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九十三章 加稅,購糧,搶大戶

  在戶部和工部說了各自的難處后,其他部和樞密院尚書也結合實情,說著各自的難處,希望兀魯圖斯能夠按照折子上的建議辦事。

  不得不說,他們的意見確實讓兀魯圖斯有些犯了難。但也僅僅是犯了難。在稍微思索了盞茶的功夫,針對折子上的建議,兀魯圖斯有了更完善的想法。

  首先,糧稅不能收。因為此前按照官府的免糧政令,現在還沒到收的時候。若是官府自己推翻了自己的政令,那是在損害明國官府的公信力。何況糧稅關乎到明國農夫的切身利益,很難不引起他們的怨懟。

  哪怕在最初,是明國官府給了他們身份/地位/田地,以及最重要的活路。但人性從來都是復雜的,想要他們將自己的利益拱手讓出來,很難不引起他們的反感與抵觸。

  不過糧稅雖不能收,卻不是沒有法子從他們手上將多余的糧食榨出來。按照最初跟官府的協議,但凡種地的百姓都只繳納三成的租子,也就是說還有七成是他們可以自行處理的。

  這也變相的增加了百姓的購買力,促進了民國商業的發展。畢竟大多數百姓,只能靠著一畝三分地過活。官府少拿一點兒,他們就能多留一點兒。賣掉糧食,才能在市場上買到自己所需的必需品。

  兀魯圖斯的辦法,就是增加市場側的供給,促進百姓用手中的余糧消費。這樣一來,既能收了百姓家里的余糧,也能促進商業活力。

  同時官府方面也得同步跟進!

  在《大明日報》刊登文章,講明中原百姓的難處,號召百姓拿出家里的余糧,去市面上換取更多的商貨。并且收租方面,官府不再收實打實的糧食,而是折算成蒙元了。今年為了中原漢地的百姓生計,官府還會提前收租。

  以當前稍高一成的糧價,對百姓而言還有好處可占。另外將蒙元作為收租的等價物,也可以推廣蒙元的使用范圍,加大百姓對蒙元的認可。

  這對促進明國境內商業的發展,也是有著明顯的好處的。

  商稅的話,該收還是得收。

  只不過依照省為單位,收路稅和入境稅。單筆不能太高,到底要考慮到商賈們的接受能力。但數量可以稍稍增加,目前商稅收的比較多得也就京大官道,并且稅收定的很死,沒有一個合理的波動區間。比如按照商貨的數量收稅,就可以有效遏制當前官道上的‘超載’之風。

  是的,‘超載’這個極具超前性的新名詞已經提前在明國境內誕生了。因為京大官道大多是針對馬車的數量收稅,所以為了節省成本,馬車就盡可能的多運載貨物。并且單趟運得多,商家也能賣得多,因此必然得盡可能多裝一點兒。

  因超載引起的事故也成了當前京大官道的主要事故,遠遠超過此前高居榜首的逆行/胡亂停靠等不遵守交通規則引發的事故。

  至于第二個建議購糧。

  兀魯圖斯覺得從宋國買可以,畢竟宋國不是明國的屬國,而且作為農業國,宋國定然有余糧。再加上地理上的便利,通過商業手段購買的確是最好的辦法。

  而高麗這邊,買就不必了。明國雖然富庶,但也不能亂花錢的。反正明年解決倭國的時候,第一個就要解決高麗。那么提前動手,也無所謂了。所以兀魯圖斯已經決定,先找高麗索糧了。

  除此以外,蒙古汗庭那邊也不能忽視。

  別以為蒙古汗庭這邊不種植糧食,就沒有糧了。他們在河北/山西/漠南等地,可是有大量漢民的。作為傳統的農耕區,定然也種了不少糧食。還有牛羊等牲畜,正好因冬日大雪,導致無草可食。所以也是有不少牧民在宰殺牲畜,以免餓死了導致生肉減產,白白受了損失。

  正好明國是蒙古汗庭的附屬國,這附屬國有難了,自然要向宗主國求助。而且明國還不是白要,是拿大量的商貨去換取。那些蒙古那顏們,也確實喜歡明國的商貨。

  因此各大商行,就有必要在汗庭的轄區購糧和購買肉食了。

  倭國那邊也不能放過,正好與高麗隔著近,不打他們,派遣船隊去購糧應當是沒問題的。

  最后一個讓金國和汗庭約束境內難民的法子,兀魯圖斯是直接全盤摒棄。不僅不能約束,還得大大的鼓勵。兀魯圖斯決定,讓安插在兩國的暗衛彰顯力量了。

  反正這兩方勢力境內山匪盜賊橫行。讓暗衛趁機在兩方境內多收納流民,占領山頭,也可以作為明國武裝力量的延伸。而且那些豪強地主們,家里未必沒有余糧。暗衛去打他們的注意,還可以就地養活更多的人口。

  這個時代‘劫富濟貧’的口號永遠都帶有‘正義’屬性的。

  何況那些富戶也多與為富不仁,魚肉百姓相關聯。想必那些貧苦得就要餓死的百姓,是非常喜歡并向往殺富戶,吃他糧,睡他娘的‘美好’生活的。

  于是兀魯圖斯便將自己修改后的賑濟之法給候著的尚書們瞧瞧。除了第三個暗衛的法子不能對外公布外,其他兩個法子都可以廣而告之。

  以周紹為首的尚書們知道兀魯圖斯是不愿意放過收攏流民,增加人口的好機會了。所以也沒有再行規勸!但工坊這邊生產效率跟不上,也確實是個難處。

  好在這也不是沒辦法解決的!

  水力跟不上,那就用人力。反正現在也是農閑,地里凍得硬邦邦的,一鋤頭下去別說墾地了,可能連鋤頭都會鋤斷。所以那些窩在家里,培訓了個把月的百姓,就可以去工坊干活了。

  相信在新一輪以官府為主導的消費刺激計劃下,工坊的生產必然熱火朝天。那些工坊主們,也會想盡辦法多招募人手。有這賺錢的機會,普通百姓也自然不會放過的。

  考慮到氣候的原因,沒有冰天雪地的濟州島也可以利用起來。僅僅作為中轉樞紐的作用還是有些浪費和單一,較為依靠水力的普通工坊,可以在當地扶持建立起來。

  在日后明國內地因冬日的原因,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的時候。濟州就可以作為補充力量,有效滿足明國的市場需求。

  只要上京這邊控制好關鍵技術和原料與市場,那濟州一個小島,也不會翻了天。

  如此一來,還能為濟州吸引更多的人口與商船,何樂而不為。只不過濟州不能允許高麗百姓占據人口優勢了,漢民,尤其是中原漢地的漢民,才是濟州的主要人口。

  以后哪怕明國勢微,濟州也會因與內地同文同種的緣故,而不會與中原漢地隔絕。

  最后經過各位尚書的補充與完善,一整套收攏/賑濟/安置山東流民的政令就通過最新一期的《大明日報》昭告明國各地。現在隨著報紙的出現,以及兀魯圖斯有意的扶持。《大明日報》已經取代了從前官府張貼告示的宣傳手段,成為明國官府最主要的對外喉舌。各種官府政令,也都會《大明日報》刊印,繼而昭告填下。

  這也無形中,增強了《大明日報》的影響力。

  并且官辦機構,還都硬性規定成了《大明日報》的購買主力。當然,這也是兀魯圖斯強制的。

無線電子書    雄起北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