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兩百三十七章 憤怒

無線電子書    大明征服者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手機請訪問  這是一間制式小院,差不多一畝多些,隸屬于通州工業園家屬區。

  大門是敞開著的,為的是讓吊唁而來的人可以暢通無阻的進來,但是很顯然,前來吊唁的幾乎沒有,或者說該來的已經來過,改走的也已經走了。

  堂屋里面擺放著一口厚實的黑漆棺材,棺材前面則是一張小方桌,上面有祭奠用的倒頭飯等等,還有一只燃著香的香爐。

  在棺材的后面則是一盞長明燈和一只燃燒著余燼的火盆,一名身穿孝衣和一男一女兩個孩童跪在棺材前面守著夜。

  廂房內陣亡戰士的父親和親族們有一句沒一句的閑扯,根本沒注意到朱厚煒的到來。

  不過未亡人和兩個昏昏欲睡的孩童還是看見了進門朱厚煒。

  朱厚煒身穿錦衣華服,一看就是非富即貴,女子不敢怠慢,見朱厚煒點了三支香,身邊伺候人的捧著香插到了香爐里面后,連忙回了禮。

  女子沒什么見識,可也知道自己的丈夫不可能會認識這樣的人物,回了禮之后也不敢說話答謝,只是規規矩矩的跪在哪里,心里面指望著朱厚煒早些離開。

  不過廂房里的親族還是見到了朱厚煒,連忙走了出來問道:“敢問貴人是…”

  朱厚煒道:“這位戰死邊疆的烈士和你什么關系?”

  “是我三弟。”說話的漢子有些不悅,可看出朱厚煒的身份不低,倒也不敢亂說話。

  社會的文明和經濟息息相關,這就好像在大明貧苦地區,老百姓要么逆來順受,要么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可通州不一樣。

  自朱厚煒開發通州工業區之后,這里就是獨立王國,因為有皇帝撐腰,尋常百姓根本不怕地方官府乃至一般的富貴人家。

  “朝廷對戰死烈士有撫恤條例,也就是兩百兩銀子的撫恤金和十畝土地的免稅,可曾落實?”

  聽朱厚煒這么一說,漢子明顯一愣,旋即微微有些怒意道:“官府給了二十兩銀子的撫恤,免稅土地?我們是從房山遷徙過來的,土地都被皇家收購了,哪來的免稅土地?”

  大明士卒戰死也有撫恤政策,不過大明經濟捉襟見肘,地方將領中飽私囊,貪污還來不及,哪里會有撫恤給尋常戰兵。

  也就是家丁死了,將領為了籠絡人心,才會發放撫恤,數額一般也就二三十兩,這么多年下來了,幾乎成了定制,民間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

  可剛才朱厚煒說了撫恤銀是兩百兩,而且還有十畝的免稅田,這里面差的也太懸殊了些,難怪漢子有些動怒。

  當然這也就是在通州,要是換成其它地方,估計百姓就算知道,也只會忍氣吞聲。

  但是朱厚煒不能忍!

  他大幅度提升撫恤,甚至還準備了一系列的提升烈士榮譽的政策,為的就是激發起全大明的將士對大明的歸屬感,對民族的認同感,以及對犧牲價值的榮譽感。

  只有當所有的將士不畏懼死亡,為了大明為了民族能夠舍生忘死的時候,再配合領先時代的軍工,大明的軍隊才算是真正合格的半現代化軍隊,也只有這樣的軍隊才是能夠攻伐世界,所向披靡的無敵強軍。

  另外,朱厚煒很清楚,大明的軍隊想要完成終極改革,最難啃的骨頭肯定是南方諸省的屯兵,原本的朱厚煒有些激進,想要在改組京城二十六衛的同時,在南方各省成立各大軍區和小軍區,從而完成屯兵改革,但是最后還是因為朱厚照而放緩了腳步。

  如今的倭寇對于朱厚照還有滿朝大臣而言終究還是疥癬之疾,就算屢屢登陸,可破壞力終究有限,而北方的游牧民族才是中原王朝的生死大敵。

  所以大明的軍事重心在北方,也只能是北方,只要草原政權沒有被徹底打殘廢掉,那么大明就一天都不能放松警惕。

  只可惜他們沒有朱厚煒后世的眼光,在他們眼里不足為患的小小倭寇,再過十幾年就是大明的心腹之患,等到了萬歷年間,肆虐的倭寇就會成為大明東南沿海的噩夢!

  等再過上幾百年,當彈丸之地的倭島領先大明一步進入工業時代之后,這些表面謙卑,實際上卻兇殘如狼的矮鬼就會徹底暴露出本性,對中華大地造成難以泯滅的傷害。

  作為一名后世人,朱厚煒沒有資格替那些浴血奮戰,為了中華民族崛起而死難的烈士和英雄們去原諒一群惡鬼犯下的罪行,他只有銘記歷史,祈盼倭島陸沉。

  當然,如今朱厚煒已經來到大明,理論上而言也已經掌握了天下最大的話語權,那么他遲早一天會派遣雄軍踏平倭島,將這個卑劣的民族徹底從世界民族之林當中抹掉。

  提升烈士待遇,讓南方的屯兵看看,同樣都是當兵的,他們當的是什么兵,別人當的又是什么兵,久而久之,這種不滿就會無限放大,然后會期盼天子也改革屯兵軍制,如此一來,等到朱厚煒真要動手的那一天,就算各個屯兵衛所的將領不滿,想要武力對抗,最終也不可能一呼百應。

  撫恤政策關系到朱厚煒軍制大計,甚至關系到文武相制的國策!

  皇權、臣權和宦權形成了大明權力制衡的表象,但是宦權說到底只是皇權的延續,宦權之所以能壓制文官集團,是因為文官有足夠的把柄給太監、錦衣衛抓,另外就是足夠不要臉。

  時代有時代的局限性,大明這種制衡制度甚至可以說是被逼的。

  大宋重文輕武,是因為太祖皇帝趙匡武將出身最后篡奪了孤兒寡母的江山,以己度人,所以大宋防范武將幾乎是防到了骨頭里面。

  然而代價就是文官一家獨大,大到死死壓制住了皇權,大到有宋三百多年天下都沒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大到區區一個西夏都能在大宋的邊上耀武揚威。

  可大明不一樣,大明也重文輕武,但沒想象中的那么嚴重,只是因為朱元璋要給兒子鋪路,所以干掉了一批驕兵悍將,然后就是戰神的土木堡之戰,徹底將大明的脊梁骨給打折了…

手機請訪問

無線電子書    大明征服者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