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斷事官 只是王驥退步了。朱祁鎮還是遇見了難題。
那就是沒有人選來當這個斷事官。
五軍都督府斷事官應該是五品官,下轄五司,分別隸屬五軍,是七品官。至于下面小吏什么的,就不用說了。
王驥倒是推薦了人選,朱祁鎮一看,清一色的能臣干吏,甚至很多都是從刑部直接調過來的。
只是朱祁鎮想要是五軍都督府斷事官,而不是刑部派往五軍都督府特派員。
朱祁鎮自然是不肯的。
想來想去,就想道了王越這個人。
王越乃是大名府浚縣人,與端木家同鄉,端木家主端木瑞就在少府體系里做得風風火火的,正統十三年,王越上京會考,但是不第。他不想回家,于是就投奔老鄉端木瑞。
端木瑞雖然今非昔比,世襲五經博士,并在少府之中權力很大,但是依然是很喜歡讀書人,王越又是家鄉來了。
自然親自接待,一見之下,就大為欽服。視為好友,將讓他在端木家住下來了。
王越很好奇少府之中是做什么的,端木瑞就私下帶領王越進入少府參觀。王越一見之下大感興趣。
王越從小就是慷慨激昂,好邊事,他在端木家的那一段時間,參與了不少少府的事情。
后來,瓦刺入寇。
端木瑞忙不過來,就請王越幫忙。王越先幫了一陣子忙,理清頭緒之后,貓兒莊之敗發生了,朱祁鎮下了罪己詔。
那個時候京城之中一片沸騰,一方面是萬萬沒有想到會敗這么慘,另外一方面皇帝下了罪己詔,士子們心中都不舒服。
王越這個時候對端木瑞說他要從軍,報效國家,雪君父之恥。
端木瑞再三相勸,但是王越執意如此。
端木瑞只好給王越找了一個門路,安置在孟瑛軍中了。
因為王越是舉人出身,特別被看重,直接安排到了百戶,而且不用上戰場,是負責后勤。
如果僅僅是這樣,王越僅僅是軍中廝混一段時間,然后就回去繼續考進士了。
在黑山之戰中,王越給上司建議,帶著千余羸弱之兵,押送糧草干糧越過大半個戰場,為將士們送上一餐熱的。
黑山之戰,打了兩天左右,特別是第一天,從早打到晚上。
蒙古人都是餓著肚子,要么吃冷食。而明軍能吃上一口熱的,這一點點的差距也是能反應在戰斗力上的,
事后王越自然被封賞了。
之前也說過,總 體來說,黑山之戰的戰功封賞有虛高的傾向,這種傾向也大大幫助了王越,王越直接掛上了千戶銜。
被推薦到了武學。
王越正統十四年入武學,正統十六年就以武學第一的成績畢業了,被朱祁鎮帶在身邊三個月。
當然了王越第一名,并不是他的武藝能比得過同學,而是他的文章太好,又善詩文,比起羅通的文武雙全,還要勝上一籌。
但是王越的資歷,遠遠沒有到五品官的地步。
甚至如果按朱祁鎮的想法來做,這五軍都督府斷事官,在未來會水漲船高,甚至成為五軍都督中的佐貳官,僅在中軍都督之下。
王越的資歷更不夠了。
朱祁鎮想來想卻,就只能讓王越以五軍都督府稽仁司主事的身份,假五軍都督府斷事官。
稽仁司乃是五軍都督府斷事官下轄五司之中的第一司。雖然名位上有些低,但是實權上一點也不遜色。
而且朱祁鎮折中用了王越,才知道王越的能力過人。辦事能力特別強,秉承朱祁鎮的意志,將斷事官給鋪陳開來。
是的,并非僅僅只有五軍都督府斷事官這一點點人。而是一個體系。
朱祁鎮五軍六營之中。千戶級別都有一名斷事官。
從千戶一直到五軍每一個級別的主將身邊都有一名斷事官,而王越本身也要承擔中軍斷事官的職能。
雖然一時間王越麾下沒有大量合格的斷事官,畢竟在軍中識文斷字的人少之又少,于是王越大量啟用武學學生。
整個斷事官體系幾乎是武學學生充斥。
這正合朱祁鎮的意思。
想想也是,武學學生的文采,與進士出身的大臣相比,那是根本沒有辦法比的,但是處理簡單的軍法,還是能做到,而且而今也不是打仗的時候,出現的案例都有一些共同性,沒有多復雜的。
如此一來,斷事官體系在京營之中建立起來了。
雖然各大將領對軍法處置的結果,還有很多建議權,但是最終結構,還是以斷事官的決斷為主。
軍中風氣立即好了很多。
再加上京營之中遠超衛所軍的餉銀,要知道在衛所體制之下,每一個將士所得到的餉銀,不過是月糧與行糧。
所謂的行糧,就是行軍時候的口糧,所謂月糧,不過是在外駐扎時候每月發的糧食,規定的是一石,但是有時候僅僅發幾斗。
要知道糧食最便宜的時候,二百五十文一石,一兩銀子就能賣四石。
一般來說,一 個壯漢能日食一升,十升是一斗,十斗是一石,按理說一石糧食能夠一個人吃一百天。
但是其他花銷算不算?一旦算進去,再加妻兒老小,估計是連吃都吃不飽的。
為什么這么少,就是因為衛所的收入更多是田地,而不是軍餉,或者說田地的產出代替了軍餉,甚至兵器也有很多是自己打造的。
但是隨著衛所制度的崩潰,每一個士卒拿到手中的東西只有更少,屯田的產出,不會上交給朝廷,會用來養下面人?
根本不可能的。軍戶僅僅是餓不死而已。
其實大明朝很多地方的百姓,過著與軍戶差不多的生活,有很多人野菜都吃不飽。但是這些人是當兵的,骨瘦如柴,如果能打仗?
如何能訓練。
所以朱祁鎮士卒每月餉銀一兩,一年下來十二兩,軍中糧草盔甲武器乃至伙食都是軍中負責,每月養兵費用在五十萬兩上下,一年下來六百萬兩。
這么大的財力支撐,并朱祁鎮時時刻刻將報仇掛在嘴邊,很多將領常駐軍中。各部人馬訓練的非常嚴苛,三年下來,京營的能力已經達到巔峰了。
各種戰陣,大家都很熟練。再訓練下去,也沒有什么用處了。這個時候是需要真刀實槍打上一仗,才能知道有更好的提升。
畢竟京營之中有近半都是沒有見過血的新兵。
所以,朱祁鎮需要一場戰爭。
但是因為財政問題,他不可能與瓦刺動武,甚至他心中隱隱約約有一點擔心,擔心主動進攻瓦刺的結果會是什么樣子的?
貓兒莊之戰給朱祁鎮帶來教訓就是,永遠不要覺得一定會勝利,戰場之上什么事情都會發生。
主動進攻,還是讓朱祁鎮心中沒有底。
但是如果長久不打仗,朱祁鎮擔心軍中這股訓練熱情是無法延續下去,更不要說對京營的改革已經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軍制方面的改革,就要由京營向四方推動了。
這一點上,京營乃是五軍都督府都是朱祁鎮的助手,無他,朱祁鎮既然要將改革推廣開來,自然是有一部分人失去他們原來的位置,又有部分人代替他們。
失去原來位置自然是當地的地頭蛇,但是什么要代替他們自然是京營出身的將官。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就是朱祁鎮需要一場戰爭,不,不僅僅是一場戰爭,還是一場勝利,有這一場勝利最后盾,今后的改革才能順利的推行下去,如果長久和平下來,這改革反而不好推廣了。
特別是對于邊軍。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