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14】心態

  哎呀。

  當聽見遠處那個熟人的喊聲時,潘醫生回憶起之前好像有聽到過只可惜沒注意到。

  就此潘世華望著前面的謝婉瑩醫生眼里寫上抹擔憂。

  因為這個病人是謝醫生曾經的病人,是謝醫生救了兩次的病人,他們全班同學都知道的病人。

  自從魯老師去世后,他們班上一大群人和師兄師姐老師們同等的心情很是沮喪,難免會擔心起差不多情況的病人。

  他們當初瞞著謝同學有議論過這個病人的未來的。

  記得林昊同學說:謝同學心里有準備的,如同對魯老師的去世有心理準備。

  在臨床上呆的越久越知道,癌癥治療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治愈是不可能的事兒,得了癌癥,壽命必定是少了。

  醫生不說虛有其表的安慰話,可以事實話慰藉到癌癥病人的是,你熬著熬著,或許會比其他健康人群因為一趟意外事故或是心臟病突發等急性病事件慢死。

  癌癥后再活十年以上的患者是有的,且醫療進步可以讓癌癥病人的生存機率提高。

  然而醫生也知道一個最可怕的醫學事實。

  癌癥是分類分級的。

  有的癌癥病人很幸運,癌分類分級顯示危險性低。有的癌癥病人很倒霉截然相反。

  糟糕的是癌癥像命中注定(這個說法后來被醫學證實是和人天生的基因有關)。

  倒霉的癌癥病人哪怕嚴格按照醫學建議做體檢,沒用的。臨床能見到上個月做完體檢的病人這個月馬上被確診患癌,而且是要命的高危癌。

  高危癌發展起來是快到要命的,沒有醫學手段能防得住。為此醫學圈中早有共識,體檢只能說是對大部分人群有用,對這類特殊患者沒用。

  更特殊的還有這類癌癥病人,他(她)的命運例如過山車,一會兒風險低一會兒風險高的。

  這不是指醫院檢查錯醫院誤診,而是這類患者在得風險性低的癌之后過一段時間可能再得個風險性極高的癌。

  正因為如此,好醫生總是如陶師兄,會時時刻刻全面關心癌癥病人術后的情況。

  癌癥病人的個人經濟家庭工作情況不妥會讓病情復發,復發起來有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患癌后的病人終歸是“殘缺”的身體。

  醫生之所以讓病人在治療后盡可能恢復日常生活狀態是為了讓癌癥病人調整好心態。

  心態對癌癥病人的至關重要臨床醫生太清楚不過。

  正確的病人心態可能是如中醫提倡的方式或許會更好些。

  人和大自然之間是要有個和諧共處的心態,否則身體容易生病。

  努力過頭不行,這在人健康的時候都不行更別說生病后。

  躺平的話更不可取。

  人倘若要健康,需要的是找到與大自然相處的和平之道,在中醫古書里,叫做天人合一,方能命長久。

  被魏醫生猜中一半,真就是在路上,運送病人轉運過程中到了電梯突發的搶救。于是在跑步抵達一樓走廊里電梯附近時,潘醫生他們見到張醫生在接的病人,真的是李亞希。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