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五十九章 送給南疆的新年禮物

  交趾。

  新年里,所有人都變得好動,又安逸起來。

  好動是因為,他們在走街串巷。

  安逸,是因為他們除了吃飯喝酒,便是一切人多的時候才能玩的事情。

  如今已經是大明朝了,年節里的娛樂活動,遠比過去多了不少。

  就連零星的亂臣賊子,這個時候也難得的歇下來了,不愿出來惹是生非。

  但是。

  合共三四萬的明軍,卻是蓄勢待發。

  按照路程來算,鄭和的寶船隊,差不多已經是繞過了馬六甲海峽。

  這一次,他們不會在沿途停留,而是直奔目的地。

  中南半島的西南方。

  廣西很忠心。

  都指揮使鄂宏大,親自帶著三萬兵馬,南下交趾練兵。

  充分的現實了,身為大明軍人的忠誠,以及時刻不忘練兵的治軍準則。

  鄂宏大,也向所有人,展示了即使身處高位要職,也不敢懶惰,時刻不忘自己是名明軍的身份。

  有感于此,交趾三司緊急召開政治會議。

  會上,各方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但中心思想,則是一直圍繞著,為大明精忠報國。

  會后,交趾明發政令,交趾都指揮使司從北部各州府,抽調一萬兵馬,參與廣西衛所官兵的南疆部隊大操練之中。

  一時間,整個交趾風聲鶴唳,四萬兵馬整日里從東邊一個州府,跑到西邊的州府,然后又突然出現在南邊的縣城外面。

  倒是嚇得那些意圖復國的賊子,一個個斬斷了各自之間的聯系。

  交趾地方,一時間幾乎是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地步。

  永樂十五年正月十五。

  交趾最南部清化府。

  剛剛在隔壁建昌府,接受了太孫教授的特種作戰思想的四萬大軍,已經靜悄悄的抵達清化府海邊。

  從這里一路向西跨過去,則到了大明的藩屬邦國之一的老撾。

  鄭和留下來的寶船,也已經搭載著皇太孫,停靠在了海邊不遠處的海面上。

  錦衣衛威風赫赫,護衛著太孫駕駛小船,上到了海岸上。

  鄂宏大一身戎裝,率領著自己的親兵,親自迎接。

  兩位大佬相見,無聲的對視一眼,然后皆是默默的轉身,看向西邊。

  不到一刻鐘。

  數騎從西邊的官道上,奔馳而來,在后面拖出一道長長的塵土飛揚。

  戰馬到了近前,馬背上的錦衣衛猛的一拉手中韁繩。

  身下的戰馬,頓時止住四蹄,然后兩只前蹄高高揚起。

  戰馬發出嘶鳴。

  未等戰馬穩住,馬背上的錦衣衛已經是翻身,從馬背上調下。

  他們疾步到了太孫面前,當即整齊單膝著地。

  “報!”

  “三寶太監之寶船隊奏報,請求朝廷支援。”

  朱瞻基先是目露驚慌,默默的看了一眼周圍,然后立即發問:“發生什么事情了?可是三寶太監出事了?還是寶船隊出事了?”

  站在太孫身后的幼軍衛經歷于謙,滿臉緊繃,牙關咬緊。

  讓人分不清,他到底是因為緊張,還是因為什么,方才這樣。

  前邊,趕回來的錦衣衛已經脫口而出。

  “緬甸宣慰司,無端扣留我大明商賈,至今下落不明。三寶太監如今已得允許登陸大骨剌,然緬甸宣慰司深處內陸,特奏請太孫,是否可調兵尋回我大明商賈。”

  聞言,朱瞻基臉色一頓。

  怎么和事先說好的不一樣?

  不該是我大明寶船隊一名官兵,遭大骨剌、緬甸、底兀剌、八百大甸、老撾、木邦、車里、孟洋諸宣慰司綁架了嗎?

  然后三寶太監鄭和,雷霆震怒,強勢索要被綁官兵,遭到抵抗,然后發生爭執。

  隨后順勢占領大骨剌沿海地區,奏請廣西、交趾調兵為那一名寶船隊官兵報仇的嗎?

  現場一片沉寂。

  朱瞻基想了想,大抵也清楚了,鄭和這是還在含蓄呢。

  大抵是借口一名官兵,被好幾個宣慰司綁架,這個理由有點太過厚顏無恥了。

  所以,才用商賈被綁架作為借口。

  這就合理了。

  大明的商賈,自然是能在大明的藩屬邦國,諸宣慰司行商。

  然后被其中一個宣慰司綁架,也算是合情合理。

  這個理由,總要好過,漂在海上的一名寶船隊官兵,被五六個宣慰司綁架要合理。

  合理!

  于是,朱瞻基目光一沉,臉上瞬間露出憤怒,夾雜著心疼和悲哀。

  “我大明商賈無辜!緬甸宣慰司無恥!”

  “奈何本宮即日就要返回京師,縱使有心征伐,救回我大明百姓,也無可奈何…”

  “本宮痛心!”

  若是不知情的人看見了,定然會感同身受,一同罵上緬甸宣慰司兩句。

  現場諸多官兵,人人沉著臉。

  而知情的,則是強忍著讓自己臉上的表情,不要暴露出來。

  廣西都指揮使鄂宏大,當即一拋身后大紅氅,轉身到了皇太孫面前,同樣是單膝著地。

  鄂宏大昂首挺胸,目露殺氣,沉聲開口:“啟稟太孫,今有廣西三萬兵馬,正值南下交趾進行新春操練。此時遇我大明百姓,遭受緬甸宣慰司不法囚禁。

  廣西三萬官兵,心中憤怒不已,特請命,我等三萬明人,自愿奔赴緬甸救回同胞!”

  鄂宏大的聲音格外的洪亮,聲音傳出一里地。

  烏泱泱的。

  四周,當即就跪下了一大片的兩省兵馬。

  皇太孫目露激動和輕松。

  正是用兵之時,你說巧不巧就有兩省合共四萬兵馬,正在南疆進行新春大練兵。

  這個時候聽聞大明百姓被囚禁,四萬明軍請命前去解救同胞。

  合理!

  朱瞻基壓壓手,止住呼嘯不止的咆哮聲。

  “本宮震怒不已,我大明百姓,誰也不能欺辱!今有數萬將士恰巧在此,共同請命,本宮不敢不從!”

  這是給自己找理由。

  大明自然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的。

  哪怕周圍都是自家人!

  只聽朱瞻基目光一轉,接著說:“此去路途遙遠,本宮命爾等無比保證自身安危。自交趾出兵,過老撾、八百大甸、木邦,直抵緬甸宣慰司境內,沿途十里一哨站,百里一兵站,務必保證兵線補給暢通!

  再令云南出兵,從車里、孟洋兩宣慰司借道,進入緬甸宣慰司,沿途亦要布置哨站、兵站!

  命寶船隊暫停海航,大軍登陸大骨剌,從海上運輸糧草,補給救援大軍,建立永久海港據點。”

  朱瞻基聲如洪鐘大呂,震耳欲聾,直入心田。

  周圍數萬大軍,紛紛感動不已。

  看看!

  瞧瞧!

  我大明的皇太孫,是多么的愛惜大明百姓!

  為了一商賈,不至于慘死異鄉,竟然是不顧朝廷規矩,出動三省數萬大軍,強令寶船隊停航,也要救回被綁百姓。

  皇太孫之仁厚,感天動地!

  幾乎是于此同時,在交趾安州府、廣西桂林府的兩省布政使司衙門的堂官,已經開始奮筆疾書,將要大書特書,為皇太孫的仁義之舉,歌功頌德,傳送至京師應天。

  而在交趾地方,也幾乎是家家立牌,為愛惜百姓的皇太孫,祈福延年益壽,福壽平安。

  萬民書,同樣已經準備就緒。

  一份新春大禮包,不日就會送到應天城中,擺在皇帝的御桌上。

  “西南番邦宣慰司很危險嗎?”

  “人不危險,環境危險。”

  “那你還要大動兵戈,是要讓那些人去送死嗎?”

  “百姓被困下屬番邦宣慰司,這是在打大明的臉!朝廷的臉面不能丟!至少不能從我的手上丟了!”

  “你確定,真的有商賈被那什么緬甸宣慰司抓了,而不是你和三寶太監瞎編亂造出來的?”

  “本宮一身正氣,豈是那等弄虛作假之人?”

  “所以,你還要廣西都指揮使鄂宏大,一路建立哨站、兵站,還要云南也出兵如此行事。難道不是為了將整個西南宣慰司給包圓了?”

  “汝一婦人,如何懂得此等軍國大事!”

  三十丈的寶船,船舷邊上,皇太孫有些氣急敗壞,惱羞成怒。

  唐賽兒穿著件薄衫,披著件輕薄長袍,迎著海風顯得很是英姿颯爽。

  當真是有一副巾幗不讓須眉的氣魄。

  她彎眉淺笑:“您去問問,誰還看不出來,您是要一口氣,將整個西南宣慰司,給生吞活剝吃進肚子了。不然,您該冒著朝廷的問責,調動廣西、交趾、云南三省兵馬,還敢下令寶船隊停航登陸?”

  朱瞻基縮縮腦袋,瞥了一眼身邊的女人。

  嘴怎么這么密!

  他的目光悄悄的躲避了一下:“怕!我是真的怕朝廷到時候會問詢我。”

  唐賽兒掩嘴輕笑,清脆的響鈴般的聲音,如同在海面上奏出了一首樂曲。

  “你還知道怕?”

  朱瞻基翻翻眼:“怕!不然我也不會躲到這海上來。就是為了讓消息早點入京,等著廣西、交趾三司的吹捧,還有那些萬民書一道入京,等朝廷里的人都消化好了,我再出現,到時候面對的問責想必會平和一些…”

  唐賽兒不出聲了,她看著遠方天空中的兩只海燕,似乎正在上演著春天里,第一場求歡劇。

  朱瞻基也安靜了下來。

  他在思考著在南疆的安排。

  鄭和被他說動了,所以才會配合著,演了這么一出拙劣的把戲。

  三寶太監借口緬甸綁架大明商人,他乃是大明臣子,聽到這件事情,自然是要過問一番的。

  這樣一來,寶船隊就要找個地方停靠。

  緬甸附近有什么地方,方便龐大的寶船隊停靠,運送上萬兵馬下來的呢?

  自然就是大明在南疆的諸多宣慰司之一的大骨剌宣慰司了。

  這樣,鄭和就可以借此,在大骨剌正式駐扎兵馬,然后向西北進入緬甸宣慰司。

  而遠離朝廷的廣西、交趾兩省,如今是一心想要立下功勞。

  有太孫答應的,錯過太孫承擔,功勞他們兩省分擔。

  這些人恨不得將兩省境內所有的兵馬,都給開動出去。

  這才有了鄂宏大統兵三萬,交趾出兵一萬,合同四萬救援大軍的形成。

  至于云南,地位與廣西、交趾兩省相差無幾。

  云南的黔國公府忠心耿耿,雖然在云南形同土皇帝一般,但人家的忠心沒的說。

  太孫想要收服南疆諸宣慰司,等到事情辦成了,云南可就成了內地!

  到時候,前國公府再整治地方土司黎民的時候,也能更加順暢一些。

  于是,在一個共同利益的趨勢下,幾乎是整個大明南疆,都動了起來。

  這才有了南疆數省,三司為太孫歌功頌德,地方百姓供奉萬民書的舉動。

  為的就是師出有名。

  為的就是太孫沒錯。

  太孫沒錯。

  他們出兵就沒錯。

  太孫立功。

  他們就立功。

  朱瞻基忽然想到,自己給一個人忘記了。

  廣西靖江王府,在這一次的解救同胞的軍事行動中,也出力不少。

  靖江王府的廣西護衛,已經徹底回不去了。

  從交趾方向,由鄂宏大統帥的兵馬西去。

  廣西護衛就跟在后頭,一路負責建立哨站、兵站的事務。

  而靖江王,那位朱瞻基的好堂侄,朱佐敬則是大筆的錢糧揮灑出去,竟然是生生在廣西、交趾兩省,招募了上萬壯民,為前方大軍提供補給。

  也是順帶的,按照他的好叔叔,皇太孫的意思,將這些正值壯年的明人,給訓練成兵。

  到時候,就會順理成章的駐扎進沿途的哨站、兵站之中,加強對南疆宣慰司在軍事上的控制。

  所幸,現在一切順利。

  大明從海陸三個方向,將整個南疆宣慰司給包圍住了。

  朱瞻基覺得,他們應該能明白大明的意思。

  或者說,是他這位皇太孫的意思。

  他們若是聽話,他們還能是大明冊封的,鎮守大明南疆的藩王。

  若是不聽話,靖江王最近格外的愛惜百姓,似乎有意遷移封地。

  至少,在皇太孫答應的,用現有的土地,換來三倍的新土地。這件事,對于靖江王府來說,是可以拿頭去血拼一回的。

  而還如同猴子一般的南疆宣慰司,在大明三省數萬兵馬的夾擊下,除了南疆特殊的地勢環境,可能會給明軍造成一些傷亡之外。

  南疆宣慰司,幾乎如同土雞瓦狗一般。

  等到靖江王府換來三倍的土地,巨大的利益會推動著大明境內的權貴士紳們,舍棄內地的土地利益,而前往南疆開辟新的家族傳承。

  在這一過程中,大明百姓也勢必,會跟隨著遷移到南疆新土地上。

  地域廣闊,開發程度底下的南疆,能容納多少大明權貴和百姓?

  這個問題,朱瞻基覺得完全可以往大了去想。

  至于朝廷里的非議,那幫子腐儒的聒噪?

  “您不擔心朝野清流的非議?”

  于謙很合時宜的從船艙里走出來,頂著蒼白的臉頰,強忍著腹中的惡心,問出聲來。

  他雖然家住錢塘,卻是個實實在在的旱鴨子。

  朱瞻基看得出,這位小錦鯉是在擔心回京后,眾人要面對的問責。

  剛要抬手,準備拍拍小錦鯉的肩膀,卻想到可能會讓對方更加惡心起來,便止住了手。

  “我大明百姓被抓,我身為皇太孫,難道不該將其救出?”

  于謙翻著比臉還白的雙眼:“所有人都知道,沒有什么大明百姓被抓!”

  朱瞻基瞪了一眼小錦鯉:“廣西、交趾、云南三省,靖江王府、前國公府兩府,三寶太監寶船隊,皆可以作證!南疆緬甸宣慰司,不服王化,狂妄至極,為圖財貨,不顧大明,悍然抓捕我大明商賈,此事各方皆可作證,緬甸宣慰司其罪可誅!”

  看到沒有?

  咱大明這么多人可以作證!

  于謙氣急,覺得太孫有些想當然了,于是換了個話題:“就算緬甸當真做了這事,可是您沒有朝廷任命,就擅自下令調動三省兵馬,征伐緬甸宣慰司,且在沿途諸宣慰司建立哨站、兵站,行占據之舉,也是有違朝廷律令。”

  朱瞻基的臉沉了下來。

  于謙看了一眼太孫,聲音放緩,小聲道:“說句大不敬的,您這幾乎與謀逆等同!沒有陛下的虎符和圣旨,就擅自調動三省數萬兵馬,這是死罪!

  下官想著,陛下心里大抵是允許的。

  但是終究于理不合,朝廷的體統和規矩,可是被您這一次給砸了個稀巴爛。

  陛下就算再怎樣寵愛您,就是這擅自調兵一條,在朝臣清流的攻擊下,就能讓您吃不了兜著走…”

  “南疆物產豐富,你于謙這一次,是親眼看得明白。這片土地,地廣人稀,若是遷移大明境內百姓,能安置多少人?再有靖江王府帶頭,又能勾引多少內地權貴士紳,來到這里?”

  朱瞻基目光如炬,看向身邊年輕的于謙:“如今大明安寧,若無新的疆土開辟,等到百姓數量翻倍。不!只要再多一半人口!大明境內的土地,就斷然不可能再供養下去。

  再有宗室權貴士紳剝削,侵占百姓土地,只怕要不了多少年,大明境內就要再次上演陳勝吳廣之事了…”

  于謙能明白這個道理,土地是有限的,百姓卻在不斷的生育增多,玄武湖上的黃冊庫,如今越發的擁擠就是明證。

  而宗室權貴士紳,愛財斂財,他們卻占據了數量龐大的土地。

  此消彼長,到時候大明境內,說不得真的就會如太孫所言,再次上演前秦舊事了。

  無糧可吃的大明百姓,勢必會揭竿而起。

  他們不會覺得皇室是無辜的,只會從地方老財到皇親國戚,給統統剝了皮。

  可是,現在這些事情還沒有發現啊!

  這才是關鍵!

  那些利益既得者,不會因為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而放棄現在的已經握在了手上的利益。

  朱瞻基看出了于謙的遲疑,終于是忍不住拍拍對方的肩膀:“此次有三省兩府和三保太監共舉此事,他們不可能從起因打壓我們。

  除此之外…

  誰說我擅自調動兵馬了?

  等咱們在海上漂的久一些,等到鄂宏大攻破緬甸,在南疆諸宣慰司成功建立軍事聚點的時候,皇爺爺只怕會第一個沖出來護著我!”

  于謙默默的翻了個白眼,頭伸出船外,張著嘴卻是什么都吐不出來。

  先前在船艙里,他已經將這十幾年的東西,全都吐了出來。

  “您就這么肯定,陛下會護著您?”

  朱瞻基無奈,一邊拍著小錦鯉的后背,一邊開口對身邊的唐賽兒吩咐:“去弄些溫水過來,給他漱漱口。”

  等到唐賽兒走開,朱瞻基才開口道:“今天就和你說說,你們別看我是大明朝最不守規矩的人,但真正不守規矩的,是咱們現在的這位皇帝陛下。我皇爺爺,才是整個大明最不受規矩的人。”

  于謙有些目瞪口呆。

  他正在驚訝于皇太孫,怎么會說出這樣的話。

  朱瞻基卻已經接著說:“咱們真要是將整個南疆收服,未來還有可能西望恒河平原的時候,那就是開疆拓土萬里的天大功績,足夠封禪泰山好幾趟了。你覺得這樣的帝王功績,我皇爺爺會放過?”

  恒河平原。

  是最近皇太孫對身邊普及的成果。

  現在,誰都知道,在南疆以西的那條大河,叫作恒河。

  那里的人即使一群廢物。

  但是那里的土地,卻是這個世界上,最為肥沃的。

  那自然就是大明的!

  現在不是,未來也必須是!

  于謙有些無語,心里想著太孫的話,忽然覺得當真有些道理。

  光是南疆,怕是就有數千里疆土了。

  光是將南疆收歸大明統治,這份功績就足夠皇帝,從年頭到年尾一直封禪了。

  到時候,皇太孫擅自調動三省兵馬?

  放肆!

  那是朕未卜先知,提前暗中授命皇太孫,為朕打下一個大大的南疆!

  朕做了無數的帝王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你們都給朕老實些。

  朕要封禪!

  誰罵太孫,就是不給我老朱面子,就是不想我老朱去封禪。

  那你就是亂臣賊子!

  忽然,于謙覺得人生沒有了意義。

  皇帝和皇太孫成天耍流氓。

  他還有什么玩兒的?

  內閣?

  不去也罷了!

  想完,于謙抬抬手,向朱瞻基告辭,獨自回到船艙,繼續干嘔。

  你們爺孫自己玩去!

  本老爺不陪你們玩兒了!

無線電子書    天下第一逆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