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零七章:關外衛所重建的問題

  “去年六月,兀良哈三衛便上表請求內附,以大寧城為其駐地…”

  小太子口中的“兀良哈三衛”,便是后世著名的朵顏三衛,由朵顏、泰寧、福余三個部分組成,只是因為三者之中朵顏勢力后來居上,便逐漸的以一稱三。

  而“朵顏”在蒙古語中,便是“兀良哈”。

  想當年太祖平定蒙古東部諸王,采取的是羈縻制度,在那邊設立衛所,由當地有才的蒙古人擔任長官。

  隨后又命寧王統帥,鞏固大明的北疆防線。

  那個時候,朵顏三衛還算聽話。

  只是后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太宗靖難,寧王內遷。

  朵顏三衛沒有了人時刻盯著,便時附時叛,以至于太宗皇帝北征韃靼之時,就抓過不少跑過去的三衛人。

  宣宗之時,三衛南遷,被宣德皇帝親征擊敗,方才安分了一段時間。

  但小冰河期的到來,終究是不可抗力,草原上面的降水逐年減少,部落民眾只能繼續南下。

  宣宗后來也著眼于內政,放松了對外的軍事部署,使得三衛逐漸的從東蒙古遷移到大同關外的地方,并且渴求起了土地肥沃,可耕可牧的原大寧衛地區。

  本來這些人的態度是很囂張的。

  可惜也先帶著瓦剌崛起,向東不斷的擴張,還迫使女真臣服,威脅到了朝鮮,擠壓了三衛的生活環境,所以這幾年間,這群桀驁不馴的蒙古人對大明還是很恭順的——

  不是怕了,

  而是他們需要大明的軍事支持,不然部落都要被也先吞并。

  但該要的特權還得要。

  去年三衛上表請求歸順,結果大嘴一張就要求大明把大寧城給他,還要賞賜甲胄,可以說是“站著要飯”。

  這種態度讓大明官方覺得很不舒服,正好當時國庫充足,朝廷上下都同意了在明年出征瓦剌,便沒有通過對方的要求。

  畢竟等瓦剌都被打垮了,兀良哈又算什么?

  聽說宋誠方面,因為距離主戰場有些距離,方瑛又提前叮囑清掃靠近大明城關方面的蠻夷,便著重對兀良哈動了刀子,戰果不菲。

  估計再過不久,這些人又要來請求歸順,不過態度會改變改善很多。

  朱見濟決定在他們表現出聽話后,接納這群養不熟的狼崽。

  誰讓重建邊境衛所需要人口?

  不過朱見濟相信,等大明恢復對蒙古的軍事戰備,又時不時對生活困苦的少數民族同胞進行“經濟支援”以后,這群狼終究會被馴化成大明愛犬的。

  在經濟侵略…不,是援助之下,當大明的狗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于謙他們也相信,在這次的巨大收獲下,足夠壓制住某些人的野心,但是錢,仍舊有問題。

  “此戰之后,國庫積蓄消耗近乎殆盡,今年的賦稅還沒有收齊,如何支撐起北方諸衛重設?”

  朱見濟表示,沒有問題,他可以撐住。

  雖然好爸爸在來的路上就表示,兒子遇到難題,他可以慷概解囊出動內帑,可皇家的錢袋子也是儲量有限的。

  作為一名好大兒,朱見濟自然不愿意好爸爸一門心思的倒貼,自己也做不出厚臉皮啃老的事。

  景泰帝愿意出錢,那他可以出一點點,來釋放一下父愛。

  其他的,朱見濟則是要出動錦衣衛和東廠了——

  去年車馬行一建立,他就在收集年豬名單,到了現在,上面已經記錄了不少的肥豬姓名,兩京的達官顯貴們,基本上都榜上有名。

  只要殺幾頭,那這個錢就多起來了。

  而且太祖時期推行的開中法也可以用起來,用一點點利益換取商人們主動資助邊境建設,這的確是個減輕政府負擔的很好方法。

  “不過開中法也要改改,不能依照過去的模樣!”

  朱見濟講到這里的時候,忽然提出要求。

  景泰帝本來在一旁邊聽邊點頭支持,到這里不由一頓,疑惑的舉手,“太祖開中法收效顯著,哪里還需要改?”

  好大兒當然要為老爹講解一番,

  “自然是有問題的,比如說鹽引需要戶部認證方才有用,一些奸商難免會買通官員,以從中牟利。”

  “而且到了如今,常有官員閑不住,從朝廷手中奏討鹽引,轉賣給地方上的大商人,做起了暴利買賣。”

  “竟有這事?”景泰帝非常驚訝,感覺又被兒子灌輸了一些新知識。

  “當然,民間還把這種行為叫做‘占窩’呢!”

  景泰帝隨之感嘆,“果然還是青哥兒聰明,連這種問題都能發現!”

  而對于這事,天真的皇帝會問問題,

  但不天真的臣子會咳嗽。

  陳循才停止打嗝,就嗓子癢起來了。

  江淵也跟著一塊發出噪音。

  于謙不滿的瞪了這兩人一眼,然后請太子繼續講。

  朱見濟掃了那兩個破壞氣氛的一眼。

  陳循和江淵都低了頭,生怕小太子借機發難。

  正如景泰帝去年料想的,在取得良好戰果后,寶貝兒子由于是力主出擊的發起人,還是為解決后勤問題出力顯著者,已經取得了足夠的政治威望。

  雖然人還很小,但他已經可以做大事了。

  沒看見小太子一個眼神,就讓首輔跟喜歡高談闊論的江淵都閉上嘴白了臉?

  如果只是單純的借用自己的權威,那兩人好歹會掙扎一下,讓大家聽他倆狡辯。

  景泰帝對此很驕傲,挺直了做操后有些虛軟的腰。

  “那就加強監管!”于謙聽完朱見濟的話后,果斷表示要嚴格管制開中法的推行。

  “不行!”

  朱見濟搖頭拒絕,隨后不賣關子,迅速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開中法仍舊要用,但商戶以糧輸邊,該換成以銀錢輸邊!”

  以前的法子要求商人只能用糧食換取鹽引,的確是符合時代特點的有益政策。

  這方法甚至還推動了商人主動召集流民去邊關開墾土地,等糧食一收獲就轉給官府換取鹽引,豐富了邊關糧食儲備和人口數量。

  但時代變了,太祖!

  開中法的實行過程過于復雜,所有步驟必須要去官方指定地區才能進行,而且收糧的時間漫長,以至于能夠完成投入過程最后摘取果實的,只有少數的大商人,形成了很大程度的市場壟斷。

  徐永寧只是去了一趟南京,就在當地權貴的引薦下,認識了幾家著名的鹽商,各個都富得流油,讓朱見濟恨不得把他們全都榨干。

  朱見濟要想辦法,把錢從那些人的口袋里撈出來。

  單純的將糧食改成銀錢,朝廷收入也是可以增加的——

  在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商人們只需要花費很少的代價,驅使佃戶耕種田地就好,而且邊境的田畝并不值錢,大明有時候為了鼓勵民眾開發邊關,還會給他們白送田地和免除賦稅。

  而商人所轉賣食鹽的定價,卻是非常之高,遠遠超出他的投入資金。

  這樣的利潤,也難怪商人們不辭辛勞的去“為國開邊”了。

  等改良后的開中法實行起來后,已經占據了食鹽市場的商人必然會覺得利潤想對降低了。

  但他們已經膨脹到不能輕易割舍手里的市場,食鹽這種生活必需品仍然可以幫他們獲得利益,所以商人會繼續想辦法獲得鹽引。

  至于會不會引起食鹽價格上漲…

  別忘了,現在可有個太府寺在,

  你一個低賤的商戶敢玩弄市場價格,那大明朝廷可不會跟你客氣!

  如此,財政困難就不是困難了。

無線電子書    我要做明世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