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太子的絕望 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
這一封血書,襄王幾乎流干了十指之血。
人在手指的血是有限,很難如真正的墨水一般,寫完一封血書。
襄王只能一一將食指切開。這才完成了數百字的血書。也將他心中焦慮,悲憤之意,全部寫在這白絹之上。
只是襄王的心意,卻不能被太子感受到。
當這一封血書從云南到了凌州望北山太子別院的時候,太子看了這一封血書,只能冷冷一笑,說道:“也來逼我。”
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眼中,所關注也不相同。
襄王血書之中,蘊含著對麓川城安危深刻的擔心。但是太子關注的重點不在麓川城,甚至不在襄王一脈。
大明這幾十年,對外屢戰屢勝。鮮有敗績。
緬甸雖然來勢兇猛,但是本質上,并不足以威脅大明江山的安危。甚至不足以威脅云南的安危。
正統初年,大明能一戰而定麓川,而今豈能不能一戰定緬甸。
在太子看來,這一件事情雖然重要。
但是并非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回京,回京,回京。
太子一直想的就是回到京師,進入大明政治中心之中,鞏固自己的地位。
天下焉有數十年不在京師之太子?
比起這一件大事,什么緬甸之戰,什么韓王之薨,什么南洋西洋,都不是什么大事。
在太子看來,開疆擴土不過是錦上添花之事,唯一鞏固儲君之位,才是當務之急。
雖然,朱祁鎮在很多事情,放出風聲,他對儲君之位從來沒有動搖過。只是事情一直演變成而今的局面。
太子再也不敢相信。
朱祁鎮對太子的能力素質還是比較相信。
但是太子經過了這么多磨礪之后,也不當年天真的孩子。太子在南洋的局面,雖然比不上朝廷之上,但是其中各種勾心斗角之處,也絕對不少。
這讓太子很難相信一個人,如同朱祁鎮一樣。很少相信別人說什么,要看人做些什么?
現在也是如此。
太子一次一次請求回京,但是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拒絕。
這讓太子如何相信,朱祁鎮是想他回京?
那么不讓回京,是為了什么?
在太子想來,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皇帝忌憚太子,不想讓他回京。估計只有皇帝駕崩之時,就是太子回京之日。
這其中其實有太大的風險了,皇位空懸,天地失位,再加上他 所在的位置,回京最少要一個月。
這一個月的時間之內,什么事情都能發生。
即便如此,這也是最好的情況了。
太子擔心的卻是,皇帝老糊涂了。起了易儲的心思。
或許很多人覺得皇帝大半輩子英明神武,怎么在臨老的時候糊涂到這個地步?
其實真正要看看,真正大有作為的君主,在晚年都能做出很多讓人不敢相信,與前期判若兩人的舉措,最典型的就是漢武帝與唐玄宗兩位。
誰能想到,他們落得如此晚景凄涼的下場。
而今在太子看來,朱祁鎮也是這樣的情況。
真真是老糊涂了。
所以,他對從南路攻緬甸之事,并不是沒有準備,卻并沒有多積極。同樣對襄王送過來的血書,更是從其他政治意圖上去揣摩。
畢竟,他從安南而南洋,是不是又要將他從南洋流放到了緬甸。
這樣一來,距離北京越來越遠了。
一瞬間,太子內心深處有一股冷意上涌,當初親手教他射箭,帶著他騎馬的人,似乎已經遠去了。
而今在北京的那一位,不過是幾十年間,鮮少見面的陌生人而已。
只是不管他心中如何想,面對這一封血書,他不能無動于衷。
畢竟,太子以大明儲君自居。就不得不考慮宗室的影響。襄王如此求援,他不能不有所表示。
太子問身前的劉大夏與英國公張懋說道:“準備的怎么樣了?”
英國公說道:“殿下,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共有大有船只二百艘,水師三萬,步卒五萬,并已經傳書,楚王,暹羅,大古刺宣慰司,他們都愿意協從出兵,并供應王師糧草輜重。”
“爪哇伯也將阿拉干作為攻伐之地區之一。”
太子點點頭說道:“順了便是了。”
太子從來沒有將阿拉干國當一回事,所以之前不愿意因為這一點點小事,興師動眾。而今既然決定要走一趟西洋。
那順便將這個國家給滅了,也沒有什么事情。
英國公說道:“臣請命出征,殿下坐鎮凌州,保重身體為要。”
真要說起來,太子的身子骨并沒有朱祁鎮的身子好。一方面是南洋的氣候,對于太子這個北人來說,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再有就是熱帶的美女風情,與大明內地大有不同。太子的自制力也不如朱祁鎮。
他內心深處并沒有朱祁鎮那么嚴重的危機感。
各種情況積累之下,太子的身體時好時壞,大有大病沒有小病零零碎碎的綿延不斷的意味。
這也是為什么太子不住凌州城內的府邸,反而要住在山上的原因之一。
但是太子的病情,從來是嚴格保密的消息,即便是東廠錦衣衛也不知道,他們只是知道太子厭絕暑氣,常年在別院避暑而已。
太子這么多年南洋經營,早就有自己一批情報班子。在很多地方上是比不上東廠錦衣衛的,但是封鎖太子身邊的消息,卻還是能夠做到的。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太子畢竟是太子,錦衣衛不敢做什么太過分的事情。
這個消息一旦傳出去,太子擔心影響到他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從而導致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
而這種時好時壞的病情,也讓太子內心深處有一種迫不及待的沖動。
因為他擔心,他熬不過他的父皇。
就好像懿文太子朱標一樣。
這種迫切的心思,更促進了太子內心之中的變化。
太子一出生就被人告知,要當皇帝的,他這一輩子如果不能觸摸這個寶座,讓他死了,他都不甘心。
太子面對英國公的請命,有意答應。
一方面太子對西征之事并不是太感興趣。另外一方面,卻也是相信英國公張懋的軍事能力。
只是這個時候,劉大夏忽然發生了,說道:“臣以為殿下當親帥大軍西征。”
英國公張懋說道:“劉大人,殿下的身體你也是知道的。”
劉大夏說道:“太子身體有恙,其實都是不適應南洋水土所致,想要太子大好,最好的辦法是回京。”
“久在南洋總就是不行的。”
英國公張懋說道:“難道西征就能讓太子回京了嗎?”
劉大夏向太子行禮,說道:“臣不敢保證能讓殿下長留京師,但是卻可以讓太子回一趟京師。到了京師再想辦法不遲,畢竟滿朝文武都想讓殿下回京。”
“陛下也不可違逆眾意。”
劉大夏最后一句話,卻有深深的幽深之意,似乎別有韻味。
只是此刻太子根本沒有細品,畢竟他早就迫不及待了,說道:“劉先生細細說來,如何讓孤回京。”
劉大夏說道:“朝中諸公操之過急,已經讓陛下有了反感,再強行讓殿下回京依然不能。甚至會適得其反。”
“而陛下也不是完全沒有動搖的。只要有一個正當的理由回京,殿下回京之后,再用苦肉計,要常年在京師養病,陛下即便知道殿下未必真的有病,難道還能趕太子走不成?”
太子聽了之后,心中默默盤算道:“但是要怎么樣的理由,才能讓孤回京?”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