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明天啟

無線電子書    靈氣復蘇的旁門祖師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關于隨侯珠的來歷,高景飛意識體在亞瑟的魔盒靈能空間中通過手機搜索查找,發現早在公元前706年,當時楚國的武王就開始討伐隨國。

  隨國經過幾次頑強抵抗最終敗于楚國。自然隨國之中的珍寶財物都會被楚國奪取。

  他尚未在小米的數據庫中見到史料記載隨侯珠是什么時候落入楚王之手的,但卻查到楚國方面的記載,是公元前350年左右,楚宣王得知秦欲派使者來觀看楚國的寶器,便召令尹子西問:“秦欲觀楚之寶器,吾和氏之璧、隨侯之珠,可以示諸?”

  由此可見隨侯珠確實是從隨國流落到楚國之手,而隨國也因此而滅亡。楚被秦滅后,秦始皇理所當然的擁有了隨侯珠及和氏璧。

  從李斯的《諫逐客書》中就可證實這一點。

  李斯上書勸諫始皇帝:“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大致意思是說,這些珍寶都不是秦國出產的,陛下卻十分喜歡,這是何故呢?

  于是秦始皇聽從了李斯的意見,停止逐客令,后命李斯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令玉工孫壽刻于和氏璧上,成為皇帝玉璽。

  劉邦滅秦后,和氏璧又成了漢代帝王的“傳國玉璽”。此后這件寶物歷時一千六百年,經歷一百多位帝王之手。

  可隨侯珠在歷史記載中從秦始皇以后便無下文。有人推測隨侯珠是隨秦始皇殉葬在驪山,在墓室中“以代膏燭”。

  高景飛現在手中握有隨侯珠,可以證明,起碼在這個世界,隨侯珠當年是被始皇帝收藏于墓中作為陪葬品的,而后有大蛇獻于李煜,聽李煜轉述其言語,似乎就是為了千年之后轉于我手?

  “這始皇帝真的能掐會算嗎?知道千年之后我會來到這個世界?”

  “還是另有什么算計?”

  高景飛心中對此很有些驚奇,不過想到歷代帝王死后都能成了龍庭陰司的帝君,那千古一帝的嬴政相比氣運更雄厚,也會有更強的神通威能吧?

  思考間,車架已行至鬼國門戶之前,按順序穿越過去,回到陽間的黃河洛水交匯之地,飄飄乎駛離河面,回到岸上。

  李煜與孟昶下車相送,對高景飛再拜道:

  “丹陽伯,吾等大事便交托于君!”

  “二位國主盡請放心,我必不負囑托…”

  等目送兩位鬼神乘著車架消失在河面,高景飛才回頭招呼其他人準備上路。

  不過他剛剛放出了飛云艦在水中,正待上船,便聽得右方傳來一聲呼喊。

  “丹陽伯且慢行…”

  高景飛轉望去,卻見一隊甲兵護衛著一輛華貴馬車從東岸方向過來。

  其他眾人都覺意外,但高景飛心中知道來的應該還是某家龍庭陰司的鬼神,目的不外乎是想要與自己交換物資,亦或者另有委托。

  等到車架到了近前,便見到一位面白無須,眉目清秀的男子在一位高大的內侍攙扶下走出馬車。

  這男子身穿盤領寬袖黃袍,胸前和兩肩有龍圖,頭戴一頂翼善冠,這是明朝皇帝的常服。

  而這位皇帝高景飛也認得,正是大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也是后世鼎鼎有名的木匠皇帝。

  “見過陛下,不知陛下是…”

  朱由校并沒有什么皇帝架子,就跟普通民間年輕人一樣態度隨和的跟高景飛道:

  “丹陽伯不必多禮,由校已非人間帝王,你我平輩論交即可,我生前也比你虛長幾歲,便叫你高賢弟好了。”

  高景飛見這位天啟皇帝神情真切,不像是做假的,便也拱手見禮道:

  “那小弟便僭越了,見過朱兄!”

  朱由校見了哈哈一笑,似乎死了幾百年,還保持著生前年紀的性子,走過來拉過高景飛的手臂說道:

  “這才對嘛!在宴會上我便欣賞你的風采,只是人多口雜不好親近,正好太祖、成祖二帝有命,我便主動請纓過來與你相見。”

  高景飛被他碰觸心下一麻,因為他想到歷史上似乎評價這位皇帝不喜女色而喜好男風來的,而且大明中后期那個年代社會上可是男風極為盛行的。

  不過他還是強忍著掙脫的想法,對朱由校問:

  “朱兄,可是太祖陛下與成祖陛下有何見教?”

  朱由校聞言臉上露出厭惡之色的說道:

  “還不是關外后金韃子的事,不但奪了我大明江山,死后也是不安分。”

  然后對身后跟隨的高壯內侍吩咐道:

  “魏大半,你且將事情給丹陽伯分說一二!”

  “是陛下!”

  便見那高壯內侍恭敬的領命,然后對高景飛長躬一禮道:

  “奴婢魏忠賢見過丹陽伯!”

  高景飛忍不住心中驚嘆,這又是一位歷史名人啊!

  而且還是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這可是中土歷史之中最有名的一位大太監,便連后來因老佛爺而著名的李蓮應都得被這位九千歲的威名霸氣壓下一頭。

  至于趙高、高力士等知名宦官,在歷史中可能知名度不小,但在民間百姓之中的知名度可就遠遠不如前二者了。

  “原來是魏公當面,高景飛有禮了!”

  高景飛可不會認為魏忠賢就是后來影視作品中描述的那種壞的流膿的大奸臣,畢竟史書都是由勝利者和文官書寫的,而魏忠賢是什么人?

  這位可正是文官的死對頭,是與士大夫階層有著重要利益沖突的宦官,明朝以來,按照后世的歷史研究,文官與皇權之間的沖突便是貫穿整個大明的最主要矛盾。

  尤其是大明中后期的階段,甚至有皇帝為了擺脫文官的挾制,做出幾十年不上朝的反抗舉措。

  這乍一聽似乎是皇帝不負責任,后來文官們也集體以此點來攻擊那位皇帝,但實際上不上朝并不意味著不理朝政,在那位皇帝時期,朝局還是穩穩的把控在皇帝手中的。

  再比如眼前的天啟皇帝,別管那些文官給這位抹黑多少,比如沉迷米工不理朝政等罪名,但情況真的就如此嗎?

  要知道這位可是正經受過帝王教育的,跟他弟弟朱由檢不同,在天啟活著的時候,盡管東北局勢敗壞,但綜合朝局還是在其掌控之中,而九千歲魏忠賢被文人形容成吃人惡魔,敗壞朝政的毒瘤,實際上這位大太監對國家的秩序穩定和利益來說,作用要遠遠大于那些只會打嘴炮的東林黨們。

  起碼前線士兵們的軍餉就都是魏忠賢委派手下的閹黨們搞來的,而東林黨呢?

  他們就只知道花錢和減稅!

  沒見后來崇禎登基,魏忠賢是被鏟除了,朝堂上成了東林黨口中的“眾正盈朝”之后,大明的局勢便陡然敗壞。

  尤其是在“英明正直”的東林黨的努力下,朝堂免除了萬歷年間定下的礦稅、商稅等增收之后,聽起來減稅是善政,但見面了那些商稅礦稅,稅收壓力就一下子都落到了普通農民身上,肥的卻是與東林黨有著緊密聯系的富商豪族們。

  這進一步加劇了內部叛亂的爆發和大明經濟的崩潰。

  所以高景飛從來不全信那史書上寫的,要說最早的太史公等史家所記歷史還有很大的公允性,那么隨著儒家獨尊,尤其是宋明理學大興之后,這士大夫的筆便和他們的嘴一樣,節操都是一年不如一年,讓人不敢再相信!

無線電子書    靈氣復蘇的旁門祖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