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有兩人趕到了燕京。
一位是燕趙文化研究協會的副會長侯明朝,另一位則是華鼓大師英凰。
現如今整個蘭陵王入陣曲初版所需要的人員都已經到齊了。令沈歌有些驚訝的是,華鼓的演奏者英凰竟然是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子,看起來跟他和白畫薇兩個人差不了多少。
很難想象,看起來柔弱的女孩子,使得卻不是典雅的古琴之類的樂器,而是氣勢兇猛的華鼓。
原曲曲譜包括改良后的初版曲譜,在經過沈歌和葉紹翁與這些人商討后,已經定了下來。此時此刻聚集在一起,眾人又補充了下細節。畢竟有些話在電話里說不清楚,而且每個人的狀態同樣關系到曲子能不能做到完美。
“我沒問題!”
“早就調整好狀態了!”
英凰瞇了瞇眼睛,向沈歌問道:“可以嗎?”
“當然!”沈歌輕輕笑了笑。
其實除了一開始就和沈歌認識的竺鳳蘭幾人之外,后來的其他人都只是第一次見到沈歌,他們也只是在群里溝通的時候和沈歌有過接觸,但是卻并不了解這個看起來似乎是以他為主導的年輕人,只知道蘭陵王入陣曲的原曲曲譜是他提供的。
見到沈歌自信的回答,英凰點點頭,緊接著便閉上眼睛假寐,似乎是在養神調整狀態。
而其他人則心中打鼓,像李敬仁、侯明朝幾人,他們雖然聽葉紹翁他們講了沈歌的天賦多么多么強,但卻從來沒親身感受過。
而且自從知道沈歌在曲子中負責的任務后,他們更是覺得有些不妥,與其這樣,還不如再多找一些人來,哪怕是費些時間,但也比現在這種情況要好。
沈歌四下里看了看,和葉紹翁對視一眼后,緊接著給控制錄音和音響設備的工作人員打了個手勢,準備開始。
他知道,在場的有些人并不相信他能完美地完成任務,因為在蘭陵王入陣曲中,沈歌負責的并不是某一個片段所用到的單獨樂器,而是整首曲子中,對大部分細節以及空白作補充和彌補,這就需要他得精通整首曲子所用到的全部樂器,才能達到勝任這個角色的要求。
不過因為曲子是經過他改編的,所以只要是用到的樂器,沈歌都把它這一項技能提升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根本不用擔心什么。
雖然不了解沈歌的人也提過,再多找一些相同樂器的人來填補沈歌的這個位置就好了,國樂大師少是少,但卻并非找不到,只是可能要費一些時間而已。
但是當時沈歌搖頭直接拒絕了提議,這個想法是很好的,可以不用讓他那么麻煩,而且還更穩妥…
但沈歌之所以拒絕,最重要的一點是,倘若把他替換成多個人,他們每個人的狀態是不同的,一步出錯,很可能會步步出錯。
如果他一個人能夠勝任這個重擔的話,會省去非常多的麻煩。
更何況,整首曲子都有他參與制作,沒有誰比他更適合這個位置了。
很快,眾人都深吸口氣,準備開始。
和沈歌與莫書雁表演的差不多,這一次依舊是由英凰開頭,只見她抬起手拿著鼓槌,緊接著重重錘下,“咚!”,纖細白皙的手腕好似蘊含著無窮的爆發力。
之前參加學校比賽時所表演的蘭陵王入陣曲,沈歌是在里面加入了故事情節的,從一開始他扮演的蘭陵王飲下毒酒后,毒藥蝕骨穿腸時,通過彌留之際的回憶,將蘭陵王的一生給表達了出來。
沈歌在改編的這個版本中依然會保留,不過現在只是排練,不是正式的表演,因此省去了這個步驟。
“錚錚錚錚——!”
四弦一聲如裂帛!
如大詩人白居易詩中描寫的那樣,葉紹翁手指一揮,一陣清脆鳴響的琵琶聲便傳了出來;與此同時響起的,還有陳謙修的簫聲,此時他所用的是洞簫,而到竺鳳蘭加入演奏的時候,他還要換成琴簫去配合古琴的聲音。
這一次樂器齊全,而且都是最頂尖的,沈歌用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不像他第一次表演蘭陵王入陣曲的時候,風聲、水聲、馬蹄聲、刀劍聲、廝殺聲,都僅僅只靠一把琵琶模擬出來,現在這么多樂器,都能找到最適合模擬各種聲音的樂器。
此時此刻,葉紹翁、竺鳳蘭、陳謙修這些人是這首曲子的主干,他們的節奏不能亂,要一直穩定地進行下去。
而到現在就輪到沈歌登場了,他的作用就是去填補空缺,當悲涼的曲子一過,高長恭伏在案上,恍恍惚惚間,他仿佛看到了年少時的自己,那個容顏俊美,臉覆鬼面,上陣后便嚇得敵人膽破魂飛的蘭陵王。
也就是在此刻,沈歌手里的樂器變成了古箏!
“錚錚錚錚錚——!”
“咚咚咚咚咚——”
“叮叮珰珰泠…”
琵琶聲、古箏聲、華鼓聲交錯在一起,竺鳳蘭手下的古琴同樣開始彈奏,陳謙修換上了琴簫,只是兩人都沒有像葉紹翁和英凰他們那樣盡情地發揮,而是輕松寫意地在低聲應和著,因為現在不是他們的主場,此刻的主角是炸裂的琵琶、古箏和華鼓。
戰馬嘶鳴、喊殺聲起,刀劍相交,金鐵之聲不絕于耳,沈歌手中的樂器交錯變換,間雜在主干的聲樂之中,戰場上豐富多彩的情景都被沈歌一人包攬,全部形象地模擬了出來。
站在一旁的音樂研究史學家李敬仁,還有燕趙文化研究協會的副會長侯明朝,兩個人此刻睜大眼睛,滿臉的震驚。
雖然他們知道曲子大概是怎樣的,但是當身臨其境,近距離親耳聽到的時候,這首曲子依舊帶給了他們極大的震撼。
而更讓他們兩人感到震驚的是沈歌的表現,只見他周旋于各種樂器之間,手法流暢切換自如,似乎一個人應付這么多的樂器,同時還要去配合曲子對他來說并沒有多大壓力,反而沉浸其中,像是在享受一般,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