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二十三章 扛不住

手機請訪問  朱厚煒有雄心,有手段更有見識,但是要是玩政治權謀手段,估計十個他綁在一起都未必是這些一輩子都在官場上混跡的官員對手。

  所以要避重就輕,要揚自己之所長,避自己之所短,利用自己的大義身份死死壓制。

  可這些說到底也是有限度了,否則朱厚煒一登基就大刀闊斧的去改那些根本不能輕動的制度不就行了。

  事實上根本不行,比如土地政策,比如儒家道統,這是儒家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利益,在朱厚煒沒有十足把握一錘定音的時候去動這些,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引起反噬!

  所以他只能忍,哪怕他是皇帝!

  楊廷和這么建議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群臣去猜測皇帝為什么會對這朱壽如此厚愛,然后去查這朱壽。

  這天底下太多的事根本經不起查,只要一查,朱厚照就是朱壽的事多半便要浮出水面。

  屆時就要看群臣如何去應對,群臣無非也就兩種反應。

  一種是既然朱壽就是正德皇帝,那么別說定北王,你嘉靖帝就算把天下再讓出去,估計群臣也沒多大意見,畢竟這一年來嘉靖帝的動作太多,讓群臣已經有些懷念正德帝了。

  另外一種則是裝聾作啞,不過也不會繼續反對,文官不愿意武將封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擔心武將做大,最后鬧出唐代的藩鎮之禍,又或者大明也出個趙匡。

  然而人家連皇位都禪讓了,還藩鎮?還篡位?那他么不是扯么?

  既然注定不可能發生那樣的事,誰還會擔心皇帝給誰封王的破事。

  “正德皇帝棄國,史書之上自有公論,然而身為一代帝君,總不能就這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吧。”楊廷和嘆息道:“所以正德帝必須要出來面對世人,給世人一個交代。”

  “如何交代?”

  楊廷和不語。

  朱厚煒卻也了然,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楊廷和不肯說或者不愿多說,因為這不符合儒家秉承的道德觀念。

  微微搖頭,朱厚煒嘆道:“楊卿且去,待卿守孝期滿再回朝便是。”

  “臣謝陛下。”楊廷和起身告退。

  等到楊廷和回到內閣首輔值房,卻見內閣諸老皆已齊聚,很顯然,大家都知道首輔去覲見陛下的目的是什么,那么皇帝會不會奪情,楊廷和如何抉擇?

  不過想來就算皇帝奪情,楊廷和也不會接受,否則楊首輔這輩子積攢下來的名聲基本上能毀個干干凈凈。

  他們在這里等,是要知道結果,一旦首輔離開之后,內閣今后的安排。

  當然,楊廷和走了,梁儲理所應當成為首輔,這沒說的。

  “諸位都在。”楊廷和微笑著換上素服,覲見皇帝要穿官袍,可他現在是居喪期間,平時哪怕在辦公也得穿素服,回了家就得穿孝服。

  國人禮節大于天,稍微行差踏錯,都會被彈劾的體無完膚。

  諸老紛紛見了禮,然后坐下,節哀順變的話該說的早就說了,老是說就他么有點矯情了。

  “陛下已經恩準本輔回鄉守制。”楊廷和緩聲道:“本輔走后,首輔之位當由梁輔暫代,不知梁輔意下如何?”

  按照大明內閣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首輔在內,一旦有輔臣需要丁憂,那么排位其后的就會順勢進上一位,但不是恒制。

  比如楊一清的后面是蔣冕,楊一清如果丁憂,那么蔣冕就成為第三,但也是暫居其位,一旦楊一清丁憂結束,那么回朝之后,楊一清依舊是三輔,蔣冕還是要排在他后面。

  楊廷和現在也是一樣,他走了,梁儲頂上來,本身就無可厚非。

  當然,內閣在歷史上越級的次數也不在少數,因此這不是定制,只能算是約定俗成。

  梁儲微微輕嘆:“當今圣上雄才大略,銳意改革之心天下皆知,老臣已經年過六旬,思想保守,只怕是難以架得住今上的改革舉措,若是亦步亦趨,只怕也要引得圣上不滿…”

  楊廷和微笑,梁儲這話說的不夠坦然,其實更深層次的意思是他不想趟這渾水,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今上的改革能走到哪一步。

  作為皇帝在外朝的話事人,如果君王尋常也就罷了,可遇到嘉靖這樣的主,你要是不能緊跟其步伐,那么必然會引起君王不滿,屆時被一腳踢出朝堂,對于梁儲而言,就算是晚節不保了。

  梁儲老了,人一老,這功名利祿之心也就淡了,追求的東西也就更少了。

  想想看,他仕途都沒幾年了,還那么拼命干啥?

  拼到最后,大明就算中興,光輝也未必會落在他頭上,最多也就是分點余輝罷了。

  而且都是在官場上摸滾打爬了一輩子的,世事看的也足夠透徹。

  嘉靖帝繼位做的這些大事,哪一件不是駭人聽聞,甚至曠古絕今的狠事,這位爺似乎想要在他為君的時期內,將天底下所有的弊政都給革了,而且還要開疆拓土,打下一片遼闊的疆域,讓自己的功績遠超漢武唐宗!

  說實話,梁儲有些扛不住。

  別的不說,就說這弊政…

  在梁儲看來,有一條弊政是擺在眼前的,之所以皇家當沒看見,是因為皇帝也沒底氣動,一動就會牽動全身,引起天下士紳的強力反彈。

  這個弊政就是土地!

  土地兩大弊政!

  一個是免稅的土地量!

  皇帝曾經當面質問過首輔楊廷和,問他本該享有兩千畝土地的免稅權,可實際上楊家名下的土地何止兩千畝?

  舉人本該只享有四百畝的土地免稅,可一旦秀才中舉,民間就會蜂蛹而去諸多百姓選擇投獻來避稅,實際免稅的又何止四百畝。

  當今天子改革弊政之心甚堅,他能問楊廷和這樣的問題,就說明他內心就已經把這土地免稅當成了弊政,既然有弊自然得要革了。

  還有就是土地兼并,這是士紳利用天災人禍發展壯大自身最常見的手段之一,也是公認的歷朝歷代最大的弊端之一,甚至歷代王朝的滅亡多多少少都與土地兼并脫不開關系。

  皇帝說過,他要讓大明不再有王朝的宿命輪回,那么他會不對土地兼并動手?

手機請訪問

無線電子書    大明征服者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