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曹勇將手機放入白大褂口袋里起身。
朱會蒼收拾餐盤跟在他后面,牢騷道:“骨科從不招女醫生,跑來這里問她做什么?”
骨科講究力氣活,不招女醫生可以理解,突然來關注女實習生反而是叫人納悶了。
“脊柱神經外,骨腫瘤,關節鏡,全要走微創路線。”曹勇沉穩的聲音道。
原來大力士骨科也要開始奔赴小而美的微創手術臺了。外科領域的微創世界是進入了全面開花的時代。
微創與傳統手術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切口小,借助各類輔助儀器進入患者體內做手術。切口小造成術者視野受困,需要手術醫生對解剖學有更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想象力,結合綜合醫學知識,學會自己腦補手術畫面。
這個腦補的要求很高,越準確的預判越好,形成可靠的手術路徑圖有助于順利做完做好微創手術。
腦補不出的話,中途改大切口做回傳統手術了,事兒大條了。
問題整個外科界未來的手術趨勢注定了是微創。會微創的外科醫生會受到患者的追捧,只會做傳統手術的外科醫生會被時代淘汰。
對于習慣做傳統手術的醫生們來說這個趨勢叫人急得跳腳。因為這樣的腦補不是所有醫生能很快適應并且具備的,對大部分外科醫生提出了更高的從業要求。
好在,醫生是團隊合作。只要團隊里有這樣一個人存在,大家集體的業務能力可以迅速得到提高。沒有天生的腦補能力,可以勤能補拙靠經驗來積累,和傳統手術一樣。只是遇到難題的話,還是需要這樣一個人的。這樣的一個人,在外科界里通常可以被稱之為天生有才了。
“難怪了。”朱會蒼記起了常來找傅昕恒的常家偉,“他在傅昕恒的辦公室里總講起她的事情。我以為花花公子爺莫非想釣馬子,又不太像。他們骨三科是脊柱外。今天來問的那幾個好像是做關節鏡的。”
這些人不是傻蛋,聰明著,聽到風聲立馬抓住重點要素。肛腸科的人固然厚臉皮,但是在譚克林的手術里抓住了信息并且擴散了。說來,這對于謝婉瑩既是好事也不是什么好事。
好比他老同學曹勇早早被全體前輩們關注,被賦予了更大的期望值。期待更高,要求肯定更高。一旦做錯點什么,會被一堆人用放大鏡一樣審視。
曹勇的腦海里再次浮現出起當初第一眼見到她時的場景:她站在夜里像一抹微光,好像能穿透到未來的明亮。她被所有人關注,是可以想見到的意料之中。
這一路走,朱會蒼發現老同學不是回自己科室,問:“你剛才和誰聯絡?”
“楊主任。譚克林叫人錄了今天的手術錄像送到醫教科備案審核了。”曹勇說。
按照醫院相關規定,在醫院手術室錄制的所有手術錄像要先交到醫教課審核備份的。
朱會蒼聽完摩拳擦掌,老同學消息是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