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 071章 飛蛾撲火

無線電子書    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天色大亮,見再占不到便宜的西夏騎兵從容退去,徐章和麾下一眾隴右軍的將士們不敢追擊,生怕路上再有什么埋伏。

  只派出斥候小心翼翼的戒備著四周。

  唯有滿目瘡痍的營地、遍地的尸首,以及濃郁的血腥氣和仍然未被撲滅的大火還在燃燒著。

  徐章的中軍大帳很不幸也成了斷壁殘垣的一角,偌大一個營地,只剩下東南一角完好無損,其余不是被焚,就是被毀,就連營中儲藏的那些糧草,也被燒毀將近大半。

  次日將近中午,底下人才拿著這次遇襲的損失統計像徐章稟報。

  兩萬余人馬,戰死兩千余人,受傷者高達八千,其中失去戰力者超過一半,徐章好不容易才拉起來的隴右軍,一下子就去了四分之一,還剩下戰力的,刨去早已去寧州支援的扶風營,就只剩下一半。

  如此戰果,便是徐章也不由的一陣頭大,先前諸般謀劃,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偷襲徹底攪亂。

  “原州指揮營首當其沖,幾近全軍覆沒,完好無損的只剩下二十余人,百余人受傷,營指揮雷伯興不知所蹤,疑似被敵軍俘虜!”

  向徐章匯報的是隴右軍軍指使陳永,也是帥司下屬的一位兵馬都監,隴西大戰中被徐章臨時提拔上來的,朝廷正式的任命文書還沒有下來。

  “火器營呢?”徐章最關心的,無疑還是火器的完好與否。

  陳永并不是魯連榮那種武藝高強,擅長沖鋒陷陣的猛將,但心思卻頗為細膩,而且熟讀兵法,也算是文武兼備了。

  “昨夜幸有都督率軍御敵,將士們齊心用命,火器營并未被波及,方才末將已經親自帶人去檢查了一邊,并無問題。”

  徐章又問:“昨夜那支騎兵是什么來歷,從何而來,可探聽清楚了?”

  戰斗落幕之后,徐章第一時間便讓陳永安排人手四處探聽,摸清楚昨夜那支騎兵的來歷和行軍線路,防止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一遍。

  陳永道:“斥候營那邊回報,他們循著痕跡一路追蹤,發現昨夜那支騎兵是從上游三十多里一處叫做‘亂石灘’的區域渡河而來。”

  “才三十里?”徐章頓時就皺起了眉:“為何不早早派人在哪里駐守?”

  三十里的路程,騎兵的話,半個時辰就能趕到。

  也幸好斥候們人人皆配有煙花訊號,為徐章他們爭取了一些時間,否則的話,只怕昨夜真的就要炸營了。

  “你說雷伯興失蹤了?”徐章心中頓時疑竇橫生。

  這世上哪有那么多巧合,就算是真的巧合,在沒有查證之前,徐章也絕不會相信。

陳永并不是蠢人,光是聽徐章說話的語氣,就隱隱察覺到了不對,可雷伯興如今下落不明,原州指揮營幾近全滅,有些話徐章可以說,但陳永  點了點頭,陳永道:“初步統計,戰死的同袍之中并沒有發現雷指揮,許是昨夜太過混亂,被沖散了也說不定。”

  “你說的也有道理,既如此,那就派出人手,去找吧!”

  其實對于方才腦海里頭突然冒出來的那個猜測,徐章自己也不怎么相信。

  但凡軍中將領,其宗族家眷,可都是有跡可循的。

  雷伯興能夠爬到原州營指揮的位置,朝廷對于其家世親族自然有著足夠的了解。

  若非了解,樞密院和兵部又怎么敢把雷伯興放到原州來。

  榆林以南,是同樣屬于邊境重鎮的銀川城,此銀川非彼銀川,百姓們習慣將其稱之為銀川,可在大宋地域圖中,這里卻有著另外一個名字——銀州。

  兩條河流在銀州匯聚,然后一路向南。

  二河交匯,難免就在平坦的河谷中沖刷出一大片平原來,銀州便坐落在這座二川交匯沖刷而出的河谷平原上。

  而銀州,也是榆林和延州的中轉站,是交通的樞紐。

  蒲老將軍在榆林施行的堅壁清野之策,那些個遷走的百姓們,也都是自榆林先至銀州,然后才一路南遷,進入關中地區。

  銀州再往南,便是綏德。

  眼看著盛夏逐漸進入尾聲,榆林的形勢日漸嚴峻,糧草,器械還有援軍,都源源不斷的從關中送往榆林。

  鄭老將軍所領的十萬大軍,也兵分兩路,一路向榆林,一路向寧州方向而去。

  銀州西北便是橫山,橫山山脈西北區域,蜿蜒曲折的長城便在此處。

  原本作為中原農耕王朝,抵擋北方游牧民族屏障的長城,卻早已經不再歸屬于大宋,北境的長城落入契丹人手中,而西北沿線的長城,則悉數都被西夏所占據。

  橫山山脈,便是西夏和大宋的國界線。

  日漸西陲,銀州城內,卻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剛剛又有一批糧草送到銀州,明日一早,便要送去榆林,供前線那些正在和西夏人拼死拼活的將士們果腹。

  銀州知州這些時日里里外外忙得不可開交,既要處理銀州的政務,又要配合運轉司和帥司負責前線的后勤工作,而且時時刻刻都要關注前線的消息,因為西夏人一旦越過榆林,銀州便也難幸免。

  看著碼頭上一艘艘吃水極深的大船,船工力夫們將船上一袋袋鼓鼓囊囊的粗布麻袋從船上扛下來,又一袋袋扛上旁邊早已經備好的小船。

  如今乃是汛期,河水充沛,可自銀州往榆林的河段,卻仍舊只能走中小型船只,大船難行。

  碼頭上正忙的熱火朝天,可城外西北方向十余里處的官道之上,一隊輕騎,卻正全力以赴的打馬飛馳,馬蹄聲揚起無數塵土。

  這隊輕騎不過十余人,還有兩個身上各自插著一根箭矢,好在都不是要害位置,十余人盡皆一臉惶恐。

  約莫百十步外,也是一陣陣沖天飛揚的塵土不斷揚起,遙遙望去,只見黑壓壓一群甲胄森嚴,跨刀持弓的騎士,當先的十余人,正一個個彎弓搭箭,如飛蝗般的箭矢呼嘯著朝著前方那十余名騎士而去。

  幸而雙方的距離不算太近,僅有落在最后的那名騎士后心中了一箭,兩眼一抹黑,劇烈的痛處一下子席卷全身,落下馬去。

  “頭!二狗沒了,這樣下去不行!”

  “咱們的馬不如他們的快!遲早會被他們追上的!”眼看著自家兄弟又折損一人,當先那十余騎中,幾個漢子焦急的道。

  “頭,與其這樣被人追上,一個個的射殺,還不如現在就和拼了。”當即便有人建議道。

  這話一出,當即就有人爭相附和。

  “對,干他娘的!”

  “都是一個兩個肩膀挑一個腦袋,怕個甚!”

  被稱作頭的人,并不是什么大官,只是個小小的隊率,麾下管著三四十號人,如今卻只剩下身邊這十多個了。

  “他娘的!”

  被稱作頭的隊率一咬牙,高聲喊道:“小五和大牛,你們倆年紀最小,武藝最差,趕緊先回銀州報信,其他兄弟,待會兒隨某家和他們拼了,縱是死了,也要拉幾個給咱們墊背的。”

  “頭說的對,再這么下去,咱們遲早會被他們追上,不如和他們拼了,能殺一個是一個。”眾人對此并無異議,自古男兒多豪氣,更何況是在西軍。

西軍素來便是以果敢悍勇著稱,敢和西夏人  “頭,咱們是兄弟,我也要跟著你,要死咱們也要死在一塊兒!”小五和大牛,是這對斥候里頭最年輕的兩個少年兵,小五今年十六,大牛也才十七,因在老家做過獵戶,反應又快,人也機靈,這才被挑去做了斥候。

  可也正是因為年齡少,熱血沖動,義字當頭。

  “這是軍令!”隊率冷著臉高聲呵斥道。

  “王小五,李大牛聽令,現命你二人速速趕回銀州城,將消息通報城中守軍,讓他們早做防備!”

  “屬下尊令!”

  兩人只能答應。

  隊率當即話音一轉道:“眾兄弟,前面彎道處掉頭!”

  “諾!”

  眾人齊聲應道。

  前行百余步,剛剛繞過一處山坳,二人繼續前行,速度不減,其余十三人紛紛調轉馬頭,拔刀出鞘,拉緊韁繩,蓄勢待發。

  隊率眸光深邃的望著山坳處,手中制式鋼刀斜指地面,心中默念!

  剩下十二人,面容盡皆有些緊張,眉頭微蹙,死死盯著山坳處的彎道,手中鋼刀捏的緊緊的,虎口處隱隱有細漢滲出,腕部、手掌和刀柄被布條縛著,防止待會兒沖殺的時候,被人把刀給磕掉。

  片刻之后,聽著越來越近的馬蹄聲,隊率眼中精光一閃,舉刀指天,大喝一聲!

  “殺!”

  話音未落,便已經猛夾馬腹,似離弦之箭般飛馳而出。

  一馬當先,眼中滿是坦然。

  身側十二人,盡皆效仿,紛紛大喊著縱馬而出。

  以十三人沖擊敵軍近百人,將近十倍于己方的軍陣,而且賊人不論是裝備還是素質,都絲毫不比己方差,甚至在某些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

  已經西垂的金色暖陽下,一十三名西軍斥候,如那夏日夜間撲火的飛蛾一般,明知等待他們的會是怎樣的結局,卻還是義無反顧。

  請:wap.shuquge

無線電子書    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