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秀山位于中州的中部位置,因為罕有人至,所以沒有寬闊山路,只有羊腸小道蜿蜒,兩旁峭壁聳立,如是被利劍劈砍鑿出,兩方崖壁與一線小徑形成了一線天的景觀,將天光擠成窄窄一線,使得山道之上晦暗莫名,甚至有些地方昏暗如黑夜。
歷來文人名士探幽訪仙,最是偏愛此種地方。此地之所以訪客了了,緣于此地早有主人,為私人所有,閑雜人等不可擅入,就算是那些有錢也有閑的風流名士,也只能望而興嘆。
對于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劍秀山主人,有過諸多揣測,有說是朝廷權貴,有說是江湖名宿,眾說紛紜,只是始終沒人見過這位劍秀山主人的真面目。
此時便有兩人并肩行走在去往劍秀山主峰忘劍峰的小徑上,卻是一對年輕男女。
男子身著玄黑鶴氅,女子身著白色鶴氅。古時的鶴氅乃是道袍樣式,沒有袖子,故名為“氅”,時至今日,名字未變,已經演變成廣袖的對襟長外衣樣式,名中有“鶴”,卻也早已不以鶴羽為材,故而秋冬之際,無論男女,都可穿著,甚是飄逸瀟灑。待到冬日嚴寒,再在外面加穿帶有兜帽的大皮毛斗篷。男女兩人相貌氣度俱是不俗,行走在山路之間,衣袂飄飄,恍然似神仙中人。
兩人正是李玄都和秦素,李玄都不太喜歡率領眾人出行,更喜歡孤身或是一二人出行,如今就更是如此,所以他只帶了秦素一人,與秦清和白繡裳告辭之后,離開普陀島,從海上返回陸地,然后只用了小半天的時間,便到了中州境內的劍秀山。這便是地仙的厲害了,被譽為“朝游北海暮蒼梧”。
便在此時,忽聽聞有人吹笛,笛聲縹緲,悠揚悅耳,與空曠幽靜的劍秀山十分相稱。
秦素是喜好音律之人,聽聞笛聲,來了興趣,拉著李玄都往笛聲傳來之處行去。
不多時,兩人來到一處山澗,就見不遠處有一塊大石,石上坐著一人。
此人正閉目吹笛,待到一曲終了,他緩緩睜開雙眼,忽見不遠處不知何時多了一對男女,氣態不俗,再觀其衣著,不是尋常人家出身,簡單來說,鶴氅美則美矣,不利于行,無論是長期奔波于外之人,還是要做工做活之人,都不會穿著此類衣裳。再有就是價格昂貴了,便是尋常書生,也購置不起。
吹笛之人心中認定,這兩人應該是出游的權貴子弟,似是一對年輕夫妻,不過不見仆從,卻是有些奇怪。他略顯恭謹地拱手一禮,“在下江陰府梅有勉,有禮了。不知兩位是?”
李玄都道:“我姓秦,雙名玄策,祖籍北海府,如今遷居于懷南府,這是內子,方才內子聽聞梅兄吹笛,大為佩服,便要來見識一番。”
“不敢,不敢。”梅有勉卻是恪守禮數,不敢直視秦素。自從理學圣人之后,禮教森嚴,尤其是男女大防,在他看來,這位秦兄讓自家夫人在外拋頭露面,已經是有些不合禮數了。不過他轉念一想,此地遠離人煙,人跡罕至,多半這位秦兄也不曾想到會遇見旁人。
有人是窩里橫,在相識之人的面前談天說地,到了外人面前就訥訥難言。秦素卻是剛好反了過來,她在熟悉之人的面前,害羞又靦腆,可遇到生疏之人,還是會偽裝自己的,倒像是個性情淡漠的大家閨秀了,偶爾還頗有威嚴。
秦素便與他談了些關于音律的事情,梅有勉應答如流,只是謹守著禮數,回答得十分小心,不肯逾越半步。秦素便覺得有些無趣,不再開口,變為李玄都與梅有勉攀談。
面對李玄都這個男子,梅有勉就要自然許多,說起了自身。早年時,梅有勉也是滿腹書生氣,曾向往出閣入相,匡扶天下,名垂史冊,可等他真正考取了功名,卻發現全然不是這么一回事。他是二甲進士出身,去了翰林院,看上去風光,實則只能用“苦熬”二字來形容,翰林院的翰林們其實就是熬資歷,到了日子,就外放為官,平日里十分清苦,窮酸氣十足。而且翰林眾多,若是沒有關系門路,不乏一輩子都待在翰林院的。如今朝廷,要么依附于帝黨,要么依附于后黨,亦或是晉王一黨,這都是梅有勉所看不上的,于是他便找了個由頭,辭官不做,返回家鄉,開始寄情于山水之間,甚至還寫了一本游記。
說到這兒,梅有勉喟然道:“久聞劍秀山之名,慕名而至,卻不曾想此山有主,竟是不得入,惜哉。”
然后他又對李玄都說道:“秦兄也是登山的嗎?我勸秦兄一句,就不要去碰壁了,此處的守山人脾氣很壞。”
李玄都淡淡一笑,“此山的主人乃是一位地仙,那位地仙曾是天潢貴胄,地位尊崇,后來棄王位求仙道,此山是他的隱居清修之地,自然不容外人踏足。”
“地仙!”梅有勉吃了一驚,“這世上當真有仙人嗎?”
李玄都道:“自然是有的,云錦山的大天師,還有劍秀山的這位隱士,都是仙人。”
“早就聽聞云錦山大天師元陽妙一真人的大名,可惜無緣得見。”梅有勉寄情于山水之間,自然也有尋仙訪道的想法,“難道秦兄是來尋仙訪道的?”
李玄都搖了搖頭,“只是拜訪故人罷了。”
梅有勉道:“如此說來,秦兄是修道之人了,不知秦兄能否為我講解金液大還丹之道?”
李玄都搖頭笑道:“成就金丹大道,已然是長生之人,我非長生之人,如何講金丹之道?而且仙人未必超脫世俗之外,梅兄問道可以,尋仙就不必了。”
梅有勉卻是不甚贊同,“若不超脫世俗之外,何以稱之為仙人?”
李玄都道:“仙人、圣人、真人、神人,歸根究底還是人,難逃人性窠臼,不能小覷,卻也不必想象得太高。”
不等梅有勉開口,李玄都道:“今日緣盡于此,若是有緣,我們來日再會。”
言畢,李玄都攜著秦素直接消失不見。
梅有勉大吃一驚,向四周望去,卻只見山泉汩汩,清風過林,哪還有半個人影。到了此時,他才意識到今日遇到了高人,莫不是傳說中的仙翁點化傳法,再想去請教仙緣卻是來不及了,不由得懊惱頓足。
李玄都與秦素沿著山路繼續前行,前方天光乍泄,豁然開朗,兩邊青翠一片,腳下道路逐漸平緩開闊,四周除了高大樹木之外,寂寂無聲,偶爾傳來幾聲輕微鳥叫蟲鳴,讓人心曠神怡。
拾階而上,青木夾道,冷風習習,李玄都和秦素不知不覺間便來到了山腰位置,這里竟是有一方靜湖,湖面平滑如明鏡,只是在輕風拂過的時候,才會略起微瀾,似是美人蹙眉。
整個湖畔竟是不見半點人跡,不曾臨湖筑廬,也不曾修筑碼頭停泊小舟。秦素還是第一次來到此地,不由得臨湖駐足,道:“地師好雅興,不在此處做任何修飾,反而能顯現天然之美。”
說話間,李玄都恍然發現這座湖竟然不是死水,而是有一條自山上而來的小河相連,河水靜如不流,倒碧凝云,若將此山比作美人,這河水便是女子發髻上吹落下來的一條晶瑩發帶。
兩人沿著河水逆流而上,別有洞天。
只見原本筆直的峭壁上,忽然凹陷出一個巨大弧度,形成了一個開口極大、縱深極淺、似洞非洞的存在,占地大約一畝左右。
李玄都指著此處說道:“此地夏秋之際洞水溢出,匯流成溪,在日光照耀之下,谷中涌起山嵐霧藹,朦朧飄渺,云蒸霞蔚,氣象萬千。”
此地三面環山,唯有一面面向懸崖峭壁,與上山的石徑相鄰。其中種植有茂盛翠竹,風起則起竹濤響,而在竹林的掩映之中,則是一座清幽古雅的二層竹樓。
秦素問道:“這就是地師的隱居之地?”
李玄都搖了搖頭道:“這是守山人的居所。”
話音落下,只見一個矮小老者從竹樓中緩緩走出,生得干癟瘦弱,須發也是稀疏,腰間別著煙桿。
秦素倒是認得此人,那日李玄都在太平山上升座,老人曾代表地師前去相賀,秦素在那時候見過一面,印象深刻。
老人見到李玄都,略微一怔,再見到李玄都身上的“陰陽仙衣”,臉色驟然一變。
沉默了片刻之后,老人緩緩開口道:“李公子,我家主人他…”
李玄都輕聲道:“數日之前,地師已經在昆侖洞天飛升離世,并將這件‘陰陽仙衣’傳給了我。”
老人望著李玄都良久,嘆息一聲,“料想世間也無人能將我家主人如何,既然我家主人將‘陰陽仙衣’傳給了李公子,那么李公子便是劍秀山的新主人,小老兒也會聽從公子的差遣。”
李玄都并沒有拒絕,問道:“不知老丈如何稱呼?”
老人道:“公子叫我徐七即可。”
請:m.bqg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