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六十五章 本官無異議

  北征的號召,在內閣值房中回響著。

  楊榮想了想,總覺得有些不太妥當。

  但若是遼東的局勢將要按照太孫所說的一切發展,而他這位首輔在明明得到提醒之后,還不做出一點準備,遼東所發生的事情都將由他背上。

  楊榮不想成為剛剛當上內閣首輔,就被迫告老返鄉的蠢貨。

  于是,楊榮當即看向值房外面:“來人!”

  值守在內閣的通政司官員們,很熟悉每一位內閣輔臣的聲音。

  聽到是首輔召喚,立馬就有人走了進來。

  楊榮有條不紊的開口道:“命兵部制定關內衛所支援遼東路線,命戶部下文調集糧草囤于山海關,命工部會同將作監調集兵械…”

  零零總總,楊榮將涉及北征的整個過程都交代清楚。

  最后,楊榮將目光投向徐景昌。

  剛剛首輔大人雖然提到了兵部,但也只是讓并不制定支援路線,并沒有觸及到兵力的調動。

  徐景昌點點頭,開口道:“五軍都督府會抽調山東衛所前往山海關,一旦遼東局勢突變,山東援兵將會直接出關鎮壓。”

  九邊的邊軍不能動。

  河北及北平周邊的衛所諸軍同樣不能動。

  很顯然,昨天遼東的消息抵達五軍都督府之后,內部就已經討論過有關于調派援軍的計劃和安排了。

  山東兵歷來悍勇,且不位處九邊,加之如今倭患已除,甚至就連東瀛倭國都快要被全數剿滅的情況下,山東是沒有軍事上的壓力。

  從山東調兵很合理。

  楊榮想了想,點點頭,算是以內閣首輔的身份認同了五軍都督府的這份計劃。

  看著文武雙方將遼東的事情定下。

  朱瞻基微微點頭,然后隨意的從面前桌子上拿起一本奏章。

  他只是隨意的掃了一眼奏章,山西那邊的某個知府,上奏朝廷今年境內無災無難,就連他自己都長胖了好幾斤。

  通篇廢話!

  將奏章丟到一旁,朱瞻基靠在椅背上,雙手交叉置于胸前,目光掃向已經重新落座的內閣成員們。

  “前幾日,南疆和東瀛送了消息回來,本宮都懷疑,鄂宏大是不是和漢王串通好了!”

  鄂宏大和漢王串通?

  太孫說出口的話,頓時讓眾人大吃一驚。

  在場大伙想到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太孫要在接受監國之后,徹底解決漢王以及宗室里的那堆亂事。

  鎮守地方的藩王和邊軍將領串通,只能是要圖謀不軌。

  漢王被解決。

  而已經擁兵十數萬的鄂宏大,也能在發展到尾大難掉的地步之前,消除可能發生的隱患。

  楊榮想了想,覺得自己想的不會錯,于是他有些沉重的看向太孫。

  顯然,他很不希望太孫走上這條路。

  若是大明朝的皇太孫,做起了前宋杯酒釋兵權的事情,會是怎樣的?

  可能對于文官們來說是件好事,但對于大明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就在楊榮正在搜羅該如何開口勸說的時候。

  朱瞻基已經繼續說道:“他二人竟然都送來了要求,兩人異口同聲的要求本宮給他們調派官員,好教化大明新土地上的人們。”

  原來是找朝廷要人!

  楊榮不由的暗自松了一口氣。

  忽然,他又忍不住的笑出聲來,覺得自己實在是想得太多了。

  只是他這么一笑,卻是引來了眾人的注意。

  金幼孜更是不假顏色的詢問:“首輔大人為何發笑?這是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了嗎?”

  次輔大人看似是在看玩笑,卻是在點名,內閣正在議政的時候,身為首輔的楊榮竟然在開小差。

  楊榮頓時收起臉上的笑容,他淡淡的看了金幼孜一眼。

  老小子,想做上首輔的位子,你就老老實實的等著吧!

  暗暗的給了一個警告的眼神,楊榮回頭看向朱瞻基:“太孫,老臣是想到,漢王也能安心治民,便覺得實在是天佑我大明,于是興而發笑。”

  朱瞻基揮揮手:“您是首輔大人。”

  他只是提了一嘴,然后才接著說:“最近江蘇正在推行革新,朝中眼看著又要準備北征的事情了,我在想朝中是否能有足夠的人手抽調到南疆或是東瀛。畢竟,教化這些大明新征之地,對于大明來說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關乎著大明對于這些新征之地的長治久安以及萬世統治!”

  話其實已經被朱瞻基給說完了。

  江蘇推行革新,幾乎是牽扯了整個戶部還有工部。

  剛剛定下的北征準備事宜,更是涵蓋了整個朝廷各部司衙門。

  現在擺在內閣值房眾人面前的是一個局面。

  那就是朝廷沒人了!

  說起來,這就像是一個笑話一樣。

  朝廷從來就是不缺人的,但也一直在缺人。

  楊士奇看了一眼楊榮。

  他覺得太孫在說完遼東的事情之后,不去處理那些擺在眼前的奏章,而是特意提到南疆和東瀛要求的事情,似乎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于是楊士奇順著思路繼續想下去。

  南疆和東瀛對于朝廷來說,是個怎樣的地位?

  是大明的新征之地,除了能夠提供糧草和…不要錢的人力之外,便再無其他的意義。

  但是對于太孫來說是怎么的地位呢?

  很顯然,南疆和東瀛的征服,都是經由太孫一手促成的,對于太孫來說,這兩塊地方幾乎可以說是他的無名封地一樣。

  這也是為什么,鄂宏大和漢王,哪怕是要人都不上奏章到朝廷,而是寫信給太孫的原因。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觸及到南疆和東瀛的事情,都是要通過太孫來決定的。

  太孫這是要招攬人手到南疆或是東瀛,為以后積攢人手嗎?

  楊士奇不由的默默看向正在觀察自己的手是不是起皮了的皇太孫。

  似乎,太孫也到了建立朝堂勢力的年紀了!

  楊士奇想了想,便開口道:“啟稟太孫,雖然朝中如今面臨幾樣大事,但若真是想要抽調出人手,去教化南疆與東瀛,從鄂宏大都指揮使、漢王殿下手中接手地方政務,朝中還是能湊出一些能干之人的。”

  楊士奇小心的說著,他特意的點出能湊出能干之人。

  在他看來,太孫既然要建立勢力,想要的自然是能力出眾的官員了。

  甚至楊士奇都想到,等到這些人在南疆或是東瀛這些地方從政多年,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之后,等到太孫成為太子,再成為…

  這些人可就是潛邸中人啊。

  只要到時候將這些人再調回京師,就是朝中最堅定支持朱瞻基的一批能臣。

  不由的,楊士奇又多看了朱瞻基兩眼。

  他忽然覺得太孫當著是謀定而后動,已經開始思慮數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這是老沉持重的表現,很符合楊士奇對于大明君王形象的要求。

  然而,朱瞻基卻沒有開口,他似乎是發現了在右手中指指甲后面,有一條肉刺。

  肉刺不算太長,所以他就陷入了,是要順著撕還是逆著撕的糾結之中。

  若是順著撕,很有可能連整條手都給撕掉了。

  而要是逆著撕,則有可能會存在殘留,到時候就會陷入更長時間的糾結之中。

  眼看著自己已經給出承諾了,但是太孫就是不說話,楊士奇不由一愣,臉上浮出一些尷尬。

  難道是太孫想要的更多?

  真是一個貪得無厭的小家伙!

  楊士奇心中有些紛亂,他將求救的目光投向身邊的好伙伴楊榮。

  您是首輔,該您出場了。

  楊榮接受到自己在內閣中伙伴的求救眼神,他微微點頭:“太孫,若是此時從朝中抽調官員前往南疆或是東瀛,只怕朝中對于江蘇革新乃至于北征準備事宜,都有影響,此時能否暫緩,等到朝中緩口氣穩定之后,再行抽調人手?”

  什么?

  楊榮你在說什么?

  不要以為你是首輔,就可以亂說話!

  聽著楊榮的話,楊士奇一下子瞪大了雙眼,他覺得自己受到了沖擊。

  太孫想要培植人手的心意,已經很是明顯,在太孫就是大明最好的未來前提下,身為內閣成員,理應充分的理解和滿足太孫的想法以及要求。

  這個時候,你楊榮身為首輔,就該拍板子說出那句,太孫可以隨意挑選朝中官員前往南疆和東瀛的話來。

  怎么到了您這里,就變成了朝中一個人都出不了了?

  可是,楊榮卻在這個時候,給了楊士奇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

  果然就在下一刻,朱瞻基才再次開口:“一個人都找不到嗎?可是南疆和東瀛,事關的大明的千秋萬代,總不能一直放任自流吧。朝中真的沒有人?本宮怎么聽說,夏元吉和宋禮,對部中協助政務的那批人,很是贊許有加啊。”

  還在迷惑先前楊榮為何會那樣說的楊士奇,忽然眼前一亮,他覺得自己猜到了什么。

  而朱瞻基則是皺著眉,接著說:“不過…似乎他們身上都沒有官階品級,此事倒是有些難辦了…”

  楊榮的手稍稍虛抬,止住了身邊躍躍欲起的楊士奇。

  然后,他才佯裝不知,疑惑的開口詢問道:“太孫是說從日月堂出來的那些,在各部司衙門觀政的少年們?”

  觀政。

  是朝廷對于安排在朝中各部衙門的日月堂少年們,所正在進行的行為統一的正是認定。

  雖然名為觀政,但實質上這些少年們,幾乎是處于各部衙門的第一線,負責處理著各部衙門第一手的事情。

  如今他們沒有官身,但卻做著介于官與吏之間的事情。

  到了這個時候,楊士奇終于是反應了過來。

  自己竟然忘了太孫早就培植了完全屬于自己的人手。

  日月堂!

  也難怪,自己剛剛提到,能從朝中抽調人手給太孫,卻沒有從太孫那里得到一絲的回應。

  原來是落在這里了啊!

  為了彌補,楊士奇立馬斬釘截鐵的開口道:“朝廷負有教化地方百姓的職責,教化之功頗大,朝中自是要派遣我大明官員前往地方。臣以為,那些觀政少年這些日子學習的很好,做事很認真。朝中如今既然無人,就該打開招賢之門,封賞賜予這些人以官身,委以重任,想來日后他們也會為大明鞠躬盡瘁,忠心辦事。”

  如同楊士奇所說的,朝廷派到地方教化的人,肯定不能師出無名,得要有官身才行。

  于是,這位內閣排位最后的大臣,直接建議給這些少年統統賜予官身。

  坐在楊士奇對面的金幼孜,不由的撇撇嘴。

  諂媚!

  他覺得楊士奇有些太多于獻媚了。

  但是朱瞻基卻拖著長長的尾音說:“這樣做不好吧…”

  很顯然,這不是在問提出意見的楊士奇,而是看向了首輔楊榮。

  官員的任免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但是內閣和吏部同樣有著舉薦的權利,所以去的了楊榮這位首輔的贊同,基本就表明這件事情代表著已經得到了朝廷的認同,等送到皇帝面前的時候,基本上不會再有被駁回的事情發生。

  尤其是在這件事情,是為了給皇太孫培植黨羽。

  大概,皇帝和高興自己的大孫子,終于是想起來要培植自己的黨羽了。

  但是楊榮還是有些徘徊。

  大明的官員,如今都要經科舉入仕,皇帝朱筆題名,如此才算是完整。

  那些少年的作為,他有了解,但他同樣知道,那些出自日月堂的少年沒有一個人取得過功名。

  一大批沒有經過科舉的少年,同時獲封大明官職,楊榮覺得到時候朝堂上又的要掀起一陣風波。

  朱瞻基默默的看著陷入糾結的首輔,淡淡道:“南疆及東瀛即將步入穩定,走上長治久安的道路,朝中需要盡早擬定出各地三司人選,好讓各地真正的能夠歸于我大明王道教化之下。”

  楊榮的目光微微一閃。

  太孫這是讓出了南疆和東瀛,文官之中最高一層的人選權力。

  相對于一批投身南疆和東瀛地方的少年們,很顯然,楊榮更加的關注與那些統轄一方的高官人選。

  這關系到他身為首輔所推行的政策,能否通暢的執行下去的問題。

  如今太孫這樣說,即便太孫在這些事情中沒有絕對的決定權,但是來自于太孫的助力,楊榮覺得自己應該擁有。

  “楊大人所言,本官無異議。”

  楊榮終究還是很內斂的,更是將這件事情歸咎到楊士奇的身上。

  到時候傳出去,就是楊士奇提議,這才讓那些少年人獲得官身。

  就算是出了什么事情,也不管他楊榮,乃至于是太孫的事情。

  楊士奇有些無奈的看了一眼老伙計,首輔大人的心思他明白。

  但是他也無可奈何,他想要在太孫面前多積攢些情面,這樣的事情就必須要認下。

  現在算算,楊士奇覺得自己除了獲得了太孫的情面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的好處可言。

  太孫獲得了南疆及東瀛地方官員的人選,首輔大人獲得了兩地三司的人選。

  這兩人都是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啊!

  對面,金幼孜再一次撇撇嘴。

  他忽然覺得,就算是身居大明次輔,也不過是件可有可無的事情而已。

  徐景昌一直在喝茶,一杯接著一杯。

  他現在倒是覺得,果然還是文官們玩起手段來格外的好看。

  不過自己還是更適合干殺人的營生。

無線電子書    天下第一逆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