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45章:修路是基礎工程

  在新的開中法推行后,有些鹽商是頗為不滿意的。

  因為這樣的政策讓一些中小商人分走了他們的市場,只準使用銀錢兌換銀錢,某種程度上,也增加了他們的開支——

  但凡能做大做強的鹽商,基本上都有官場上的關系,或者自己就是身負功名的。

  在大明朝優待讀書人的背景下,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手段,獲得低價的糧食。

  即便是耿直的商人,也能通過兩地糧價的不同,用較少的錢財購入足夠的米糧,而不是用在市面上購買力強大的銀兩。

  然后,他們會拿著這些米糧去換去鹽引,再將食鹽這種人體必須品以高價賣出去。

  轉入轉出之間,便是豐厚的利潤。

  新開中法頒布后,鹽商們通過敲打算盤,覺得自己吃了虧,但生意肯定還得做下去。

  所以他們把鹽價繼續做高,從百姓身上賺取更多的利潤來彌補自己受傷的心靈。

  太府寺雖然有執行力,但到底沒能在兩年內覆蓋全國,所以還是力有不逮。

  甚至還有膽子大的鹽商在直隸地帶哄抬價格,被太府寺上門罰了幾次后,干脆不賣了!

  沒有鹽商買鹽,人怎么生活?

  我不肯開門做生意,難不成也犯了太府寺的法?

  資本家是一種寧可把東西扔了也不讓人占便宜的奇特生物。

  對待這種稀有品種,朱見濟毫不客氣,直接讓錦衣衛鎖拿了幾個奸商,以“擾亂市場”那罪名打了屁股,抄家流放了。

  他這是殺雞儆猴。

  反正手里有特權不用,他傻蛋啊!

  然后,超市里就上架了鹽鐵等剛需物品,一直以平穩的市場價出售,成功吸引了老百姓,同時對著企圖哄抬物價的商人展示了“肌肉”,讓他們知道朝廷的物資儲備是很豐富的。

  搞鬼的下場,只會是他們變成鬼被搞。

  再說了,直隸這邊不是推廣農會組織了嗎?

  一年過去,已經走上正軌的農會們也實現了自我產出,種的糧食不提,像養殖場里的雞鴨鵝等等家禽,有不少都會運到超市里,賣給城里人,給自己創收的。

  農會里的百姓窮慣了,就算想吃肉,幾只雞一塊煮起來也夠他們啃個骨頭喝點湯,雞蛋也能吃兩個,所以多余的雞鴨,就買成了錢,轉手再去超市里買耕種需要的鐵器。

  “農具又如何?有些地方就要春耕了,他們手里有嗎?”

  聽到這里,景泰帝不由得關心道。

  鐵,對百姓來說也是很貴的呢!

  朱見濟笑得更開心了,“這更是小事了!”

  在將軍炮發明之后,大明的冶鐵技術,可以說得到了些許提升。

  畢竟制造大炮用的鐵是有條件的,哪里出了點問題,材質沒達到標準,就可能炸膛,到時候沒轟死敵人,反而把己方的城樓給炸出來個缺口,完全得不償失。

  朱見濟令人把研制槍炮的邊角料,以及收集來的各種廢鐵重新熔煉,打造成各種農具,隨后擺到了超市的柜臺上。

  一部分也會交給官府,讓他們在農忙時節,低價借給買不起農具的百姓使用。

  加上研究小院里也一直沒放棄,這兩年又弄出來了些改進的器具,讓百姓種田的壓力減輕了不少。

  “那就好!”

  景泰帝也笑了。

  作為一名封建時代的君主,他也是很重視農業發展的。

  畢竟人一旦吃不上飯,那問題就大發了。

  “繼續去其他地方瞧瞧!”

  車隊往城外走出。

  出了城門,沒有周圍各種建筑物的遮擋,視野一下子開闊了起來。

  景泰帝登高而望,看著不遠處的水泥路感慨,“真是一派太平景象!”

  水泥路如今修建了不少條,把周邊的各個農會都連通了起來,而直達北京城區的這條,更是被擴建了一次,從最開始的單車道,擴張成了四車道。

  除此之外,朱見濟還讓工部組建了一支“公交車隊”,每天都要兩匹馬拉著三個四輪車廂,來往于京城和周圍幾個較大的聚集區之間。

  百姓只需要花費一文錢,就能在車上蹭個位子,進而省下趕集的腳程。

  這個行動讓工部不解,心想自己這個部門本來就夠窮了,怎么還要多出一筆開支。

  一人一文錢的價,得賺到猴年馬月才能買得起一匹馬啊!

  好在“公交車隊”被百姓迅速接受,工部這個在民間長期沒什么名聲的部門由此得到了宣傳,大大刷了一把存在感。

  這樣的結果,也算填補了工部官吏心中的落差。

  他們是科舉出身的讀書人啊,

  有點良心的,對于百姓的稱贊還是很受用的!

  而交通的改變,帶來的影響也不只限于縮減了出行時間。

  像公交車隊,需要人駕駛吧?

  每個站點都需要人管理,補充草料或者更換馬匹吧?

  而路上來往的人一多,張三在旁邊擺個攤子掙點錢,也是可以的吧?

  攤子擺出來之后,為了維持秩序,那么朝廷是不是需要再派出一些類似于城管的小吏進行管理?

  這就為京城周邊的人提供了不少的就業機會,拉動了經濟。

  在古代,經濟的繁榮很多時候都局限在城鎮之中,受困于環境、路線等等原因的鄉下農村,是很少聽說有這種情況存在的。

  朱見濟在主持農會推廣事宜中,甚至還發現了幾個小村子一直使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過著吃口飯不餓死的日子。

  這讓他非常感慨。

  好在過了三年,他總算撬動了這個世界的一個小小角落,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

  “青哥兒。”

  景泰帝欣賞完了祖宗為他打下的江山,懷著對建設盛世的豪情壯志回到車座上,突然說道,“之前內閣王文等人,上了一封奏疏,說是要改土歸流…”

  “我一猜就知道,這是你在背后鼓動的!”

  景泰帝摸著自己的小胡子,“為父看后,還想著山高路遠,難以做到這件事,可現在來城外逛了逛,卻是知道你的底氣何在了。”

  水泥,

  這種可以速成,成本又不高的修路材料簡直太好用了!

  只要把水泥路修到南邊,那朝廷投放大軍和傳達政令的時間可以得到極大的縮減。

  到那個時候,什么山高皇帝遠?

  只要地方上的土司敢玩這一套,自然有皇帝一聲令下,召喚出十萬大軍到他家門口,給尊貴的土司老爺修個狗窩!

  景泰帝笑得有點得意,對自己猜到了兒子的計劃非常高興。

  朱見濟也趁機吹捧起了好爸爸。

  反正景泰帝剛剛病愈,當然是需要順著點意,讓他舒心的。

  不過朱見濟覺得,自己這樣的安排,也不算太難猜。

  只要有點地方執政經驗的,基本都能意識到“交通便利”是個多厲害的增幅。

  從古至今,也不知道有多少著名的城市,因為這個增幅而崛起。

  只是想要把這個條件刷出來,其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便是一大考驗。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歷朝歷代都在開鑿蜀道,可蜀中如今,不也還是很封閉嗎?

  這也是為何中原王朝對周邊的少數民族地區,多實行羈縻政策和土司自治管理的原因。

  大好河山基本都成漢人地盤了,少數民族的同胞早在千百年前就被擠到了崎嶇地帶,不僅“窮山惡水出刁民”,還很難與外界交流。

  朝廷實在是掏不出那么大的本錢去那些地方修路。

  到了大明,南方的經濟已經得到了蓬勃發展,很多地方已經有了修路的基礎,再加上水泥,還有鎮壓過南方叛亂多次的數萬精軍在,朱見濟覺得,到了給南方帶去新時代風潮的時候。

  老朱家的光輝,

  需要普照到大明所有的角落里!

無線電子書    我要做明世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