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06章 女兒孤兒

無線電子書    逆襲之鄉村建筑師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李長秋一走,聊天進入了一個真空期。

  衛煌擔心李長春請不來人,發了一條短信給他,說自己給村里的孩子們都準備了一個小紅包,你盡量讓大家都來,每人一個,孩子不能來的就讓父母過來,可以按孩子數量代領。

  李長春看著短信,又倒回去給已經通知了的幾家人重述一遍。

  鄭筱英在母親的陪伴下寫作業,作業寫完就沒有看到父親的身影,以為父親又不辭而別,著急的來到院壩尋找。

  恰好看到李長春在隔壁通知,說衛工給每家的小孩都準備了一個紅包,讓人務必去他家領,過時不候。

  小女孩冰雪聰明,馬上就想到了李長春口中的衛工是誰。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她決定偷偷去李伯伯家看看這個所謂的衛工是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個人,而自己的父親是不是也在李伯伯家。

  每次過完年,父母都會離開自己,她想祈求衛工幫助自己把爸爸留下來。

  來到李長春家院子邊,鄭筱英看到院壩有五只大鵝,怕它們攻擊自己,馬上停住腳步,在一旁撿了一根竹棍當作防身的武器,輕手輕腳的繞著道向正房走去。

  里面傳來大人說話的聲音,其中有一個就是自己的爸爸。

  鄭筱英懸著的心松了一小半,來到窗前,墊腳一看,里面有四個人。

  “爸爸。”

  鄭文武聽到女兒細細的聲音,驚訝地起身,問道:“小英,你怎么來了?”

  李建設搶先一步,轉身將門拉開,喊道:“小英,快進屋里來烤火,別在外面冷著了。”

  鄭筱英丟了棍子,小碎步跑進屋,道了一聲“李爺爺好”,然后站在了父親身邊,看著屋內幾人不說話。

  鄭文武將孩子抱在懷里,坐在自己大腿上,憐愛地問道:“作業寫完了?出來的時候給媽媽講沒有?”

  鄭筱英道:“寫完了,我沒有給媽媽說我出來玩。”

  鄭文武忙給老婆打電話,說孩子跟著他到李大伯家,讓她別擔心。

  衛煌有一段時間沒有看到小女孩,輕聲問道:“小英,你還認識我嗎?”

  “衛工。”

  “哈哈。”李建設哈哈一笑。

  鄭文武也忍不住笑道:“衛工是爸爸們喊的,你要叫衛叔叔。”

  鄭筱英道:“衛叔叔好。”

  衛煌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紅包,遞給鄭筱英道:“新年快樂,這是叔叔給你的紅包,祝你新的一年快快樂樂,每科成績都考滿分。”

  鄭筱英沒有伸手去接,抬頭看著父親的臉龐,柔聲道:“我只想要爸爸留在身邊。”

  李建設看著小女孩楚楚可憐的模樣,想起大年三十,兒子說的一席話,至今還是不敢相信,鄭筱英能說出自己有爸爸有媽媽卻活得像個孤兒。

  這幸福的世道,為什么就不能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童年?

  為什么要把成年人的悲歡離合之苦強加給一個小孩?

  年輕時,人的心腸總是那么硬,上了歲數,才深刻體悟到家庭的歡愉,有家人的陪伴又是何其的幸福。

雖然自己的孫子孫女沒有說出這樣的話,但他們的內心也不好受,一定在楊曉梅面前訴說過很多次,要不然楊曉梅又怎么會那樣堅決地要把孩子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帶去身邊。

  李建設伸手摸著小英的頭,安慰道:“孩子,你爸爸在你身邊呢。”

  鄭筱英沒有等到父親的回應,再次肯定地道:“我要的是爸爸永遠在我身邊。”

  鄭文武道:“爸爸當然永遠在小英身邊,爸爸還要給你修漂亮的房子。”

  “你騙我,修了房子你就會說沒有錢,要去打工賺錢,我不要什么漂亮的房子,我只要你陪伴我,李彥竹的爸爸就在家陪著她。”

  李彥竹就是李長春的女兒。

  衛煌把紅包塞到鄭筱英手中,鼓舞道:“小英,你要對爸爸和叔叔有信心,等房子修好了,爸爸就可以在村里做自己的事業,自然能陪著小英。”

  “是真的嗎?”鄭筱英再次抬頭凝視父親。

  鄭文武摟緊女兒,點頭道:“當然是真的,房子修好,爸爸就不出去了。”

  李建設道:“孩子上小學,是應該多陪陪,等上了中學,時間就少了,大學以后,想陪都陪不了。”

  楊軍樺也能體會這種感受,可這人的命運,就像山間的野草由不得自己作主,為了生存只能瘋長。

  瘋長才能長青。

  “一起干吧,留下來,不管成功與否,我們都博它一回。”楊軍樺正式向鄭文武發出邀請,朗聲道:“這個世界是好是壞都是由我們的雙手創造的,讓我們一起說服其他人,咱們一起干。”

  “爸爸。”

  “好。”

  這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鄭筱英的話也是傳進了鄭文武的耳中,聽到的那一刻他心都碎了,覺得自己沒能力,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這一刻,他又怎能再讓女兒失望!

  鄭文武答應了,不管是種菜還是做其他的,他都決定留下來,改造這片土地。

  這世界道路有千千萬萬條,總走同樣的路固然是熟悉便捷,人生卻也被固定。

  人活著,不應該只有一種活法,更應該多嘗試。

  失敗了,大不了重頭再來,又有何懼?

  “一起干,腦袋掉了也就碗大個疤,有什么不敢的。”鄭文武給自己打氣。

  楊軍樺道:“我,你,再叫上長春,我們一起把幾家的田合在一起改造成魚墉,有得兩年時間,魚出欄就能賺錢。”

  鄭文武道:“還種菜,把這兒搞成蔬菜基地。”

  衛煌見他倆人興致勃勃,提出自己的建議道:“三個人的力量怎么夠,咱們必須團結全村人,組建一個農村合作社,用市場經濟的模式來搞集體經濟。”

  李建設經歷過人民公社的年代,在土地私人承包制之后,有對兩者進行分析比較,發現吃大鍋飯有一個弊端就是有的人在其中混水摸魚,做事偷懶,卻擅長拉幫結派搞小團體瓜分集體利益。

  心想這不是開歷史的倒車嗎?

  老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三個人合伙做事都不一定能成,要把全村人綁在一起,那更是萬難。

  遂提出了反對意見,說在李子村搞農村合作社不現實。

  “衛師傅,不是老頭子話多,這人多嘴雜,各人都有各人的意見,要把意見統一就是特別費功夫的事。就像今天這開會,長春請了一遍又一遍,人就是不來,你還怎么做事?”

無線電子書    逆襲之鄉村建筑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