君,你我是臣,這天底下,哪有身為臣子,和君上慪氣的道理。”

  “也就是陛下念著你于國的功勞,不與你計較,可你也不能太過分,再說了,就算是陛下和你有什么爭執,你也當好好的想法子和陛下說清道理,哪有一言不合,就撂挑子不管的道理…”

  顯然,在俞士悅看來,于謙這是在天子面前硬頂著走不通,索性便躺平不管了。

  聞言,于謙也是一愣,明白過來之后,便是一陣苦笑,擺手道。

  “俞兄誤會了,為人臣者,盡忠效命乃是職分所在,何況,陛下乃圣明天子,對于某天恩似海,無論是訓斥還是責罰,于某心中,又豈敢有一絲怨懟?”

  “那你現在…”

  俞士悅見于謙的神情真摯,倒也沒有質疑,只不過,疑惑卻是免不了的。

  于謙嘆了口氣,道。

  “我只是覺得,有些時候,我操心的太多了,這本不是什么壞事,我等讀書人,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身在朝局,遇有礙社稷國家之事,自當挺身而出。”

  “但是,我這兩日在府中靜思,卻忽然覺得,往常有些自大。”

  這番話,于謙說的認真,倒是引起了俞士悅的好奇。

  他認識于謙也有不少年頭了,在他的印象里,這位老友一向是信念堅定,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那種。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竟然能讓這么一個人,產生這樣的自我懷疑…

  于謙沒管俞士悅,而是繼續道。

  “天下萬事,紛繁復雜,即便精力旺盛如太祖皇帝,到最后,也還是要備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所以,在此之前,我一直覺得,陛下雖然圣明英斷,但是,總有些事情會犯錯。”

  “我當然知道天子對我的信重,但越是如此,我越怕陛下犯錯,越怕辜負陛下的信任。”

  “說句僭越的話,如今的朝局當中,如果說陛下會在什么事情上失去理智,那么,這件事情必然是在太上皇身上。”

  “正因如此,我才…”

  說著說著,于謙差點沒收住話頭。

  不過,到了最后,他還是剎住了,沒有繼續往下說,而是沉吟片刻,跳過了這一節,接著道。

  “但是,這兩日我在府中靜思,卻覺得自己或許有些自大,當今天子,和大明歷代先帝都不相同,陛下勤勉,仁愛,有寬恕之心,守謹慎之道,身為人君,卻能慎獨自守,時刻胸懷萬民,登基以來,施政之道,無不以大明社稷百姓為重。”

  “倒是我,因為自己的一個念頭,無端端的猜忌陛下,總擔心著陛下會不會在太上皇一事上犯糊涂,所以,這次我想看看,若是我不插手此事,朝局又會走向何方…”

  后面的話,于謙沒有繼續說。

  但是,他到底還是想起了當初胡濙勸他的話,如今的大明朝廷,還沒到了什么動蕩都承受不起的地步。

  或許,試一試,結果沒那么糟呢?

  俞士悅聽完,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按理來說,這是好事,于廷益,總算如他所一直期望的,稍稍收了收自己的脾氣。

  但是,于謙靜下來了,反倒讓他有些心里沒底。

  躊躇片刻,俞士悅還想開口說什么,外頭忽然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老爺,外頭來了消息,說是南宮當中,剛剛又傳出了旨意,是…太上皇給陛下的!”

無線電子書    皇兄何故造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