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

第六章擴大的兵部  還有一部分分成準實土衛所,就是地處邊疆,雖然也有州縣管轄,但是也有自己一定的獨立性。

  細細推敲,這也是一種因為朝廷統治能力輻射范圍不同,而演化出來不同的制度。

  所謂非實土衛所都是在內地,或者說京畿,因為這里是大明核心腹地,不需要太多的軍事管制區,而這一類衛所又是戰斗力下降最厲害的。

  因為這些衛所與百姓村落雜居,很多駐軍都呈現很顯著的民化,根本沒有一點軍隊特性。

  打起仗來與驅使百姓上戰場也沒有什么區別。

  對于在邊境的實土衛所,與準實土衛所來說,還是有一定存在的必要的。但是對于內地的這些衛所,朱祁鎮早就不滿意了。

  此刻先動手裁撤京衛。

  當然了也是完全裁撤。

  朱祁鎮降低了脫出軍戶的標準,比起之前,要么官做到兵部尚書級別,要么請皇帝恩旨才能脫離。再或者在功名一道上有所成就。

  但是如果不想脫離衛所,各家必須出丁就軍中服役。

  當然了,雖然說衛所制度之中軍戶過的如何如何惡劣,但也不是絕對的。

  軍戶之中有一些人,他們祖上要么是跟隨太祖起兵的老人,要么是跟隨太宗靖難的士卒,他們或許一輩子沒有混出來個名堂。

  但是他們家族所有人脈都在軍中,脫離的軍隊,對他們未必是好事,在北京附近的京衛之中,這樣的情況特別明顯。

  所以雖然朱祁鎮大力征召外邊編入京營之中。

  當然不是成建制,而是全部打亂了編入。朱祁鎮不可能讓邊軍能成建制的列入京營之中的。

  但是他新編成的四十萬大軍,其中有二十多萬,要么是原來的京營,要么就是各衛所的余地,或者出身。

  但是京營之中殘余的未必都是精華。

  或許那些貪污又沒有用的軍官,朱祁鎮可以處理了,那些傷殘了不能上陣的將士,朱祁鎮可以按照優給的制度,每月支俸祿,直到老死。

  但是有一些不能上陣,年紀又大了,接受不了高強度的訓練的士卒,朱祁鎮也要給一個出路的。

  畢竟很多老軍在軍中一輩子,一旦趕出去之后,就會死的。

  故而,才有了所謂的城防軍。

  其實城防軍乃是親軍二十二衛,加上各部裁下來不堪戰的老軍組成的。

  首先京軍二十二衛,乃守護皇城,宮城的重要人馬。每天在皇城宮城值勤的親兵衛士卒,就有八千八百多人。

  各衛所分守宮城城門,城墻,連軍營都在北京城中。在皇城的四方,對皇城呈拱衛之勢。外城城墻也有親兵衛負責看管。

  之所以說,北京城非十萬不能守,就是因為負責駐守北京城內外的親兵衛就有二十二個,除卻有一個通州衛在通州之外,都在駐守北京城,人數就有十萬之眾。

  有些人似乎有一個誤區,想著皇帝都要依仗的親兵衛,定然很能打嗎?

  據朱祁鎮個人的觀察,未必。

  或許他們其中有不少能打的軍隊,但是更多的是樣子貨,大部分看上去威風凜凜。而且這些衛所在貓兒莊一戰之中,也是損失慘重的。

  畢竟成國公帶領京城幾乎所有騎兵,親兵衛之中的也不例外。所以親兵衛大戰之后的缺額也相當不少。

  將這些老軍安置在這些親兵衛之中,專門讓他們看守城門,還有灑掃大街,拿得兵餉銀,卻卻干得市政的活。

  對于這一點,朱祁鎮也很想改變了。

  為什么皇帝出巡,要黃土墊地,清水灑街?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不這樣做的話,皇帝很可能會踩到屎。

  北京城大街上,是少不了一股牲口糞便的味道作為底色的,就好像現在的北京城中,少不了一股汽車尾氣的味道。

  朱祁鎮暫時先將他們隸屬所謂的城防軍,將來朱祁鎮將這些老軍劃給順天府,畢竟順天府因為于謙當初的底子,一年有小十萬兩的收入,是難的富府,讓他們養著這些老軍,也正好清掃街道,減輕朝廷的負擔。

  順便提一下,親兵衛之中除卻錦衣衛等少數幾個衛所之外,都是隸屬兵部的,并不是隸屬五軍都督府。

  這一點也不是朱祁鎮制定的,乃是大明朝的制度就是這樣的。而幾個駐守皇城的衛所,更是直接隸屬于皇帝管轄的。

  而今朱祁鎮也繼承了這一點。

  他不僅僅將親兵衛的衛所繼續隸屬于兵部,而京營所有的衛所都隸屬于兵部。雖然這些衛所已經只剩下一點點的屯田功能了。

  五軍六營都在北京城中駐扎。而兵部負責這些大營的糧食布匹供應,而少府負責武器裝備供應。

  沒錯,朱祁鎮也給少府撈來的好處,那就是少府將兵部的還有各京衛的武器作坊全部給吞并了。

  成為了大明京營武器供給方。

  這也是劉定之最大的功勞。少府雖然給內承運庫帶不來多少盈利,但是如果將供應京營邊軍的武器折價的話,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劉定之的經營之下,江南織造,還有景德鎮的貨物直接從寧波出海,每年獲利在二百多萬兩銀子以上。

  而這二百多萬兩銀子,加上其他零碎的銀子,比如各礦場的產出,全部投入到了遵化鐵廠之中。

  而今四年是發展之下,遵化鐵廠已經修建起一座不遜色于遵化城的城池。

  成為北方最大的冶鐵中心,大量的煤與鐵礦石在這里變成了鐵錠,然后用馳道到北京城南的作坊,全部打造各種兵器。

  而北京南城也在迅速發展之中。

  本來這里就是元大都舊地,當初也是有一些百姓的。而今更是有少府的作坊,水利學院等等并列在這里。

  特別是水利學院。

  這幾年天災不斷,不管是抗旱,還是防洪都少不了水利工程,而天下之間水利大家都在水利學院之中。

  朱祁鎮也多次駕臨咨詢天下水利大事,光朱祁鎮賜下的待詔官就有五六人之多,他們要么是曾經主持水利工程,要么就是在水利理論上十分精通。

  這幾年以來,以水利學院出身,在各地府縣當上官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一個做到了正堂,就是在徐州知州,無他,今日徐州水災太厲害了。朱祁鎮要求吏部一點要挑選一個能治水的大臣,吏部也只能從水利學院出身的官吏中選了。

  如此一來,水利學院更是門庭若市,興旺發達了。

  甚至讓朱祁鎮一度想擴建外城的想法,將外城的工業區給囊括進來,只是因為盧溝河,這才放棄了。

  為什么將作坊都建立在城南,不就是借用盧溝河水利,但問題是,盧溝河可不安分,如果建立城池讓盧溝河穿城而過,恐怕發洪水的時候,就不大好收拾了。

  朱祁鎮如此給兵部面子,給兵部的實權,遠遠不只是這一點點,還有更多,比如說天下各級衛所的管轄權。

  這個權力之前一直在五軍都督府,當然了,兵部是有權協同管理的。

  但是正規隸屬上,還是各省都司都隸屬五軍都督府,而五軍都督府的五軍本身就是一種行政區劃分,五軍各有管轄具體范圍。

  這一點,就不多說了。

  但是而今,朱祁鎮重新立起的五軍都督府的五軍,卻變成了京城外的五支軍隊,本來是總領天下兵馬的五軍都督府,似乎一下子成為外面二十五萬軍隊的領導機構了。

無線電子書    明天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