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零八章 挑釁

無線電子書    雄起北亞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窩某罕城,蒲鮮萬奴聽著底下逃回來的潰兵的匯報,一張臉陰沉得像是能滴出水來。他沒想到,自己引以為傲的大真國精銳就這么沒了。

  就連自己信賴的大將—仆散達侓都被蒙古人直接俘虜了!

  哪怕在此之前,他對蒙古人的厲害有所預料。甚至都覺得,自己的精騎就算不會大獲全勝,也能至少能逃回一半吧。可現在倒好,三千人意氣風發的出城討敵,逃回來的連三百人都不到。

  剩下的,不是戰死就是被俘虜了。

  而且聽此人的說法,在正面交戰時,蒙古人并沒有動用那傳說中的火器。而是單憑馬刀沖殺,單靠那一股子不怕死的沖勁,硬生生的將己方軍隊打敗。

  只是到了后來,因仆散達侓的被俘,軍心的全面崩潰,蒙古人才拿出火器,對他們這些逃兵展開激烈的追逐。也正是因為那恐怖的轟鳴聲,嚇得很多逃跑的士兵都以為是受到了天神的懲罰,膽戰心驚的留在原地被兀魯圖斯部將士乖乖俘虜。

  “議一議吧,蒙古人也該到了。”,蒲鮮萬奴見底下一片寂靜,沉著臉問道。以蒙古人的行軍速度,的確該來城下了。因而眼下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擋住蒙古人即將到來的攻城戰。

  “國主,仆散將軍之敗,才是導致大敗的主因。只要我等上下一心,以窩某罕城為依仗。蒙古人久攻無果,必會自行散去。”,有軍將建議道。

  這是典型的駝鳥形態!雖說依照這時代的攻城戰而言,只要地勢夠險,城池夠堅固,城內的糧草夠充足,確實可以做到將敵軍耗到不得不退走的地步,但是蒙古人的火器,卻是可以敲開窩某城的大門的。

  因而在這軍將說完后,馬上就有人接話道:“好一個死守之策?莫非忘了特鄰城的前車之鑒乎?”。

  論高大險要和堅固度,特鄰城是遠高于窩某汗城的。可是就是這樣的城,還是被蒙古人攻破。那窩某罕城,又有什么依仗可以自信到蒙古人的火器攻不破呢?

  于是這話說完后,場上又恢復了鴉雀無聲。那個被他反問的軍將浦察守義立時一張臉漲的通紅道:“那李將軍又有良策呢?莫非你有把握滅了這支來犯的蒙古大軍么?”。

  李橦作為國主的近軍,又依靠李家勢力雄厚,在軍中別的軍將會忌憚他,但女真大族出身的浦察守義卻不怕。而且他們家還與仆散家族交好,是軍中女真軍將的主心骨之一。

  當下面對李橦挑釁一般的話語,直接毫不客氣的懟了回去。

  “國主,末將以為。應加強對阿䔎城、南京城的城防,且加緊征集糧草。遼東的駐軍,也可以盡快調回來了。這支蒙古大軍,和我們以往見過的任何一支蒙古大軍都不同。

  聽說他們一路所行,皆秋毫無犯。且軍中旦有私自劫掠者,立即斬立決。如此軍紀,已經讓不少百姓都夸其為仁義之師。只怕久戰之下,大真國會民心不穩啊!”,李橦憂心忡忡的建言道。

  事實上,他的擔心一點都沒錯。之前因大真國軍隊沿途劫掠,已經讓不少逃進山里的百姓都偷偷肆擾軍隊的糧草。到底這里不是中原,遼東的百姓沒有中原漢人那樣溫順的性子。向來有怨報怨,有仇報仇。大真國的軍隊既然不讓他們好過,自然也不會讓對方好過。

  肆擾軍隊的糧草,還只是程度稍輕的報復。

  至于這里面有沒有暗衛的影子,李橦就很難徹查了。

  而與他們大真國軍隊劫掠成性的軍紀相比,兀魯圖斯部所代表的蒙古人軍隊,就實在太仁慈了。不但沒有燒殺劫掠,還會主動掏錢購買他們的糧草。

  哪怕不賣,也不會用刀子逼著他們賣。但往往不用做到這種讓軍民難堪的程度,交易就已經達成了。卻是兀魯圖斯用的是部落內生產的商品,這些都物美價廉,很容易就能從百姓手中換取到足夠的糧草。

  甚至很多百姓還嫌兀魯圖斯部的商品不夠多,導致他們還沒來得及換,就已經被別人給換完了。另外兀魯圖斯部廢奴了女真人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宣布所有百姓都是他的子民。并且強行推進‘廢奴’法令,狠狠的撈了一波人心。

  更別說兀魯圖斯還將上京城附近的荒地進行了重新分配!

  自古以來,漢人對土地就非常重視的。而上京城因為從前是大真國龍興之地的緣故,遷移了不少漢人過來。大量的耕地被開墾出來,供養上京會寧府一地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受漢化的影響,契丹人、女真人等部族百姓,也都學會了一定的農耕技術。因此分地的決策,對這些普通百姓而言,絕對是一大利好。只有那些女真貴族和上京城的本地上層官吏,會感覺到肉疼。

  但兀魯圖斯已經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他們的利益!

  但凡拿得出地契的,兀魯圖斯部都會予以承認。拿不出來的,就只能當做無主之地處理了。再加上兀魯圖斯個人的強勢,這些利益受損的官員雖覺得肉疼,但也不敢太過埋怨。

  不過得利的普通百姓還是占據多數的!他們本來對蒙古人的統治還心有疑慮,現在換了個主人馬上就得了好處,自然很快就民心大安。一些聽聞上京會寧府分地的大真國百姓,還主動遷移到蒙古人的占領區,以便擺脫世代給人當奴隸的身份,獲取屬于自己的一塊土地。

  在后世,東北平原可是華夏重要的糧倉!

  在這個時代,東北還是一片蠻荒之地的狀態。即便大真國也開發了不少土地出來,但相比廣袤的面積,還是顯得微不足道。兀魯圖斯也沒貪心馬上就將東北開發成一個糧倉!

  他可是知道開荒的不易,因而只是想召集更多的人手,將原本被拋荒的土地再次復墾出來。產量也不要求太多,只要能供養東北當下的人口就行。未來如果手上還有更多的人口,他也不介意將東北進行一定程度的開發。

  當然,這是比較遠的想法了。當前受到切實好處的普通百姓們,是對兀魯圖斯這個蒙古主子感恩戴德的。因而也愿主動向蒙古人示好,比如跟大真國這邊的親戚或家人說些蒙古人的好話,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雖說東北這邊向來強者為尊,以拳頭說話,但也不意味著,就完全不用考慮民心了。尤其是在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在走下坡路的時候,民心就頗為重要。

  可惜這一點,就是李橦這個看出了大真國民心動搖的軍將,也沒有將民心看的多重。在他眼里,只覺得蒙古人此舉很容易向大真國境內滲入奸細,導致大真國在戰場上失利。

  “東遼乃新辟之地!雖說原來的遼酋已被趕到高麗,但境內仍有不少心念故國的契丹人。若是此刻就撤軍,恐盡失東遼之地啊!”,浦察守義是看不慣李家在朝中的強勢的,因此秉著對方支持的,我就反對的態度,當即出言道:“且民心這東西,實則毫無用處。蒙古人燒殺劫掠,破城無數。不服他們的百姓千千萬萬矣,卻依舊在金國、夏國的土地上作威作福。若是民心真有效用,那蒙古人早該被趕回草原了。”。

  有時候,在絕對的強權面前,民心只會被壓制。但是浦察守義不知道的是,壓制總會有放松的時候。哪怕現在看起來這么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將來也還是有著被趕回草原的那一天。

  只是那時候,他注定是看不到了。

  就在雙方爭論不休的時候,有將士來報,蒙古人已經來到城外了。

  這下,在場的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蒲鮮萬奴更是立即起身離開,趕往城頭。

  而在城下,阿當罕瞧著比特鄰城稍矮的窩某罕城的城墻,舉著簡易的木喇叭,大聲嚷嚷道:“城頭的縮頭烏龜聽著。我是你們的阿當罕爺爺。若是個男人,就出城跟我們較量較量。也好叫我們兒郎知道,你們女真人不是個只會躲在城墻上瑟瑟發抖的娘們兒!”。

  “蒙古韃子!”

  “呸!狗韃子,你們才是娘們兒!”,

  “你們蒙古人都是娘們兒!”,

  聽到阿當罕挑釁性的話語,城頭也馬上罵罵咧咧了起來。雖然他們沒有簡易喇叭,聲音不夠大。但那么多人一起喊,一起罵,還是非常有聲勢的。

  但蒙古人這邊也不是只有阿當罕一人,頓時也有更多人加入叫罵的行列。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但女真人到底不敢出城,所以氣勢上就弱了下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蒲縣萬奴領著人上城了。

  “去拿本王的弓來!”,看到底下的蒙古人說些不堪入耳的詞匯,甚至還有人沖著他們城頭拉屎拉尿,實在欺人太甚了。就命人去將自己的弓取來。

  那是他讓工匠精心打造的良弓,射程比尋常的弓要遠上很多。用來射下面這伙兒挑釁的蒙古韃子,即便準頭差了許多,也至少能將他們嚇退。

  很快,護衛就取來了弓箭。

  因不復壯年之時孔武有力,蒲鮮萬奴拉弓時還有些吃力。但在這么多人面前,他絕不能丟臉。底下的軍將也看出他們的國主有些虛了,但都是一副敬畏的模樣,像是看到的是蒲鮮萬奴拉起彎弓射大雕的豪氣之景。

  終于,弓鉉被拉滿。箭矢如同流星一般,極速往下方疾馳而去。

  “呀!不好,這女真蠻子放箭了!”,一些還在挑釁的將士趕緊提起褲子,撒腿往后跑。但箭矢的速度很快,瞬間就追上一名逃跑的士兵。

  刺啦······

  他的腿肚子被箭矢劃過,頓時擦破了褲子。

  那將士見自己沒受傷,在短暫的受驚后,又馬上朝著城頭方向拍屁股。氣的蒲鮮萬奴連射幾箭,并命底下的射手們也都拉弓使勁往下射。

  但兀魯圖斯的將士已經知道危險了,都跑遠了一些,完全不在射程之內。所以蒲鮮萬奴下令的射箭,只是白白浪費一堆箭矢罷了。

  “直娘賊!本想跟你們玩玩文的,你們竟然直接動武了。”,阿當罕怒氣沖沖的罵道:“大伙兒,給我點火筒,狠狠的射!”。

  因每次攜帶的火筒都是有定數的,因而每次大規模射擊都必須要得到主將的許可。這樣一來,才能將火器用在刀刃上。

  現在得到了阿當罕的命令,那些將士們也都樂壞了。

  火器的威力,他們已經在逃兵屁滾尿流的反應上見識到了。若能再讓城上囂張的一伙人也見識見識,說不得也會屁滾尿流。

  抱著這樣的想法,四十人的騎兵排成四排陣列,規規矩矩的靠近城墻。走在最前面的人舉著盾牌,像是烏龜殼一樣緊緊保護者內里的人。

  “他們這是來送死嗎?”,看到蒙古人派出這么一小措人馬來攻城,浦察守義疑聲道。盡管他心里也知道蒙古人沒那么蠢,但他還是猜不到對方的意圖。

  倒是李橦想起了什么,出聲道:“聽聞火筒的射程比弓箭還短,他們這樣靠經,莫非·······”,想到了一個可怕的后果,他當即請求蒲鮮萬奴,讓其允準射擊,并先退下城頭。

  正要解釋這樣做的原因,一場轟響已在二旁乍響。

  “哎!準頭竟然歪了!”,老兵頭擼根有些遺憾的說道。卻是第一束天火沒有射中一人,而是射中了冰冷又厚實的城墻,在上面留下一道黑色的燒痕。

  但城上的人卻是第一次見識到火器的厲害,那聲轟響,還讓他們以為青天白日的,真的打雷了。

  蒲鮮萬奴作為國主,也是猛地心頭咯噔了一下,竟有些恐懼了。

  但火筒的發射向來不是一束,而是多束。便見轟隆隆的響聲不絕于耳,在數量和運氣的加持下,已經有不少沖上了城頭。那些散開的碎片和小石子,也就讓在場的人真正的見識到什么叫收割人命。

無線電子書    雄起北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