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上。
雖說昨日是廷鞠,但是第二天按例的早朝,卻依舊照常進行。
天子御文華殿,群臣分文武而立。
刑部尚書金濂遞上一份奏本,道:“啟稟陛下,經昨日廷鞠,使團一案塵埃落定,三司經合議后,以此案性質惡劣,案情清楚,不宜適用秋后之例,擬于七日之后問斬,請陛下御覽。”
雖然說,使團一案從頭到尾都是錦衣衛的活,但是事實上,錦衣衛負責巡察緝捕,但卻沒有處決官員的權力。
所以到最后,這個奏本還得讓三司來上。
其實,也沒有什么要合議的,天子在庭上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擇日處斬,意思就是別拖太久,早點弄死。
所以,刑部這邊,征求了一下大理寺和都察院的意見之后,就決定快刀斬亂麻。
反正,這件案子是廷鞠定下的,也不存在什么大理寺復核的情況,因為就算核了,也沒有人能推翻天子的金口玉言。
不過,流程還是要走的。
按例,所有的死刑犯,都要由法司上奏,天子勾決,才能行刑。
金濂的這個奏本,雖在意料之中,但是仍在殿中引起了一陣議論。
不過,議論歸議論,卻沒有人站出來提出異議。
眼瞧著天子看完了奏本,手里已提起了朱筆。
底下終于有人還是按捺不住了。
都督同知朱謙上前出言道。
“陛下,臣有本奏。”
“使團此行雖有大罪,但非十惡之罪,故臣以為,三人不可同判。”
“大明律中,有八議之例,張軏曾率軍征討思任發,大獲全勝,于國有功,且張軏本官從一品都督同知,宜用議功,議貴之例,酌以輕判,請陛下明鑒。”
朱祁鈺手里的朱筆頓了頓,抬頭望向一臉忐忑的朱謙,心中卻有些玩味。
這個朱謙,他是知道的。
早年間承襲父職,為中都留守左衛指揮僉事,入軍伍之后,跟著陽武侯薛祿參與北征,因功擢升衛指揮使。
其后輾轉邊境各處,屢有功勛,一步步走到都督同知的位置上,與此同時,他和英國公府甚是親厚,獨子朱永娶的就是張輗的女兒,兩個人是正經的親家。
土木之役時,他本在宣府鎮守,為了保障京師的安全,在不影響邊境布防的情況下,于謙轉調了一批得力將領回京,其中就有他。
作為極被看好的中堅力量之一,英國公府那邊,一直將他當做寶貝來看。
原本,英國公府是寄希望于,他能夠接替楊洪成為宣府總兵,然后繼續立下戰功,博得一個爵位,正式踏入勛貴的行列的。
但是機緣巧合,他被調回了京師,也先又被攔在了紫荊關外,于是,他也就只能暫時待在五軍都督府。
可即便如此,在英國公府數次冒險在朝堂上博弈之時,都沒有讓他出面,因為怕他被折進去。
如今,朱謙都被迫站出來了,看來英國公府這邊,真的是沒招了。
不過,也怪不得他們。
英國公府能夠依仗的,無非是背后的勛貴力量,和大批中低階的武臣。
但是,登聞鼓前朱祁鈺杖責了十七家勛貴,他們現在大多連床都下不來,其中就包括,唯一一個還算是能說得上話的寧遠侯任禮。
至于中低階的武臣,大多是沒資格上殿的,就算是上了殿,這種大事,他們張口也沒什么份量。
要不是被逼急了,他們也不會讓朱謙開口。
隨著朱謙說完,張輗也上前道。
“陛下,舍弟張軏有罪,臣不敢推脫,但是還請陛下念在張家一門忠烈,稍稍寬宥。”
“當初太祖立國,元軍犯境,家父跟隨太宗皇帝,輾轉邊境,抗擊元軍,三征野人諸部,其后,太宗皇帝起兵靖難,東昌一戰,太宗皇帝身陷重圍,家父以弱攻強,率軍突襲,為救太宗皇帝性命,寧死不退,力戰而亡。”
“家兄承襲父志,四征交趾,平定安南,為朝廷開疆拓土,三從太宗皇帝北征,鞍前馬后,古稀之年,尚從太上皇出征,戰死沙場,一心為國。”
“如今英國公府一門,孤兒寡母,僅剩臣與舍弟二人,護持幼侄,舍弟罪行,臣亦深為悔之,但請陛下仁厚,念在家父,家兄為國嘔心瀝血,宥舍弟性命,臣必世代感恩。”
好家伙,兩個人這明顯是商量好了的。
朱謙站出來說張軏自己的功績,引用八議,張輗則出來歷數英國公府的累累功勛,博取同情。
雙管齊下,最后只求一個寬宥張軏性命,若不允準,只怕顯得朱祁鈺太過薄涼。
不過,既然早已經下定了決心,要讓張軏死,朱祁鈺自然不會這么容易就被將軍。
何況,今非昔比,他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無權無勢的郕王,也不是剛剛登基無人可用的弱勢天子。
有些事情,早已經不必他親自出面駁斥了。
張輗剛剛說完,一直在朝中打醬油的唯一國公,豐國公李賢就開口道。
“張大人此言差矣,英國公府一門忠烈,河間王,定興王二位,更是一心為國,若是他們在天有靈,見到張軏不惜出賣邊境軍情,恐怕第一時間就要出手清理門戶。”
“河間王,定興王二位的功績,自然世人敬仰,但是歷代天子,對英國公府榮寵恩厚,信重之極,朝中勛貴無可出其右者,便是為酬二人之功。”
“再則說了,朝廷勛貴,哪個不是戰場搏殺,身負社稷軍功,難道因為一人有功,后輩子弟犯下大罪,便當寬宥再三?便是丹書鐵券,也沒這個保法吧!”
雖然說這段時間,李賢一直都沒怎么在朝政上發表自己的看法,但那是因為,大多數時候,朝廷上能夠讓他說話的地方,都涉及道軍事。
但是,實話實說,李賢其實沒怎么上過戰場,早年間干的都是練兵,筑城這些,所以多數時候,他都是明智的不開口。
可這回張軏的事情,和軍務無關,這個時候再繼續當小透明,他怕是轉回頭就要被天子收拾。
于是,李國公義正言辭的就站了出來,道。
“泄露軍機,雖非十惡,但卻是大罪,若在軍中,無論是誰敢有此行為,早就被軍法處置,張大人雖然沒有真正領過兵,但這點簡單的道理,應該也是能懂的。”
“陛下止罪于張軏一人,不曾連罪英國公府,已是念及河間王,定興王累有功勛,緣何得寸進尺,挾功自傲?”
論輩分,張輗和李賢是同輩。
但是,別的不說,單是李賢那一身國公麒麟服,他說出來的話,份量就不是張輗可比的。
畢竟,人家是正牌國公,雖然沒有世劵,但是地位在那擺著,至于自家的國公,還是十歲的小娃娃。
嘴唇動了動,張輗剛想反駁,上首天子的便已經開口。
不過,對于二人的爭論,天子卻并沒有什么表示,甚至,都沒有理會他們,而是直接對著文臣這邊問道。
“金尚書,方才朱謙所說,張軏之罪行適用八議,你執掌刑獄,是何看法?”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