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36、風云變幻大雨近、政治站隊無對錯

  雖然正德沒有處罰梁儲,且時隔多年,也沒人再提及過。

  至于梁儲,歷年還有被正德嘉獎。

  然并非證明事情就如此過去。

  只要其在位一日,則早晚免不了會被人翻舊賬。

  更莫談如今這個時候。

  今日朝廷已是暴風雨前夕,天空早已電閃雷鳴、風云變幻,只不過這暴風雨還未下下來而已。

  暴風雨未下下來,乃是氣壓尚且不夠。

  一旦蓄勢足厚,則必定傾盆大雨,凡朝堂之人,除卻素來不惹不參與政事,只想明哲保身的勛貴以外。

  哪怕是再清白無私的官員,只要涉及這場斗爭,將沒有一個無辜之輩!

  即使你清白無私,也抵擋不了有心人刻意抹黑。

  比如舉報一個扒灰。

  無論有沒有罪,先伏闕待查再說。

  且官場之上,有幾個是出淤泥而不染?

  而且這場斗爭,主要也非是個人道德、政績,而是站隊。

  這就不存在是否無辜,乃至清白之輩。

  梁儲素來是一個精明之人,感受到暴風雨來襲,如何還敢繼續立于風波之中,給自己找一個不得安生?

  是故,當朱厚熜近日表現,或者說當初正德駕崩,他已想到過此事。

  蓋因天子非朝臣所熟,則必然會有紛爭。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說法,如梁儲這般久經宦海之輩,不會不知。

  論濟世安邦,以及秉持忠諫,或許他比不了楊廷和,甚至拍馬難及,但若論其對事態發展所預測,則未必有輸于楊廷和。

  更兼之,其素來是局外人立場,故而在楊廷和死爭之時,他已想好對策。

  不然當初也不會急著,與楊廷和以及宮中太監爭辯,為何迎立新君無他。

  新君繼位之事,皇太后、內閣、內廷已有定論,且安排甚為妥當,若非有何想法,何至于爭著面見新君?

  無非想混個眼熟,續點香火情罷了!

  只是讓所有人未曾料到,區區實歲十三,虛歲十四的新君,居然有神智,居然洞悉朝臣預算,且一連破局。

  固然眼下手段尚有些稚嫩,但新君成長也讓人嘆為觀止。

  甫至京城之時,還只能用毛澄之言漏洞,以小道伎倆讓毛澄承擔不臣之名,迫于無奈將事情擱置。

  后面也只是硬著頭皮堅持,若非皇太后催促早立新君,不然此時尚在僵持當中。

  可待到今日朝會之時,天子則展現無與倫比的神智。

  先是宣布節約用度,拆除東廠、追回各地鎮守、復薦辟、尊老、禁裹腳、禁溺殺、放宮人、追復正德罷黜、杖斃者、復修養濟院、漏澤園、惠民藥局等,先收一波民心、臣心,更是向百官彰顯其非稚子兒童,已經深知治國之道。

  然后又故意厚封楊廷和、輕封自己,引百官與楊廷和離心離德,使本就脆弱的聯盟,一時間變得千瘡百孔,互相攻訐。

  最后向朝臣表示,有祖訓在,后宮不得干政,乃指自己可以親自料理政務。

  所有手段,已非初至京城時,那般撒潑耍賴,以不繼承皇位為借口,逼迫毛澄給袁宗皋道歉,靠著驢打滾堅持著自己心中想法。

  而今皇帝明顯已懂得如何運用天子權柄,行事作風皆是以堂堂正正之王道行之!

  當然這也是明朝體制原因。

  若換作宋朝,則皇帝必然無法像如今這般,如此順利成勢。

  蓋明朝向使祖宗家法,圣人章句,亦不及皇帝口含天憲,一言決之。

  天子執掌賞罰大權,楊廷和可以給的果子,陛下可給予,楊廷和不可以給的果子,陛下亦可給予。

  倘若連皇帝都無法給的果子,則毋庸置疑,楊廷和無法給予。

  因此其實從一開始,就注定這場戰爭,會以楊廷和失敗而告終!

  而且還是潰不成軍!

  除非皇帝不慧,不然必是以天子大勝而告終此事。

  楊廷和未必不知曉,這場無硝煙的戰爭,自己乃是必敗無疑。

  但其依然需要殊死拼搏!

  因為孝宗與大行皇帝,予其太多恩典,其在國家也花廢無數心血,絕不能眼睜睜看著皇帝恣意妄為。

  若是皇帝晚慧尚且罷了。

  哪怕皇帝是晉惠帝那種癡兒,在明朝也無所謂,明代成熟體系足以支撐國家轉。

  若是皇帝無智,則由六部、內閣以及司禮監、太后共同秉政,勛貴則在一旁保駕扈從。

  太后死后,則皇后繼續代理國家朝政,替天子處理事物,只待太子生出,悉心教導便足以渡過這些艱難時刻。

  至于說哪個想要侵權,則沒有一人可以辦到,明代體系則從根本扼殺這種可能。

  當初朱元璋設置一整套明朝官制,早把歷代弊政全部考慮進去,除了有時候個人想法太強,導致一些弊政,但是官制、以及政治體系而言,則當世一流,哪怕清朝在某些地方依舊在沿用。

  故而想要形成權臣、乃至武曌與明代而言,不啻于難于登天。

  但也不是一定不可能,只是幾率太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明代體系太過復雜,想要一蹴而成,無異于癡人說夢罷了。

  故而哪怕皇帝真是晉惠帝一般,也根本不用怕。

  但怕就怕在,皇帝太過聰慧。

  一旦皇帝聰慧,則必然想法多,且天馬行空,行為處事,完全憑自己一念。

  何人敢言大行皇帝不聰慧?

  僅憑幾個番僧,就能學會諸多胡語,且深居深宮之處,從未經歷一場戰役,能在應州一戰打的小王子連夜跳墻逃竄,親自手刃一敵,打出自成化犁庭以后數十年未有的戰損比。

  可結果如何?

  國祚幾近中斷,皇帝也因此英年早逝。

  但凡當初劉宸、劉寵等人有陳友諒、方國珍、徐壽輝、李思齊、張士誠等人實力,大明就算不就此亡國,也要成為北明。

  這還不需要明太祖、擴廓帖木兒、常遇春、徐達、李文忠、察罕帖木兒等人這般實力,就能打的明朝最好結局就是半壁江山。

  要是有著朱元璋這等實力,估計連五年都不需要,直接開國建業,宗明亡國。

  是故對明朝而言,皇帝聰不聰慧不要緊,只要守規矩便可以。

  如明穆宗朱載坖,估計聰慧在明代所有皇帝之中只能排在吊車尾位置,但其知道如何用人,知道信何人。

  自己能力不足,那就信任有能力之人。

  這樣僅僅六年多時間,既給父親收了爛攤子,又給兒子留下一幫能臣,以及可以支撐變法基礎。

  當然也非是明穆宗就強于其他人,若論其不守規矩,明穆宗同樣也是鼎鼎有名,但終歸能知道如何用人,折騰也少一點,故而才能一步步前進。

  如崇禎,一日一個想法,可又能怎樣?

  他連自己想要什么都搞不清楚。

  只知道憑著腦袋發熱,來做任何事情。

  還是借用之前那句話,也就是碰到明末菜雞互啄罷了。

  不然若是李自成等人,即使只有五代時期丘八老油條戰力值,按照崇禎那種操作,也挺不住十年。

無線電子書    明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