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兩百一十三章 治漕先治吏

無線電子書    大明征服者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手機請訪問  春闈徹底落幕,落第的舉子要么返鄉,等待三年以后再征科場,要是太遠又家境殷實的則直接留在京城,租一個屋子,雇些仆役丫鬟照顧起居,自己自然還是埋頭苦讀。

  還有的則是成為豪門大戶家的西席,包吃包住有銀子還不累,當然還有一些對科舉絕望的舉子去吏部備案選官…

  御書房里,朱厚煒的七位秘書一臉的愁容,正德皇帝太懶,為了逃避甚至修建豹房,躲在里面個把月都不見得能見到人,可憐正德朝的大臣為了面見一次圣顏,當真是嘔心瀝血,費盡了心機。

  現在到了嘉靖朝,滿朝大臣更加頭疼,因為皇帝似乎勤政的過了頭,正常的早朝不算,這御書房里的小型會議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不過皇帝勤政不是壞事,可內閣擔心啊,嘉靖皇帝的想法太多了,時不時弄出個政策,就要讓他們焦頭爛額好一陣子。

  文官似乎也就這尿性,當被鞭策的多了,似乎也就習慣了。

  內閣七老在各自的位置上正襟危坐,不一會功夫皇帝大駕光臨,七老起身見了禮,復又坐下。

  既然是召見不是求見,那七位閣老自然沒有開口的道理。

  “朕今日召見諸位愛卿,愛卿可知所為何事?”

  “還請陛下示下。”楊廷和一腳把球踢了回去。

  “其實也沒什么大事,就是朕這幾日又將殿試時候幾位進士的卷子看了看,覺得深有感觸,因而召見你們聊聊。”

  七老心里面頓時咯噔一下,殿試十位貢生的卷子被皇帝留下,然后親自排定了名次,對此他們無可奈何。

  事后他們也看了卷子,雖然也確實都在針砭時弊,卻也無傷大雅。

  唯獨張驄的那張,也就是皇帝第一個留下的卷子,讓內閣極其頭疼。

  之所以是頭疼而不是如臨大敵,是因為張驄提到的漕運問題也確實是困擾滿朝的問題。

  漕運之弊誰都知道,誰都想改,因為只要改了不但對朝廷有利,對官員也有利,之所以對官員有利,是因為商道。

  可正所謂閻王好遇,小鬼難纏,漕運之弊在于關卡,關卡是官府所設,但真正負責的是胥吏。

  胥吏幾千年來,一直是依附在王朝身上的水蛭,可以一巴掌拍死,但是死了之后肯定會有新的水蛭爬出來,繼續霸占原先的位置,生生不息,惡性循環…

  所以治漕必先治吏,但吏肯定治不好,那怎么治?

  張驄在卷子里面闡述的意思是開海禁行海運,這個辦法可行不可行先不說,首先違背的肯定是祖制。

  而儒家最不愿意動的就是祖制,這不是祖制能不能動的問題,而是儒家不想有先例。

  因為今天動了這個祖制,明天或許就能動另外一個,動來動去,遲早有一天會動到儒家的頭上。

  很顯然,這是儒家所不能接受的。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不要說內閣,就是滿朝大臣也都算是看出來了,當今天子從來就沒有把祖制放在眼里!

  真要說起來,嘉靖帝就是太祖皇帝的不肖子孫,不過今上似乎更不在乎這個,要是在乎的話,他能那般喪心病狂誆騙天下藩王入京圈禁?

  今上應該很欣賞張驄的策論,而且張驄的文章寫的有理有據,又有天子欣賞,那為何排在二甲第七?

  令人費解的名次讓內閣幾乎斷定,今上確實有對漕運動手的意圖,但是還沒決定好從何入手,為了不給外朝一個錯誤的信號,所以將張驄排到了第十位。

  那么問題來了,今上今日召見又談殿試,原因何在?

  “諸位愛卿覺得張驄所述漕運之弊如何?”

  果然…

  左都御史陸完起身道:“回稟陛下,漕運之弊,自唐以來便一直長存,各地官府設卡征稅本是為國增稅,然胥吏不法,以致怨聲載道,故而治漕當先治吏,這一點張驄的卷子并未直言,其言治漕當開海禁,以減少依賴漕河貨運,臣以為不妥。”

  朱厚煒愕然道:“陸卿以為有何不妥?”

  陸完肅然道:“其一,倭國賊寇襲擾沿海,那些沿海刁民勾結倭寇從匪,以至于賊寇聲勢日隆,故而國朝方有‘片板不得入海’,為的自是防備倭寇聲勢日隆。

  其二,海上風滔浪急,暗礁更是密布,想要行海運,非得巨船不可,若是允許民間海運,那沿海將會多出無數大船,這些大船可運貨亦可載兵,此不可不防。

  其三,海疆不靖,商賈貨船若是走海路,必然會遭受劫掠。

  綜上所述,與其走海路冒著傾家蕩產的風險,還不如走漕河,至少不會人財兩空…”

  朱厚煒的手指敲擊桌面,他有些意外,因為‘片板不得入海’乃是祖制,甚至說了違背此制,形同謀逆!

  然而現在內閣也學精了,張口閉口不談祖制,因為知道和他談祖制屁用沒有,所以開始講事實擺道理了。

  “陸卿說的在理。”朱厚煒嘆道:“倭國內亂,致使沿海不靖,然而海禁只會讓更多的沿海百姓無以謀生,最后為了能夠活下去便主動加入盜匪,反過來禍害沿海,此為惡性循環。

  另外,倭寇之所以猖獗,是因為大明沒有足以在海上與之鏖戰的水上力量,故而倭寇才能無驚無險登陸沿海,飽掠之后揚長而去。

  所以海禁開不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大明必須要有一支能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海師力量,有了海師,那么不但可以痛擊倭寇,護沿海安寧,也可保護航道,讓商船不至被劫掠,不知朕此言,諸位愛卿以為然否?”

  “陛下英明。”七老同聲贊喝。

  區區倭寇本不足以為患,然而倭賊時不時登陸沿海,燒殺搶掠可謂是無惡不作。

  要想驅逐倭寇,那么沿海就必須有強大的防御力量,一旦倭寇登陸便痛擊之,幾次下來,被打疼了的倭寇自然不會把大明沿海當成自己家的后花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只是可惜,大明沿海衛所戰力簡直不堪一擊,指望沿海衛所痛擊倭寇,和驅羊逐狼沒什么區別…

手機請訪問

無線電子書    大明征服者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