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役部署

第(1/2)頁  而且這次一半的兵馬是從沈陽到鐵嶺,行軍距離也比較短,而這次行動應該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所以經過盧飏測算,應該三十萬兩銀子就差不多了。

  朱翊鈞如今財大氣粗,這三十萬兩銀子自己一個人便包了,所以這次朝會開的很是順利,文官們對此沒啥意見。

  反正是京營和遼東的去打,他們連銀子都不用出。

  不過也有文官對勛貴再次帶京營出征有異議,但是萬歷皇帝直接回了一嘴:要不然你來?

  這便是老帝王的好處所在,對于那些蠢蠢欲動的臣子,他一句話就能把人給噎回去。

  這便是威望。

  最近萬歷皇帝頻頻釋放對太子的友好信號,文官們也不敢再惹朱翊鈞了,生怕他一個不高興,再折騰換太子的事。

  所以這次朝會很快便結束了,然后盧飏和五軍都督府的勛貴們留下,準備商量這次出征的事。

  這次出征因為戶部沒有出銀子,勛貴們直接把糧餉裝備的采購環節都搶了過來,不過萬歷皇帝怕他們在其中貪墨自己的銀子,直接將采購的事交給了盧飏。

  五日的時間,盧飏便將所有物資裝備給備齊了,然后便帶著這兩萬兵馬一起往遼東進發。

  這次出征是以新軍為先鋒,而且前半段都在大明境內,所以行軍速度還是挺快的,八日時間,便走到了山海關,出關后又花了七日,全軍抵達沈陽城外。

  經過那場大戰,如今的這一萬五千京營人馬算是脫胎換骨了。

  而且這些勛貴在盧飏的指點下,對于京營的建設也舍得下血本,起碼對于這一萬五千人馬可是大方的很,朝廷的撥款基本上實打實的到了士兵們的腰包里。

  如今這一萬五千兵馬在大明軍隊里面也算得上精銳了,不過如今他們有些不香了,因為他們看到新軍弟兄們的武器裝備一個個都有些算了。

  先不說武器,單說新軍那全套嶄新的軍裝,都是比照錦衣衛飛魚服的樣式裁剪的,大氣簡潔,又利于作戰,而且上面點綴著大量的色彩斑斕的黃綠色塊。

  問了新軍的戰士才知道,這叫作戰迷彩,而且士兵們還給他們演示了一下,往草叢里一趴,離個五六米的距離不仔細看還真發現不了。

  再說新軍士兵背的那個被稱為戰術背包的包袱,雙肩背包的設計,直接可以背在背上,解放了雙手,對于火銃手來說,甚至不影響作戰。

  而且關鍵的是那玩意里面裝的東西可真的多,比如一套被褥,便于野地宿營,還有備用衣服和鞋子,應急口糧,工兵鏟、雨布、打火石、指南針、匕首等等。

  用新軍士兵的話來說,帶著這套裝備,一個人可以在荒野里生存五天左右沒問題。

  其次再說防護,盔甲方面,新軍和京營的士兵基本一樣,都是全套的盔甲,不過看上去新軍的盔甲要更新一些,而且穿戴簡單,特別是那副板甲,是用一整塊鐵板沖壓而成,看上去就好看,而且防護力也大大增強。

  另外新軍士兵無一例外都打綁腿,用寬布條從腳踝一直纏到膝蓋處,纏得緊緊的,京營的士兵問了,才知道這叫綁腿,是長行軍用的,可避免小腿酸痛,京營有的士兵學了,效果還是真的很好,于是京營的士兵便也開始打綁腿。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武器裝備了,京營的裝備在明軍里面算是好的了,全套的盔甲,武器也是最好的,有火銃、火炮、虎蹲炮,還有弓箭和長矛,每人還配了一把腰刀。

  這基本上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武器裝備了,而且質量也都說的過去,這是給勛貴們謀取軍功和政治地位的軍隊,勛貴們可不敢馬虎。

  不過對比新軍可就差些事了,先說這火銃,一個是火繩槍,一個燧發槍,一個是紙殼彈,一個是散裝單,一個一分鐘能打五發,一個是兩發,而且新軍的這個火銃前面還帶著三棱刺刀,直接可以當做冷兵器用。

  再說火炮,京營的火炮都是大弗朗機炮,最重的有七八千斤,攜帶非常不方便,但是新軍的這種小鋼炮就小多了,據新軍炮兵介紹,重約兩千斤,還可以拆卸分開運送,一輛大車拉一個,非常輕松,比運送糧食的大車還輕松。

  而且這炮還在自行行走,有兩個輪子,套上兩匹馬,拉著都能小跑了,而且看馬拉的還挺輕松。

  關鍵是這兩千斤重的炮跟那五千斤重的打的炮卻是一樣的,都是能打五斤的鐵球,而且這種小鋼炮的射程似乎還要遠上一些。

  另外新軍腰里還掛著兩顆手雷,不過這手雷可比京營的手雷精致多了,有木柄,據說最遠能扔到四十米遠,不過威力相對京營那種陶罐的大號手雷差一些,但是這個方便攜帶,每個士兵都有,京營那里只有擲彈兵才有,而且還是用大車運輸,只有作戰的時候,才發放。

  京營的士兵還發現,新軍還有那種大號的陶罐,也堆在車上運輸,而且車上還有木架子,京營的士兵說,這是投石機,用來發射的,最遠可以投到一百步。

  自從火炮裝備了之后,這種投石機便在明軍中消失了,因為投石機一般是用來攻城的,但是有了火炮這種攻城利器,投石機便被淘汰了。

  今日明軍又見了投石機,不過這可不是攻城的,而是野戰用的。

  除了這些明顯的差別之外,新軍基本和京營差不許多了,但是里面最根本的變化,那些京營的士兵卻是沒察覺。

  其實在盧飏看來,這支新軍最大的變化還是在于組織度和管理。

  盧飏從把總一級就開始設置教導員和軍法官,這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基層軍官對于士兵的把控,杜絕了那種封建時代家奴式兵丁的產生,讓底層士兵更有尊嚴。

而且盧飏還教士兵識字,這樣軍令傳達、執行起來便會更加順暢,而且識字以后,盧飏更能給這些士兵灌輸家國情懷,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支有思想的軍隊便會更加有戰斗力。

  另外新軍的組織結構也發生了些許變化,仿照后世的班、排連、營、團的組織架構,搭建了小旗、總旗、把總、百總、千總,這樣無論是作戰還是管理都更加順暢。

  所以除了武器裝備,這支新軍怎么看怎么像一只近代化的軍隊,但到底戰斗力如何,馬上就能檢驗了。

  臨近沈陽城三十里的時候,便有遼東的軍士來接引,到了沈陽城下,便見到了熊廷弼。

  盧飏讓軍隊在城外扎營,然后和幾個勛貴跟著老熊進了沈陽城。

  走在路上,熊廷弼對盧飏小聲說了感謝舉薦的事,盧飏自然大義凜然的說為國舉才,乃是公心。

  用了接風宴之后,老熊在經略大堂中召開了作戰會議,因為巡撫王化貞已經被下獄,巡撫衙門沒有主官,目前遼東就熊廷弼說了算了,所以歷史上的經撫不和,便也沒有出現。

  隨后,熊廷弼跟眾人通報了后金的情況。

  三月初,努爾哈赤命兒子代善與侄子阿敏領兵三萬征伐朝鮮,主要目的則是打糧。

  目前赫圖阿拉方向尚有后金八旗軍兩萬余人,開原鐵嶺方向則有一萬余人,在北方亦有一萬多兵馬,防備野女真。

  所以熊廷弼預測,此次鐵嶺方向加上蒙古幫手,大約能湊出一萬機動兵力,撫順及赫圖阿拉方向大約能湊出兩萬的機動兵馬。

  如此看來,新軍和京營方向壓力要大一些。

  不過這時候明軍還有形成恐女真的尿性,兩萬對兩萬,勛貴們也只是覺得壓力大些,也沒覺得不行,畢竟上次打虎蹲兔那可是兩萬對三萬三的。

  “熊經略,倒是你那邊要頂住一些日子,爭取把鐵嶺拿下來,那樣沈陽北面的壓力就少了一些。”

  張維賢拍著熊廷弼的肩膀,略顯輕松的說道。

  “我讓人偵察了,鐵嶺只有三千八旗軍駐守,開原也能出三千韃子軍,兩萬大軍進攻應該沒什么問題,就算攻不下來鐵嶺,全身而退問題也不大,但是蒙古那邊能出多少人卻是無法斷定,倒是個隱患。”

  熊廷弼說出了自己的顧慮,不過他接著便道:“沈陽城內還有三萬兵馬,若是事有不妥,便讓祖承訓率一萬兵馬前去接應,鐵嶺距離沈陽也就一百多里,騎兵一日便可到達,應該沒什么問題。”

  這便是良將,知道作戰的隱患在哪里,而且還留了策應的后手來彌補。

  熊廷弼在遼東一年的時間,整飭兵備,裁撤老弱,將原來的十五萬兵馬裁撤的只剩下了十萬,當然這也是虛數,是熊廷弼對遼東將門的妥協,實際能上戰場就只有七萬人。”

  老熊一年的時間能大刀闊斧的在遼東整飭軍備,他自身能力強、有遼東經歷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則是萬歷皇帝支持。

  一年的時間,朝堂和遼東的各級官員對熊廷弼的彈劾如雪片般飛來,不過萬歷皇帝全當沒看見的,而且還在盧飏的建議下,趁著薩爾滸大敗和開鐵丟失的時機,趁機對遼東將門和官員進行了一番血洗。比如李如松等老牌將門的頭領都在京師的天牢中關著呢。

  另外,盧飏按照自己記憶中的漢奸名單,給朱翊鈞稍微透露了一些,里面在兩次大戰中表現不好的,全都被拿回京師問罪了。

  此時朱翊鈞還活著,駱思恭的錦衣衛還是聲名赫赫,再加上京營剛剛取得一場大捷,遼東的軍閥還沒成型,這些將門們也不敢有什么小動作,所以幾個錦衣衛便能押回來一個游擊將軍。

  朱翊鈞主導,再配上熊廷弼大刀闊斧的整飭,遼東此時反而穩定了許多。

  “嗯,經略此戰壓力不小,我再送給經略四門可打十斤鐵球的大弗朗機,這樣經略的把握或許更大一些。”

  京營此次也帶來了十幾門火炮,其中有四門是一噸重的,可打十斤的炮彈,但是盧飏覺得野戰用處不大,還耽誤行軍,便送給老熊用來攻城了。

  老熊聞言,立時喜笑顏開,再加上這四門大炮,那他攻城應該問題不大了,說著便看向張維賢:“國公爺?”

  “陛下有旨意,少卿是這次戰事的總督師,我等都聽少卿的,他說給你,那便給你了,不過你可得用好了,將來攻下鐵嶺的時候,莫忘了在戰報上給咱京營多添上兩筆。”

  張維賢現在有意托勛貴崛起,所以四處結交對勛貴友善的文官。

  沒有那些掣肘的文官在,眾人很快便定下了戰略方針,準備在沈陽休整一日,補充給養后,后天開拔。

  按照方略,三月十八日,京營和新軍出沈陽城往東,阻攔赫圖阿拉撫順方向來的援軍,這才是此次戰役的最終目的,趁后金出征朝鮮空虛的時候,打擊后金的有生力量。

  同一日,遼東明軍兩萬,出沈陽城往北,攻打鐵嶺,爭取兩日而下鐵嶺,若鐵嶺三日不下,則回師沈陽,不可戀戰。

  在沈陽城補充了糧草等給養,第三日,四萬大軍分頭行動,兩日后各自到達預設戰場。

  后金在沈陽也有探子,所以明軍到達沈陽的第二日,努爾哈赤便知道了明軍要在遼東有大動作。

  大明在研究后金,后金也在研究大明,對于大明的動作,努爾哈赤早在派兵出征朝鮮的時候便做了防備,撫順赫圖阿拉方向留下了三萬人馬,自認為足以抵擋明軍進攻。

  至于開鐵方向,他也留了一萬人馬,而且撫順和鐵嶺分別在沈陽的北方和東方,互成掎角之勢,無論明軍進攻哪個方向,兩日之內,援軍必到。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明軍竟然兩路出擊,兩個方向都打。

  不過努爾哈赤久經戰場,各種沒料想到的仗打了許多,對于明軍這兩路出擊的戰術也沒太在意,一方面急令鐵嶺開原謹守城池,另一方面則迅速從赫圖阿拉往撫順增兵,準備打垮東路的明軍后,截斷北路明軍的歸路。

無線電子書    大明之風起青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