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中學教材 于謙聽了,心中微微黯然。
知天命之年,于謙少了當初棱角,變得圓滑起來。
但是于謙內心之中的堅持并沒有一點點變化。
這也是于謙為什么不想接手首輔之位的原因,身體是一個原因。但是他與皇帝的政見不合是另外一個原因。
但是身在其位,于謙依然覺得自己應該發表意見,雖然他知道,皇帝一定不聽的,于謙說道:“陛下,自從陛下親政以來,屢興大事,朝廷稅收量出為入,臣以為民足,國無有不足,而今南重于糧,北重于役。陛下欲致大同,無過于減役輕稅,與民休息,如江南之重賦,九邊驛傳之重役,都可以酌情消減,如此百姓才能同享太平之盛世。”
朱祁鎮沉默了一會兒。
其實他知道。
周忱的財政改革更多是以戶部為中心,是在中央層面的改革,對于最基層的田稅,周忱不敢加一指于其上。
而清丈田畝,也并沒有給百姓減輕多少負擔。
北方重于役,南方重于糧更是沒有一點變化。
甚至朝廷國力的增強,百姓付出的比之前要更多一點。
這也是對而今局面不同的解讀。
朱祁鎮是想做一個個徹底的改革,打通大明走向工業社會的道路。但是于謙的想法,是再做減法,限制朝廷開支,在維持朝廷運行的同時。讓利于民,減輕百姓負擔。讓百姓過的更好一點。
其實,真正說起來,讓一個普通老農在這里。估計他們舉雙手贊同于謙的意見。
只是朱祁鎮看得更遠,為了推進變法改革,他手中必須有更多的資源,工業化的結果,對百姓來說,是好事,是仁政,但是工業化的過程,就不好說了。
而今只有朱祁鎮孤單的堅持。
此刻朱祁鎮深刻明白了商君的話:“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見于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
朱祁鎮說道:“先生之言,朕記下來了。”
也僅僅是記下來而已。朱祁鎮話音一轉,說道:“先生以為興學令可行乎?”
話說到這個局面,于謙還能說些什么?只是他求去之心,從內心之中再次升起,說道:“陛下英明,老臣不如。”
朱祁鎮看著于謙的樣子,就知道于謙不可能在內閣之中久留了。
甚至于謙用自己的威望幫助朱祁鎮完成了辟雍之會,已經是報答了君臣之間知遇之恩了。要知道于謙雖然更偏向實用主義。但并不以為于謙對所謂新公羊的五世說,有多少相信。
其實而今整個朝廷也是如此。
公羊五世說作為一套理論,有多少人真正信服?在朱祁鎮心中也是有數的。
朱祁鎮心中暗道:“內閣的調整不能再拖了。”
之前,他一直拖著內閣調整,就是因為他現在要的是一個完全支持變法的內閣,而且有能力變法的內閣,其中每一個人,他都要好好斟酌。
無他,他要用內閣壓制百官,并推進各種變法。
這才是他遲遲不肯下定論的原因所在。
只是,不管而今有多少相信變法的理論,總之變法從醞釀階段進入了推行階段,如果說而今興學令,還有一些安撫朝臣的意味,下面的變法可就沒有這么溫柔了。
所以,他急需一個強有力的內閣支持。
于謙似乎并沒有這個心思。
朱祁鎮說道:“先生就將此放出消息吧。”
于謙與朱祁鎮統一意見之后,很快就興學令的有關內容就出現在明報之上。
而今大明也都習慣了明報的存在。
政令正式擬定之前,先在明報之上吹吹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這個消息傳了出來,讓很多人先是失聲,隨即又開始對皇帝歌功頌德起來,畢竟辦學這一件事情,在儒家理論之中,也算是政治正確。
從主旨之上,這一件事情無懈可擊。
不過在細節之上,還有很多爭論。
商輅以禮部侍郎的身份,主持了編纂中學教材。
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編纂了中學教材的框架。
商輅將剛剛編撰好的中學教材呈給朱祁鎮看。
朱祁鎮翻開一看,卻發現其中占據教材一半內容都是理學的內容,四書五經一個不落,可以說道,只要在中學學習好了,就能考了科舉了。
朱祁鎮抬頭看想商輅。
商輅說道:“陛下,臣也是不得不這樣做。否則禮部內部根本通過不了。”
朱祁鎮沉吟片刻,輕輕嘆了一口氣,說道:“將春秋的內容著重于春秋公羊傳,至于其他兩部都可以放一放了。”
就好像大學教材之中少不了馬克思原理一般,在大明的學校之中,不學習四書五經也是決計不可能的。
理學的影響力絕對不是朱祁鎮一次會議勝利就能戰勝的。不過朱祁鎮不能在科舉上亂動手腳,但是中學教材之中,著重新公羊的思想,卻也是可以的。
商輅說道:“臣明白,臣下去就改。”
朱祁鎮點點頭,繼續看下去,中學其他教材分別為水利,文書,數學,賬目,等一系列小吏必須掌握的技能。
隨即朱祁鎮將手中的書合了上來,說道:“暫且就這些吧,你只要做好了,將來禮部尚書就是你的了。”
商輅說道:“臣謝過陛下。”
朱祁鎮對禮部并不是非要控制在手中,但是卻容得有所謂的人以禮臣的名義看來限制他,所以商輅進入禮部,李實也是多次出使,是一個識時務通變通的人,想來不會做出什么事情來。
朱祁鎮將商輅打發走之后。
朱祁鎮變法的第一道政令就由禮部推行,共同建立三十二座中學,每一座中學不過能容納數百人而已。
即便如此,全國各地的學子一共有兩三萬之多。
不過想要建成這個規模,估計也要在數年之后,特別是在一些偏遠的地方,比如在拉薩,估計在數年之后,拉薩的中學能夠建立起來,就是一個不錯的成果。
處理過這一件事情之后,太子來告別了。
而今辟雍之會的風波漸漸平息了。朱祁鎮也不想將太子繼續留在京師了。一來,在辟雍之會的時候,更多的是理念的沖突。
朱祁鎮愿意將太子留下,讓他感受一些這樣的氣氛。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就要落實在具體的事務之上,倒是朱祁鎮擔心,很多大臣有意將太子繞進去。
到了那個時候,朱祁鎮都有可能收不住手了。
朱祁鎮或許自己并沒有感覺,他早就是一個冷酷無情的政治家。在他心中,他的變法大業要比兒子的命重要的多了。
他想提前將兒子放出去,固然避免了父子之間的矛盾。但是如果父子之間真因為變法的事情發生了矛盾。那么他會怎么做?
這個似乎是一件不用多想的事情。
只是太子卻報了一件喜事,說道:“父皇,太子妃懷孕了。”
朱祁鎮聽了,先是一喜。雖然他四十出頭,就要抱孫子了。讓他有些不習慣。但是皇室血脈傳承,總是一件讓他高興的事情。
只是他隨即發現了太子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頓時明白了太子的想法。
這是太子第一個孩子。
當然了,并不是太子在外沒有女人,而是朱祁鎮給過太子警告,長子必須是太子妃所生,如此才能免去很多麻煩事情。
但是太子常年在外,留在京師的時間并不是太長,這才是太子結婚好幾年才有第一個孩子的原因。
如此一來,太子難免對兒子有舔犢之情,不想去安南了。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