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九十二章 道德淪喪

無線電子書    大明征服者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手機請訪問  “朕早就說過,大明王朝不需要藩屬!”

  朱厚煒的目光如同刀鋒一般掃過眾臣:“華夏強盛,藩屬蜂擁而至,對大明真心還是假意,是畏懼還是陽奉陰違,一旦華夏衰亡,這些藩屬國可曾想過急宗主國之急?恐怕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錯了…

  大明開國之初,百姓凋零,民生疲敝,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與民生息,是恢復生產,重整秩序,周邊之國知華夏王朝強盛,故而歸附,其本意乃是尋求庇護,而大明接納是為了彰顯天朝上國之德,是為了宣示大明赫赫之武功,另外也為邊疆安靖,不動刀兵!

  可實際上呢?安南表面順服,卻時有擾邊之舉,倭寇小邦終成近海之患,朝鮮恭謹,卻在史書之上對大明極盡污蔑之詞!

  歷代帝王,為了大明的臉面,對藩邦不恭之舉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然而朕又豈是那么好糊弄之君!

  天竺五國,征戰不休,印度之地,儼然已成廢墟,不過外邦就算成了戰火煉獄和朕之大明有何干系!

  不過安家、楊家和宋家原本乃大明南疆土司,對大明臣服,歸于王化,朕收其土,改為流,諸土司不管是畏大明之武還是受建國之誘,總之,他們是按照朕的意思遷徙去了天竺,并且在大明雄軍的幫助之下,建立國度。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安、楊、宋三國雖然不是大明之藩屬,可也應當在立國之初受大明之庇佑,至于十字國…

  十字國之源,是來自海外之蠻夷,潛入東南,滅大明藩屬數國,可以說,其行徑是狠狠打了大明一個響亮的耳光,十字軍肆虐東南之時,正值大明裁撤天下衛所,整飭各地軍務的檔口,那個時候,大明軍力不足,新兵入伍未經操練,如何能上戰場!

  等到云貴、兩廣軍備齊整,大明有余力深入東南剿滅寇境之賊之時,東南各國已是生靈涂炭,淪為人間煉獄…

  朕有心趕走寇賊扶持各國王室,恢復各國統治,只可惜,東南慘烈,各國王室被寇賊剿殺殆盡,朕無奈之余,便只能在東南之地設府置州,輸送內地百姓,墾荒拓產,如今已是卓有成效…”

  朱厚煒不急不緩的細說,滿朝堂的大臣差點聽吐了,十字寇賊?

  禍害東南,覆滅各國王室的罪魁禍首,可不就是你嘉靖大帝,虧你自詡人皇,簡直就是恬不知恥,道德淪喪!

  朱厚煒不會去管大臣們的腹誹,就算全天下的人都認定十字軍是他給弄去的東南,就是他朱厚煒垂涎東南土地,所以玩出的這一手又能如何?

  證據呢?沒證據就敢編排他?那得看看是自己的脖子硬還是皇帝的刀硬!

  更何況在如今這個民族觀念還沒有徹底覺醒和成型的時代,別管是大明百姓還是東南諸國的百姓,只要統治者能讓他們豐衣足食,誰會管別的!

  真正在意的永遠都是極少數的特權階級,只可惜這些權貴早就被十字軍屠殺殆盡了!

  當東南的百姓切身感受到身為大明之民,要遠遠比身為小國之民更加幸福的時候,誰敢說他們不是大明子民,誰說跟誰急!

  真要那么較真,那周天子分封列國的時候,周王朝才多大的地盤,現在的大明又有多大?

  民族融合本身就是時代進程的必然趨勢,等過上個幾百年,等到世界邁入文明社會,那東南就是華夏是大明永遠不可分割的領土,任何試圖分裂東南之人,都是華夏民族不共戴天的死敵,至于什么安南、暹羅、緬甸…誰他么還能記得…

  “如今大明戰略之重心在海外,不在自家門口,十字軍既然已經逃了,朕也不打算勞民傷財,窮追不舍的去打一場利益不大的戰爭,此等小國若是不恭,大明之天兵隨時都能遠征而滅之!

  天竺五國想要歸附的原始目的是尋求庇護和調停紛爭,朕雖沒有納五國之意,但是身為天朝上邦,鄰國有此請求,朕若是不答應,反倒顯得泱泱華夏,雅量不足,這樣吧…

  告訴五國使臣,既然各國已簽訂盟約,并劃定疆域,那么便當遵守,當然若非要大明見證,那遵守不遵守,和大明無關,可現在既要大明仲裁,朕也答應了,那么不遵守盟約便是不給大明面子,不給朕面子!

  朕之大明對待朋友可以好酒好菜招呼著,可對于那些表面恭謹,實則想要利用大明,行蛇鼠之事之城邦,朕當舉兵討之!

  但是時代在變,朕能約束一時卻并不想約束一世,這樣吧,朕便給五國三十年的時間,在這三十年間,五國休養生息,誰若動兵征伐它國,便是對大明宣戰!

  三十年之后,誰要是覺得自己兵強馬壯,有了吞并別國的野心和實力,那便戰,朕不會攔著,但是敗國,大明可以提供政治庇護,朕如此說,諸位愛卿可明白…”

  “陛下圣明…”

  朝會結束,王守仁卻沒離開皇宮,得到皇帝首肯之后,去了御書房。

  “王愛卿要面見于朕,可是有要事。”朱厚煒嘆了口氣,他知道王守仁此來,多半是想要請辭,也知道這位成就三不朽的一代名臣,也確實是到了該謝幕的時候了…

  “臣重疾纏身,料理政事已是有心無力,臣懇請致仕,望陛下恩準…”

  朱厚煒看著面容清廋,儼然已是病若膏肓的王守仁道:“楊愛卿致仕不過兩載,離去之前舉薦王愛卿為當朝首臣,朕本打算和王愛卿再創一段如與楊卿那樣的君臣佳話,奈何天不遂人愿…”

  王守仁落淚道:“臣接楊太傅之職,也曾雄心勃勃,想要追隨陛下,見證大明萬年中興,只嘆身體抱恙,恐來日無多,此刻請辭,何嘗不是臣心中之大撼…”

  “當初楊愛卿致仕舉薦王愛卿,如今王愛卿亦要離朕而去,不知心中可有接替愛卿首臣之選。”

  王守仁正色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重臣任命更是君王控國之重器,首臣之責重愈泰山,臣不敢妄言…”

手機請訪問

無線電子書    大明征服者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