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三十四章 通貨膨脹

無線電子書    大明征服者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漢人百姓淳樸、善良,只要能吃飽肚子,誰愿意把腦袋別在腰帶上面,冒誅滅九族的風險去造反?只要少一些迫害,誰又愿意不顧一切的去抗爭?”

  御書房內的眾臣紛紛點頭,還擺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皇帝的這些都在理,而且很有理,但是想要實現實在是太難了。

  “如何實現?”朱厚煒正聲道:“很難也很簡單,在朕看來無非就是國泰民安、豐衣足食這八個字!”

  “朕要實現的就是這八個字!所以朕要廢除徭役,讓百姓少些剝削,讓他們做工,是為了讓百姓通過自己的勞作來獲取相應的回報。

  如此一來,百姓的手里就會有了余錢,有了余錢,他們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有了面對災害時候扛過去的底氣。

  往年,一旦遇到天災人禍,被官府被賦稅逼的走投無路的百姓便只能舉債,還不起就只能賣田賣地,賣兒賣女,最后把自己都給賣了。

  此等行為加劇土地兼并,激化了民間矛盾,導致越來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最后只能鋌而走險,拼死一搏。

  苦了百姓,傷了朝廷,最后便宜的是誰?是哪些只顧自己家族利益,枉顧社稷天下的利益階層!”

  有些話壓在朱厚煒的心里面已經太久了,這一次借徭役也算是發泄了一下,但是他也知道有些話太過于激進,的并不穩妥。

  “皇家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室、士紳、勛貴本就是一體的,有時候朕也不明白,為什么作為利益共同體,他們要去殘民、虐民。

  亂匪叢生,破家滅門,社稷危亡對于他們而言有什么好處?所以朕的意思很簡單,能夠如朕一般善待百姓的士紳、勛貴,朕、大明都可以善待,與他們同榮俱榮。

  要是殘民害民無所不用其極,那朕可不會管他是皇親國戚,還是勛貴士紳,朕只會讓他們見識見識朕的屠刀是否足夠鋒利!”

  眾臣凝然,不過也有些不以為然,皇親國戚?

  你倒是先把張家兄弟給咔嚓了再好了,不過話回來了,自從嘉靖帝繼位之后,張家兄弟也確實收斂了許多,至少沒鬧出人命。

  “如今大明有鹽稅、礦稅、商稅,盡管花銀子的地方也很多,但是朕在這一年半的時間內已經實現了國庫和內庫的雙豐盈,大明只要能一直保持下去,那么將會再無財政短缺之憂,算是已經實現了國富。”

  “陛下之政,朝野上下有目共睹,實在另人心折。”楊一清由衷贊嘆,倒沒有奉承拍馬的意思。

  “國富民強,光有國富還不夠。”朱厚煒斷然道:“國家到底富不富,看的不是庫房里面的銀子有多少,銀子再多堆在哪里也是毫無用處,不能變現的財富是不存在價值的,因此要會賺銀子更要會花銀子…”

  這話的楊一清就有那么點不以為然了,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嘉靖帝生在皇室,富貴榮華何曾斷過一天,他哪里能知道國庫空虛時候,朝廷過的是什么日子…

  “朕不斷的將銀子花出去,形成了財富的流通,讓冰冷的黃白之物具有了價值,百姓通過做工有了銀子,生活變的富裕,這便是富民。

  國家通過稅收,通過貿易等等手法想辦法讓百姓把銀子給花出來,于是財富就形成了循環流通,進一步富了百姓。

  百姓手里有了銀子就有面對天災的底氣,國家有了銀子就能富國強軍,有能力應對各種各樣需要花銀子的事,從而變得更加興盛,如此一來,大明就算實現長治久安的理想,諸位大人以為然否?”

  翟鑾問道:“陛下通過名下各項商物品推行紙幣,如今紙幣在民間已經盛行,那為何…”

  這他么就是儒家讀書人,還是高級知識分子,這話問的,簡直就是一經濟白癡…

  “寶鈔的教訓還不夠嗎?”朱厚煒冷笑道:“紙幣的發行是要和貴金屬掛鉤的,可以多發一些,但不可濫發,朕將之稱之為金本位或者銀本位,一旦無節制濫發,就會形成通貨膨脹。”

  翟鑾慚愧…

  諸公點頭,寶鈔對于大明而言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可為什么寶鈔會貶值,甚至變成擦屁股都嫌硬的廢料,諸公只能是一知半解。

  現在嘉靖帝發行的紙幣,并非官方貨幣,至少和朝廷沒什么關系,這純粹是皇帝的私人錢莊發行的貨幣,之所以能流通并且被接受,完全是因為捆綁。

  特定的商品只能用紙幣進行結算,這一招才是最兇狠的地方,但是不要忘了,紙幣之所以能被百姓接受,還是因為信用!

  大明寶鈔之所以完蛋,也完全是因為信用的破產。

  大明皇家銀行如今已開遍天下,你手上的紙幣隨時隨地都能在錢莊兌換成真金白銀,而且完全等價,那么百姓有什么可不放心的?

  大明皇家錢莊的主人是皇帝,如今嘉靖帝在民間的名聲,至少還算不錯,如果再免除了徭役,那么聲望必然達到頂點。

  更何況皇帝自己名下都有諸多商品,也算是半個生意人,生意人最講究的便是誠信。

  多管齊下,紙幣能在如今的大明漸漸成為硬通貨幣,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什么是通貨膨脹?紙幣白了就是一種符號,其本身并不具備價值,紙幣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的手段,其發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紙幣就會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因此,紙幣發行量過多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就是通貨膨脹,諸位可明白?”

  “臣等明白。”諸公齊聲應喝,就算對經濟學原理一知半解,可皇帝的話都已經到這份上了,要是再不明白,那豈不是蠢笨如豬?

  眾臣也算是知道為什么寶鈔會死的那么難看了…

  朝廷把寶鈔當成紙,以為多印濫印就能緩解財政危機?

  當真是好笑,最終的結果就是原本需要一兩面值寶鈔的貨物最后需要十兩、百兩,甚至再多都買不到。

  于是天子所的通貨膨脹出現了…

無線電子書    大明征服者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