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九十章 宗門淵源

無線電子書    我在南漢混日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三百九十章宗門淵源  不能直接警示,因為枬寒明白,就算到了自己這個級數,普通江湖人如果敢冒犯,動則直接就會萬劫不復。所以感受到暗處這人的威勢,他帶著凝重看著妲姬,只能暗暗示意暫時低調!

  這種無名的變故,自然更令枬寒投鼠忌器,看著這個新來的尊者,看他站在石舞不遠處,即使兩個人不是故舊,光是看著頷首示意,只怕也是認識的人:“中原不孤,,,,,,!”

  枬寒隱居海外,此番算又是幾十年,居然不知道面前這個尊者是誰!看著這些人的若無其事,枬寒壓下心里的憤怒,眼神淡淡的看著當場。

  可是其余的人,此時聽了這個尊者的的話語,當然還有他自報名號,知道他的出身后,旁人已經是肅然起敬。畢竟不管是同在嶺南,還是身在嶺南諸州,應該無人不知云門一脈。

  看著這些人的表情,枏寒卻首次眉頭皺了起來,雖然沒有和這個尊者有過交集,但是聽到澄遠他的師父,枬寒確實當年是見過的。

  自唐末黃巢起事以來,百姓苦不堪言,卻無從改變現狀。導致許多習文之人,都不得不投筆從軍,百姓寄情于仙佛。如今天下修真唯道佛,枬寒代表的道門,澄遠躋身的佛家,自然都是修真!

  道家自隋末以來,在中原鼎盛不衰,如今在中原以茅山、龍虎山、閣皂山為主流宗門。

  茅山枝葉眾多,多年來以上清門為主,如今上清門下,究竟有多少支系傳承,就沒有人去一一統計。

  龍虎山乃張氏正一教嫡傳,天下僅此一家,當真是如假包換。如今在道門嶄露頭角,初顯大家風范和宗門底蘊。但是在天下修真眼里看來,自然還不遠遠不是后世一家獨大,還不足以統領天下!

  至于道門閣皂山原始教,乃承襲道門靈寶道派始祖葛玄,由后來葛洪發揚光大,形成道門有名葛家道。這個時代葛家道,甚至還遠遠不如上清和正一。

  真正說起它所有名的事情,倒是如今在南唐,穩固基業的神農(藥)門,據說此門不但完全承襲,道門閣皂山道門要術,甚至在用藥一道上,中原罕見能出其右者。

  枬寒對這些倒不是在意,因為嚴格說來他們極樂派,遷居海外極樂島的這一支傳承,當初也還是上清門下。如今也不知道過了多少代,早已經被排斥在正道之外,當然枬寒自然不會在意。

  倒是當初他進入中原,就知道如今中原以及周邊,佛家宗派眾多。因為自漢傳以來至前朝唐時,佛門已經形成八大宗派。

  如今有三論宗(法性宗)、法相宗(瑜伽宗)、天臺宗、華嚴宗(賢首宗)、禪宗、凈土宗、律宗、真言宗(密宗),這就是中土常說的性、相、臺、賢、禪、凈、律、密八大宗派。

  佛法本是一味,修行者眾多,由于每個接受者的理解程度,明顯不一樣的原因,還有加上生存的時代不同,生活的環境差異的不同,自然對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完全不同。

  “世間傳聞有偈:密富,禪貧,方便凈,唯識,耐煩,嘉祥空。傳統,華嚴,修身律,義理,組織,天臺宗。小和尚居然能人世人推崇,想必天具佛性了!”佛門分派立宗枬寒深有所知,如今只有禪宗能夠興盛。看著澄遠想到他師傅,不由帶著幾分試探。

  “佛家不礙外物,畢竟還在人間傳法。真人想必是高人,不會礙于俗物!”澄遠不動聲色,甚至聲音聽來依舊悅耳!

  “南傳禪門,前朝末高僧輩出。韶州云門文偃大師,乃當代不世出得道高僧,據說曾經數求法門于天下,最后得道成名揚域內的羅漢,一向在嶺南韶州布道,小和尚機緣不小!”枬寒看似稱贊著。

  “高祖皇帝尊文偃大師為匡真羅漢,大師和其師知圣羅漢如敏大師,合稱禪門雙圣。乃唐末以來,佛門最負盛名大宗師!嶺南有此兩位羅漢,實為嶺南之福!”石舞看著這邊,也首次淡淡出聲。

  “某聞匡真羅漢初訪睦州道蹤大師,被人尊為陳尊宿的道蹤大師出身名門,師從南岳馬祖道一座下黃陂希運大師,是南傳禪宗真正衣缽所在。道蹤大師在禪門乃得道高僧,多有佛偈傳世。羅漢在他處開悟證道,被引為佛門奇才。自后又推薦拜會楚地雪峰義存大師,真是佛門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位大德。某長恨所生已晚,今日得見羅漢親傳,真正三生有幸!”吉星看石舞出聲于是也主動說話!

  “施主慧根早種,骨骼清奇,自來不凡!”澄遠并未表露神情,對著吉星也只是淡淡的,不過看著吉星的眼睛,居然時有時無的多看了兩眼!當然眼神平靜,并未因此驚奇!

  “郎君所言極是,文偃大師在道蹤大師手下證道,在雪峰義存大師手下得道,成立云門宗,更先后參道越州干峰大師,靈樹如敏大師,真正匯聚百家所長!”石舞淡淡說著,不過卻看著了澄遠!

  吉星沒有稀奇,因為知道自己身份后,對目前嶺南的狀態做過調查,發現了這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這個時代里,不少有名的人物,似乎都避身到嶺南來,顯然嶺南不像后世描述的那么簡單。

  比如這個如敏大師,是唐末五代一位難得的大德,更是南傳禪宗另一位法脈。他師承百丈懷海弟子,長慶大安大師,曾經在嶺南行化四十多年,在佛門以道行孤峻著稱。是嶺南當地士儒大夫,最敬重的長者,嶺南朝廷尊為知圣羅漢。

  據說文偃大師隨歸在如敏大師座下,沒有多久大師圓寂,文偃自然承襲衣缽。高祖劉龑聽其大名仰慕,隨后請大師說法,文偃自此大宏法教于嶺南。

  而且吉星明白在自己時代以前,禪宗在世歷來清貧,修行者大多數茅草為頂,石洞棲身修佛。高祖劉龑做了一件大事,以皇家的名義給文偃修建禪門最具規模,最為豪華的禪院。

  還親自御賜匾額:“光泰禪院”,自此天下佛門學侶,對嶺南望風而至。

無線電子書    我在南漢混日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