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九十章 乾武元年的難民潮

無線電子書    雄起北亞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旦日當天,兀魯圖斯在宮廷,大宴群臣。

  若說菜肴有多么豐盛,那也算是。但要說好吃,是絕稱不上的。因為當天的菜肴太多,天氣又冷的厲害,等送到席上,全部擺滿,早就冷得沒有絲毫溫度了。

  但在宴席上,沒有人會表現出來。兀魯圖斯也裝作不絕,與群臣們舉杯同賀。

  到了次日,明國便正式改元為‘乾武’,因而公元1223年,也正式成為明國的乾武元年。

  汗庭對此的反應很是冷淡,耶律楚材連恭賀都沒有,全當不知道。金國與宋國、夏國、高麗等,都上表恭賀。對于汗庭周邊崛起這樣一個新勢力,他們都是喜聞樂見的。

  畢竟分裂的蒙古人,才是好的蒙古人。

  趁著這喜勁兒,四國在和議意向籍簽訂后,又再次達成了一項初步共識。那就是互相派遣使者常駐各自的都城,按照明國的說法,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為互相有個能代表各自國家的使節留著,在很多問題上,都能盡快得到解決。消息傳遞上,也能更加方便。

  另外還有一個不便言說的原由!那就是搜集情報,探聽消息,更正大光明,不用遮遮掩掩了。

  畢竟四國互相約定過,無論什么時候,都要保證各自使節的安全。若是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孽,也只能稟報給國內,由各自的君主處置。

  只是這一消息傳到汗庭,阿拉海別吉便讓耶律楚材代表大蒙古國汗庭,也參與這互派使節的協議中來。

  明國沒有任何反對,且明面上還是汗庭的附屬國,直接就在使節集中的市坊送了一棟院子給耶律楚材,讓其用來作為汗庭的常駐使節館。

  金國、夏國都不敢得罪蒙古,但也不想就這么干脆的答應。只推脫了一陣兒,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到底在他們國內,其實早就遍布蒙古人的探子了。與其讓他們藏在暗處,還不如直接答應下來,讓他們全都站在明面下。

  這樣防備起來,也更容易不是。

  倒是宋國對此比較扭捏,態度也非常矛盾和反復。但是天高皇帝遠,蒙古汗庭與宋國還隔著金國和明國的山東行省,威脅也就有限。汗庭這邊吃了憋,也就暫時打消了這個心思。反正他們也是看著明國這樣做,才跟著做的。

  而成功攪黃了這件事的明國駐宋國使節扎哈爾則得到了朝廷的嘉獎,到底明國方面,是不喜歡宋國和汗庭走得太近的。因為若有什么耳根子軟的聽了蒙古人的糊弄,真的與蒙古汗庭聯手對付金國,那中原的局勢就對明國不利了。

  現在這樣四國聯手抗拒蒙古汗庭的大策略,才是最有利于明國的。

  于是整個冬日,無論是漠北草原還是中原漢地,各方勢力都還保持著大致的平靜。連一直遭遇兵禍、天災的黃河沿岸,也出奇的平靜了下來。

  不過與金國接壤的明國邊境,與汗庭接壤的益都、泰安等地,卻是接連出現了幾次規模不小的難民潮。

  金國是因為連年的兵禍,導致很多河北、山西、陜西等地的難民南逃到了黃河以南的金國統治區。但對于突然暴漲的人口,當地的土地根本就供應不起。由此帶來的,就是治安惡化、匪賊橫行。

  而金國官府不思安撫,還要繼續橫征暴斂,完全不給百姓一條活路,就更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災難。幾乎每個冬天,都會餓死一茬人。

  但今年明國的到來,卻是給了這些活不下去的難民一條活路。再加上明國官府與金國朝廷也早就達成了物資換人口的交易,便更是巴不得將這些沒用且還會鬧事的難民全都送走。

  山東行省可是缺人缺得緊的,但凡來了就會安置。所以也早早做好了準備,明國朝廷也非常支持,耗費不少的錢財從宋國和宋國以南的國家購糧。

  只要渡過了這個冬天,相信這些無家可歸的難民會變成最忠誠的明國人。

  與金國的天災人禍相比,河北等地的難民就完全是人禍了。

  不過這里面,還有著明國的功勞。

  因為舊歲的那場大火,可是讓河北等地的世候損兵又折將。再加上又耽誤了農時,從山東的地界上也沒有撈到任何好處。回到自己的地盤后,便出現了糧荒。

  境內的那些商人也都不是什么心善之輩,他們也趁機囤糧居奇,使得糧價漲的連普通官吏都快承受不起了。再加上那些有家人戰死的家眷們,根本就沒有得到任何撫恤。

  對于盤踞在地方上的一個個投靠蒙古人的反賊,就更是心生厭惡了。金國這邊看到民情激憤,正是人心可用的時候,就開始挑唆叛亂,河北等地的世候們,立時都陷入持續不斷的平亂之戰去了。

  恰好新得了地盤的世候也需要人在管轄的地界內種糧出產,又將很少無食可用的饑民用驅趕,哄騙的方式趕到山東地界就食。

  結果那些地方都被明國全都搬空了,現在剩下的,除了樹皮和土,就基本沒剩什么了。所以那些被騙的饑民,就更加對頭上作威作福的世候不滿了。

  這時候,明國優渥的招撫流民政策也適時傳到了山東汗庭的統治區。那些早被持續不斷的叛亂鬧得煩不勝煩的世候們,立即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開始故意在境內大肆宣傳。

  并將明國的山東行省吹成了人間天堂,說什么只要到了那里,就有飯吃,有衣穿,有房子住,還有田地耕。

  起初山東行省對于涌入來的饑民還是敞開了收的,但等到冬天有更多的饑民涌來后,山東行省的官府也開始犯了難。

  巡撫王玄凌也頂不住壓力,只得聯合當地的大小官員一起上奏,請求朝廷派出更多的官吏前來幫忙安置移民,以及支援更多的糧草。另外從官面上,讓汗庭約束底下的世候。金國那邊,則是請求他們控制難民涌入。

  這樣一封求援信從山東送到上京,立即引來了軒然大波。

  因為明國從一開始,就是支持收納流民的。北方的大片土地,還等著人開墾呢。王玄凌請求控制甚至禁止移民涌入的信,簡直是和朝廷的政令背道而馳。

  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慮山東行省乃至朝廷的現狀。雖然從山東之戰的繳獲中,確實收獲了不少錢糧。但后來用來安置山東行省的移民,也是耗費頗多。

  且開春以后,對北方的用兵和倭國的戰事,也都是要用到糧食的。雖說還能去宋國和宋國以南的地方買,但整個冬日,本就是糧價飛漲之時。且短時間內需要那么多的糧食,也很難湊到足夠的糧食。

  考慮到現實的困難,王玄凌要求控制流民涌入也沒錯。

  這樣的爭執在朝堂上公開化,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真要拿出個決斷,卻沒那么容易。但山東行省的形勢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發嚴峻。每天都會不計其數等待入境安置的饑民、難民餓死、凍死,明國好不容易在山東行省積攢的名聲,可能也都會因此而敗壞殆盡。

  所以無論如何,朝廷都必須得拿出個決斷了。

無線電子書    雄起北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