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

  晚唐浮生第一卷: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第三十六章選人與良性循環“哈哈!”

  “哈哈哈!”

  李唐賓騎著高頭大馬,臉笑得像朵菊花。

  圣人御賜的寶甲、披風、良弓、佩刀一一戴上,遠遠望著,非常耀眼——這要是被爆了,金幣絕對灑滿一地啊。

  兩個兒子亦全副武裝,跟在身后。

  豢養多年的賓客、文士們也趾高氣昂,左顧右盼。

  他奶奶的,跟著爵爺發財去!

  南衙樞密副使、江夏郡公錢镠笑瞇瞇地看著。

  說羨慕吧,有一點,不羨慕吧,好像確實也不怎么羨慕。

  這一生,該爽的都爽過了。雖然最后關頭晚節不保,被人舉報家中藏有龍椅、冕服等物事,爵位從國公降為郡公,但也夠了啊。

  兩浙之主、萬貫家財,在塵埃落定之前,那都不作數。只有圣人冊封的郡公,才是他錢镠在新朝的立身根本。

  前唐往事、富貴迷夢,就讓它隨風而去吧。

  “李帥,到了。”軍營門口,錢镠提醒道。

  正與賓客們談笑風生的李唐賓臉色一肅,道:“走!”

  說完,下了馬,大踏步進了飛熊軍的軍營。

  飛熊軍從關北返回后,就一直駐軍霸上。軍營很大,外面還有圈起來的馬場,看著那一熘油光水滑的神駿馬兒,李唐賓心中暗喜。

  有此強兵,大事濟矣!

  飛熊軍副使楊弘殷早就接到了樞密院的命令,此時出來見禮。

  “王崇呢?怎不來見我?”李唐賓掃視一眼,問道。

  “軍使向圣人告假,已回家多日。”楊弘殷回道。

  “沒他也行。”李唐賓毫不在乎,道:“聽聞當年攻云州,你與契丹連番大戰,十分勇勐,此番便由你帶兵南下吧。”

  楊弘殷以前是銀槍軍的,在攻打云州之時,在御夷鎮一帶直沖敵陣,威震草原,名氣已然不小。

  “遵命。”楊弘殷本來不是很愿意去南方山區,認為那邊沒有騎兵的用武之地,但一想到西征之事遙遙無期,也就釋然了。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想那么多作甚?

  “人都齊了嗎?”李唐賓問道。

  “三千人,甲馬齊備。”楊弘殷答道。

  “三千人還是三千騎?”李唐賓追問道。

  “三千人。”

  李唐賓轉頭看向錢镠。

  錢镠上前道:“李帥,只有千騎,這還是圣人特許。西南那地方,平地不好找,多了也沒用。”

  一個具裝甲騎需要兩個輔兵伺候。三千人,確實只有一千騎。

  “也罷。”李唐賓面色數變,最終還是點頭同意了,不過還是免不了都囔了一句,道:“進了姚州地界,騎兵還是有用武之地的。當年異牟尋還有專門養馬的官,品級還不低。算了算了,就這樣吧。讓兒郎們帶好器械,至西渭橋大營集結。”

  “遵命。”楊弘殷應道。

  在霸上耽擱了半日,下午李唐賓又去了東渭橋,落雁、平盧二軍屯于此處。

  在他欽點之下,落雁軍軍使劉琠揀選了兩千靺鞨步兵、一千精于騎射的回鶻騎兵,由都虞候丘增祥統領,都游奕使述律婆閏、步軍第二指揮指揮使劉知遠副之。

  平盧軍揀選兩千奚人、漢兒步兵、一千契丹騎兵,由副使王濟川統領,都游奕使楊師厚、步軍指揮使相里金副之。

  正月二十九,李唐賓又至高陵縣龍驤軍營地,要了兩個步兵指揮、兩個騎兵指揮,計五千步騎,由都虞候朱珍統率,都游奕使賀德倫、步軍左廂第一指揮指揮使白奉進副之。

  這么一挑,總共一萬四千人了。

  李唐賓就此收手,夠了。

  他很知趣地沒有過多抽調禁軍步騎,免得被圣人懷疑。

  但屯駐川北的佑國軍還可以聽他調遣,這也是一支禁軍,且大整編之后,老兵數量并不少,戰斗力是可以保證的。

  再加上可以隨便動用的三萬蜀兵,已經足夠他施展各種計劃了——他該擔心的是糧草物資能不能及時送上,而不是兵力夠不夠。

  二月二,被抽調的所有部伍至西渭橋集結完畢。熟悉一番后,第二天便快速西行,往成都府而去。

  成都行營都指揮使是燕王邵明義,李唐賓擔任燕王的副手。但誰都知道,真正指揮作戰的就是他李某人。

  與此同時,分駐牂州、播州的龍虎軍朱延壽部也被劃入成都行營。

  廣捷軍李嗣源部加快補給,隨后進駐牂州,作為后備力量。

  如此一來,戰爭機器緩緩開動。

  湖廣、黔中、關內、劍南四道都被動員了起來,由成都行營代管,提供夫子及各類物資補給。

  至于邕州、交州方向會不會行動,又歸誰指揮,還要等待樞密院的進一步命令。

  大軍出動的動靜瞞不住人。

  尤其是在長安有家的將吏卷屬至西渭橋送別,更是很快風傳整個長安。

  正在默默等待科考的讀書人也涌入各個茶肆酒鋪,高談闊論。

  “李魯公的名聲似乎不太好啊。”來自福建泉州晉江的陳逖說道。

  陳逖今年二十四歲,第一次參加科考。他沒想在這個年紀就中進士,但還是本著“重在參與”的心態來了,見見世面也好嘛。

  “李公恐要壞事,南詔不好打的。”清河人崔光表說道:“南詔與前唐有些類似。前唐做什么,他們就學什么。據我所知,其國中有諸節度使,多為部落大族首領,便是打敗了其國主鄭仁旻,對這些首領也得禮遇之,盡快安撫才是正道。李公似乎不是做這種事的人啊。”

  “南詔竟然也有節度使,卻是聞所未聞。”魏州人王徹奇道。

  “如何沒有?”崔光表輕捋胡須,自得一笑,道:“唐代宗大歷四年,閣羅鳳筑麗水城,置麗水節度使,開礦淘金,所掠之驃人多發往麗水。”

  麗水節度使轄區大致在今騰沖以西及緬甸北部,理所在緬甸尹洛瓦底江一帶。其實就是學的天寶十節度,在邊地給予大將全權。

  “前陣子來京的使者楊干貞,就是東川節度使。”崔光表說完,掃視眾人。

  擠在酒館內的各州士子聞言嘆服。這等消息,他們哪里知道?崔光表是清河人,果真家學淵源。

  “這么多節度使,南詔國主如何統御?”王徹問道。

  “南詔之核心在于兩京,即西京大理府、東京鄯闡府。”崔光表說道:“南詔起自大理,艱難以后重點經營東京,其國主也經常蹕臨鄯闡府。兩京戶口眾多,且耕且織,有糧有錢。唐玄宗天寶七年,南詔擊破白蠻,遷西爨二十萬戶于西京,光這波就不下百萬人。四方節度使拿什么與國主斗?況南詔不如中朝廣大,兩京屯有重兵,邊地有亂,立時便可殺至,卻要方便多了。”

  “不過——”說到這里,崔光表賣了一個關子,道:“現在的南詔節度使,與之前又不一樣。閣羅鳳那會,南詔節度使多為大將,而今卻是部族首領,實力比以前強太多了。”

  眾人聞言默默思慮,以前的節度使沒根基,現在的節度使根植于自家部族,南詔國主怕是也難以輕動。南詔朝堂上的變動,也影響不了他們的地位,比如東川節度使楊干貞就歷仕兩朝,蒙氏、鄭氏都拿他沒辦法。

  “二十萬戶怕是有夸大。”陳逖不服,道:“南詔才多大點地方,且山勢連綿,才能養幾個人?”

  崔光表聞言不悅,道:“縱有夸大,但南詔全國百萬人口卻還是有的。咸通年間,高駢與南詔廝殺,俘斬十余萬,戶口不多,如何能有這許多兵?”

  “這個數字怕也有夸大。”陳逖說道:“即便不是大言,部落之丁口卻也不是南詔王可隨意調用的。”

  “唉,懶得和你多說。”崔光表愈發不悅,道:“從前唐玄宗朝算起,一直到鄭氏篡位,南詔有幾年不打仗的?我告訴你,一百五十余年,和平光景最多四五十年,其余時候都有戰事。或在征討蠻部,或與唐斗,或擊吐蕃,忙得很呢。其國主南征北討,國中上尊號‘驃信’,意為驃人之主。烏蠻、白蠻、驃人,皆為南詔治下百姓。你不懂就不要說話,兀自讓我生氣。”

  陳逖氣結,于是低頭喝悶酒,不再理他了。

  王徹看看崔光表,又看看陳逖,搖頭嘆息。好好的討論,到最后變成了意氣之爭。

  “我說,李公南征,能贏么?”為緩解尷尬的氣氛,王徹轉移了話題,問道。

  “若只有蜀兵,難說。”崔光表說道:“但有北方勁兵,或有幾分機會。唐玄宗時,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征南詔,八萬大軍傷亡六萬,慘敗而歸。隨后劍南留后李宓又從劍南、安南發兵,夾擊南詔,七萬人全軍覆沒,李宓沉江死。但到了大歷年間,吐蕃、南詔聯兵侵攻,代宗發神策軍四千、幽州兵五千南下,另有邠寧、鳳翔、山南西道兵數千,數戰數捷,復維、茂二州。范陽勁兵追擊甚急,大渡河之戰再破敵軍,賊人士氣低落,一路潰退,饑寒隕于崖谷死者數萬人。德宗時,幽州兵復至,再破南詔、吐蕃,賊人聞燕地口音而遁。”

  王徹聽了為之神往,這幽州兵也太勐了,盧龍節度使怕是一家就能滅了南詔。奈何是逆藩出身,不是什么時候都尊奉唐廷號令的。

  “今李公帳下亦多燕人,他如此挑選,想必也是看到了當年范陽勁兵的勇勐。”王徹說道。

  “現在的范陽兵,怕是不太成了。連晉兵都打不過,奈何。”崔光表搖了搖頭,說道:“其實,我更想看到范陽勁兵西征。早先風傳圣人要親征西域,怎么就沒動靜了呢?”

  “國中尚有戰事,圣人如何能離京?”王徹嘆道:“比起西域,南詔讓人提不起勁。”

  “是啊。”崔光表點了點頭,喝下一碗酒,道:“前唐之時,才智杰出之士多愿往安西節度幕府效力,留下諸多不朽詩篇。其實我也愿看到圣人西征,立鐵柱紀功,何其快哉!”

  “今歲考題不會就是有關西域的吧?”王徹突發奇想,問道。

  眾人一聽,哈哈大笑,連稱不可能。不過,私下里又決定回去后就在這方面下功夫,有備無患。

  “話說,國朝若拿下西域,便有幾分崢嶸氣象了。”崔光表喝完酒,臉色通紅,大聲道:“拿下南詔,算不得什么。拿下西域,方有虎視之資。”

  “那還不好好鉆研學問?若考上了進士,說不定便有伴駕的機會。”沉默了半天的陳逖說道:“崔棁、崔邈之輩,高中狀元,得以常伴圣駕,想去哪里不行?”

  說到這里,他有些酸熘熘地看了一眼崔光表。這狀元,怎么總是姓崔呢?

  “田遠這話倒沒錯。”崔光表說道:“大夏立國已逾十年,而今四海升平,國勢蒸蒸日上。不消多說,這又是一個正朝。狀元是不敢想了,若能僥幸得中進士,便已可光宗耀祖,告慰先人。”

  眾人下意識點了點頭。

  一開始的新朝科舉,其實并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寧可隱居,也不愿意讓子孫出來考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夏的根基越來越穩固,地盤越來越大,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話,這絕對是一個煌煌大朝了,于是愿意為新朝添磚加瓦的人越來越多。

  而他們的參與,也進一步夯實了這個朝廷的基礎,漸漸形成良性循環了。

  可千萬不要小看這種良性循環。因為它可以潛移默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滴改變社會的風氣。

  喜歡鋌而走險的武夫,如果看到周圍人都說這個朝廷看樣子很不錯,會延續很久,我要出仕做官,那么他想作亂的時候,心底里就會多一道枷鎖。不是說不可能作亂,而是阻力比以前大了,且這個阻力還是來源于社會風評,來源于他自己的內心。

  邵樹德曾經與宰相們討論過這種情況,他稱之為“以時間換空間”。

  長安城這座小酒館內各地士子們的交談,從側面印證了這種戰略的可行性。

  活得久,果然是有用的。

無線電子書    晚唐浮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