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52、王瓊捷報遠傳來

  春風漸散,夏雨綿來。

  整個京城為傾盆大雨覆蓋,城中諸坊已然水漫成災,縱使皇城之內亦然,五城兵馬司,順天府衙門以及諸衛,領兵馬衙役駿竣通諸道,這才使滿天大水,匯向護城河,減輕無數百姓受災。

  明良元年五月,朝廷接到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大同、宣府、寧夏總督王瓊奏報:“臣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總督三邊王瓊奏:伏惟我主仁慈天聰,不棄卑鄙,簡拔臣以三邊總督之任,王瓊戰戰兢兢,于邊疆伏叩萬歲無期…

  九邊之任,重荷泰山,臣誠惶誠恐,再三頓首,請奏圣明君父。

  惟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之資,折沖宇宙;總統英豪,攘除韃虜。收復幽燕,開國定鼎;長驅塞外,鞭笞天下。復我華夏,尊我孔孟;順之德化,教之圣統…臣不勝榮焉。

  蓋文皇帝伊始,武德頹弛,由是五征大漠,入不敷出…后歷孝悼皇帝退邊自守…孝荒皇帝亂起倒戈,喪師辱國…此殘元百死不僵耳!

  弘治年間,民風漸變;國家尚武,日漸消馳。九邊將士,畏敵怯戰;冒攬軍功,殘殺邊民,此臣所痛心也!

  惟天生神圣,萬歲陛下,聰明神睿,承祖宗之遺德,揀才拔能,不棄臣微末渺渺之資,委付重任,王瓊自任職以來,無不如履薄冰,唯恐有有錯,而傷朝廷神明之智…

  陛下改元建號,天下熙攘,中興之期,只在眼前,臣念及京都圣主,不敢懈怠,履任伊始,謹遵皇上選材不拘圣言,簡拔虎賁之士,為皇明建中興之功,今有微末斬獲,呈于龍庭預覽!

  明良元年,韃靼率領三千虜賊進犯莊浪,臣率邊軍御敵…斬首三十余,獲牛馬三百…后犯靈州,臣與游擊將軍梁震擊之,斬首二百大逃,我軍死傷兩百…

  此弘治以降,未有之捷,臣于邊塞遙賀皇明萬年,陛下圣明之德,舉賢任能,居中發縱,故而將士用命,臣民歸心,臣不敢居尺寸之功,然將士用苦,臣請皇上重賞酬勞,以安軍民,臣王瓊謹奏!”

  隨后又上一封奏疏,稱:“虜賊久駐偏頭關外,又有套虜萬余騎,從賀蘭山后,踏冰過河駐莊浪,我軍探子難以靠近,故而只能退回。

  我軍將士王毛娃子,稱小王子欲驅套虜,東渡擊黃毛韃子,而套虜并未立即前去,反調取海西韃子,因知前賊駐偏頭、莊浪,故而海西不肯前進。

  套虜渡河東擊,其勢必犯宣大,或又轉回賀蘭山后,與駐莊浪山后韃子會合,擊西海西海虜,奔入哈密,如此甘肅三面受敵,請令總兵郤永、彭楧聚兵,備宣大。

  而親督總兵姜奭等,相視要害如白羊口、陽和等處,聚集精兵,以待截殺。

  不必如往昔分布按伏,以致兵分勢弱。且甘肅士馬俱困,加添糧銀,養其銳氣買補,馬匹給付騎征,俱請以便宜行事。”

  奏疏送上,朱厚熜即詔政務院官員,于文華殿議事,如今政務院官員有九卿首領官,六科給事中,已及國事臺總裁王鏊、副總裁楊一清等人,另外加起居官廖道南,總共十數余人齊聚一堂,湊成新朝氣象。

  “王瓊的奏疏你每都看過了?”朱厚熜坐在龍椅,呷哺一口茶水之后,環顧眾人。

  兵部尚書彭澤咳嗽一聲,然后奏對:“王總督之功,實乃成化以來,未有之功,臣彭澤恭賀萬歲。”坐在錦墩的彭澤,拱手相賀,然后話鋒一轉:“然臣聞韃靼縱馬馳騁,來去如風,往年多為折多斬少,孝莊皇帝正德十二年,領五萬大軍,于應州一戰,斬獲十六,我軍損傷五百余。

  今王瓊麾下兵馬,不過五千,能斬首二百余,俘獲無計,死傷止兩百,臣以為是否如實,還需科道查核之后,在做定奪,免得麾下將士謊報,王總督也因此被欺。”

  如果說官場之上,誰與王瓊有仇,那么必然有彭澤在其中。

  正德年間之時,朝廷缺兵部尚書,廷議推舉彭澤,王瓊卻捷足先登,而且還陰謀阻止彭澤上位,二人因此便有了仇怨。

  可隨著時間越長,二人矛盾不但沒有消逝,反而愈演愈烈,這也是為何彭澤,今日說出這番話的原因之一。

  當然彭澤不可能真的那么無智,直接說王瓊冒攬軍功,而是說將士謊報戰功,這一切王瓊不知。

  如果真是謊報戰功,這一切王瓊會不知道?

  只要查實,王瓊避無可避,絕對要擔受重責,乃至于就此下野。

  不過彭澤此次也不只是因為和王瓊不和,所以才有這句話,而是確確實實懷疑,這次戰功是否真實,畢竟九邊歷來戰功不顯,能夠斬首過五十,都是滔天大功,更何況是斬首二百余?

  按照敵我雙方實力推測,這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御史楊秉忠此時也接話:“臣以為彭本兵之言甚是,王瓊者,有才無德,昔年夤緣陰附佞幸江彬、錢寧,構陷忠良,阿諛奉上。

  圣君不曾因人廢事,簡拔重用,此深淵心腹,臣等不敢妄測。然此次戰功,臣等俱以為,還需仔細監察,若此時從奏,翌日有差,朝廷必定顏面盡失,伏望我主明鑒。”

  “臣等附言,王瓊此人,不修德行,古人云:‘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況乎國家大事邪?伏請圣人明查…”

  滿朝文武,對于王瓊的感觀,可謂是差到極點,基本上沒有幾個人相信此人,更無人愿意見到此人立功。

  所以今日議會,除了少數中立之人,基本就是風向一邊倒,沒有一個人愿意相信王瓊。

  只是不相信還則罷了,更有甚者直言王瓊有謊報戰功之嫌,請朱厚熜派遣科道嚴查此次大戰斬獲,一旦查實確系謊報,即刻誅殺于九邊,人頭懸于都門之外,以警其他將軍。

  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王瓊此人人員太差,而且行為也是有違朝廷法度。

  朝廷諸卿,無不是按照制度行事,唯有王瓊等人,依靠幸進之徒,陪正德在豹房玩耍,更事事不經有司頒發,以中旨行事,敗壞國家制度,縱容中旨濫行,如果真的按照罪狀,便是殺他十回,估計都不能一泄群臣心頭之恨。

  構陷云南巡撫范鏞、甘肅巡撫李昆、副使陳九疇將這些人下獄。

  所謂一黑遮百善,不外如是。

  正因為有了這些惡事,導致他的靠山死后,就是眾人推墻倒結局。

  沒有一人在想看見這樣的人,與自己在一個官場。

  這也是無可厚非之事。

  明朝黨爭向來如此,贏者通吃,輸者下野,從無例外,也沒有什么冤不冤之說。

無線電子書    明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