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九十一章 京東路兵馬總管

無線電子書    雄起北亞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山東東路益都府,自偽齊皇帝劉豫升青州為益都府,已有九十余年。當下在大宋京東路兵馬總管、武翼大夫、京東路忠義軍總管的治理下,飽受戰亂之苦的益都府百姓倒是過上了安生的日子。

  只是如果沒有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和越來越重的徭役的話,百姓們會更加感謝這位劉大總管的。

  此刻在益都府的總管衙門,規模比得上開封皇宮的府邸內,劉全剛得到兩份封急報。一則是從登州送來的,說是登州防御使近來驚聞遼東的蒙古人在大肆購買和租借海船,似乎是想出海用兵。

  而距離遼東近的,首屈一指的便是山東之地了。

  同時恩州知州彭義斌也讓人送來急信,說是投降蒙古人的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史天倪令所轄州縣大肆籌措糧草,并且大量征調民夫,似是預要南下用兵。

  李全不是只知道窩在自己的一分地,而不知天下大事的草頭王。自己如今能有今天的身份和地位,也和蒙古人脫不開關系。當初若不是蒙古人大肆攻伐金國山東、河北之地,他的紅襖軍也沒機會趁亂起兵,割山東州縣而自立。

  如今天下大勢,在蒙古而不在金,更不在宋。雖說自己如今名義上是附宋的,但幾年前宋軍面對衰弱的金國還大敗,已讓他們這些附宋的‘義士’們看清了宋國兵力不堪一擊的真相。

  更何況宋國對他們這些北人只是以厚賞籠絡為主,毫無真心相待。時至今日,都不準他們這些北人的兵馬渡過淮水,為的是什么,還不是怕他們這些‘義士’威脅到趙宋的江山。

  因此李全也從當初起兵時保家安民,重歸故國的初心,慢慢轉變為積蓄實力,成為一方諸侯。

  現在得知蒙古人在河北與遼東的異常舉動,他頓時感覺自己的山東之地不安穩了。但讓他想不通的是,蒙古人明明已經抽調大量兵力西征了,前段時間,還聽說蒙古人自個兒要打起來了,本來在河北之地咄咄逼人的史天倪也都安靜了不少,怎么忽然間就要對山東用兵了?

  他一邊讓人尋來自己的幕僚,一邊去了內庭。

  此刻他的夫人楊妙真剛生下嫡子不久,取名為檀。到了房間,楊妙真正抱著兒子輕輕哼著歌謠。看著如此溫馨的場面,殺伐果斷的李全也不自覺生出幾分暖意。

  自蒙古人南下,自己的爹娘和兄長被亂兵殺死以來,家就沒了。如今自己后繼有人,他心里暗下決定,一定要為自己的孩子爭得一筆家業,讓其從此吃喝不愁,享盡榮華富貴。

  “咿呀,相公,你怎地來了?”,楊妙真讓乳母將李檀抱走,轉而準備起身。

  李全連忙走到床邊,按下楊妙真的動作道:“你生了檀兒有功,要將養好身子。”隨即又讓乳母將孩子抱過來,看著兒子粉嘟嘟的臉蛋,更加心里歡喜。

  這么逗弄了一會兒,待乳母抱著孩子退下去,楊妙真就顯出幾分正色道:“相公,莫非是發生了了不得的大事?”

  一般白日里,李全都不會來內庭的。山東之地可是強鄰環伺的,李全平日里也公務繁忙,可是沒有多少閑暇顧得兒女情長的。除非有大事發生,才會喜歡來與自己商量。

  雖然兩人當初的結合,實乃形勢所迫!但這些年的相處下來,兩人也是有情分在的。且李全也沒將楊妙真當成那等只會閨中繡花的女流,平時軍政要務,也會與其商討。

  當然,這也是因為李全底下的軍將和兵馬,有不少就是楊妙真的人。所以不管是從穩固人心還是家庭和睦考慮,李全都必須好好待楊妙真的。

  “娶妻如你,夫復何求!”,李全被楊妙真猜中了心事,親昵的將其攬入懷中,出聲道:“登州和恩州都來了消息,蒙古人在整兵備馬,私是要對我們用兵了!”

  “山東之地這些年休養生息,賦稅日漸增長,難道蒙古人是來打劫么?”依著蒙古人劫掠的性子,也只有這樣的理由才較為合理了。

  李全有些感慨道:“時局不明啊!蒙古人前陣子還聽聞要自個兒打起來,如今就要對咱們用兵了!”

  “相公,會不會是弄錯了?”,楊妙真道:“與遼東隔海相望的,可不只有咱們登州,還有中都府呢!”

  如果蒙古汗庭與東蒙古真要大打出手,那以中都府的富庶,定然會成為東蒙古的必取之地。

  來的時候,李全也想到了這個可能。但是東蒙古和蒙古汗庭到底自成一家,雖說他也往這兩個地方派了探子,但得的都是些官面上的消息。而且最近,還聽說汗庭與東蒙古互派了使者,關系好像緩和了。

  甚至蒙古的監國公主,都親自去東蒙古走了一趟。

  如果知道他們到底談了什么,自然最好。但那等機密要事,又豈是這么簡單能探查到的。

  所以李全下意識的還是覺得,蒙古人要針對的很可能還是他們山東之地。

  楊妙真知道神仙打架殃及池魚的道理,且防人之心不可無。便勸道:“不若我們以歸附的名義,也出使一趟,說不得就能探些消息回來。且若蒙古人真準備對咱們用兵,那這一歸附,豈不讓他們沒了用兵的由頭。奴家觀那史氏一門降了蒙古人的后,只要按時繳納賦稅,便也沒了旁的禍事。”

  天下大勢,楊妙真也是看得清楚的。雖然如今他們是投靠了宋國,做了宋國的官兒。但兔子的尾巴長不了,從前蒙古人能橫掃山東,等到他們的大汗西征回來,山東之地勢必守不了。

  與其等到蒙古人打上門來再歸附,還不如趁著現在主動投靠。如此,他們李家還能在山東之地繼續當著‘草頭王’。這樣自家的兒子李檀,也不必擔上投靠蒙古人的叛賊罵名了。

  “但此事若被宋國知曉,那每年的軍費和恩賞便沒了!且南邊的商賈,必被宋人所阻!”,李全有些擔憂道。

  “那不讓他們知曉便是!”,楊妙真建議道。

無線電子書    雄起北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