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五章 灞橋送別

  房遺愛車隊不大,人數也只有幾十人,但關注的人可不少,由于前兩天這件事鬧得滿城風雨,再加上皇帝的下詔,幾乎整個長安都在關注著他們。

  春風習習,不寬的小道上擠滿了人,這些人都是一臉傷感,同道往同一個方向行去。到達灞橋時,房遺愛入目的是人山人海,灞橋兩岸,筑堤五里,栽柳萬株,游人摩肩接踵,是長安十分壯觀的景象。在灞橋旁還設有灞亭,供人話別。起身告別時,人們折柳相贈。

  在唐朝時,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好友東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橋后才分手,并折下橋頭柳枝相贈。久而久之,“灞橋折柳贈別”便成了特有的習俗。

  房遺愛遠遠地看到杜荷和程處默,杜荷此時也看到了房遺愛,馬上激動地揮著手,大喊:“俊哥,我們在這,我們在這。”杜荷揮著手興奮地在這人山人海中喊著。

  此時人們看到房遺愛有手提唐刀的護衛,也都知道他們不好惹,馬上遠遠躲開,突然,人群中有人認出了房遺愛,激動地大喊:“他是書法宗師房遺愛。”

  聽到此言,大家眼冒金光,由此可見房遺愛的名頭可真是不小。此時灞橋彌漫的不再是一種悲傷的情緒了,而是變成了崇拜,好奇,房遺愛一代紈绔,最后卻以詩才書法聞名長安,也沒有辦法不引起人們的好奇。

  有一些富家小姐待在馬車里遠遠地看著房遺愛的車隊。其實在詩會上一番操作得到的不僅僅是長樂公主的好感,還有更多的當時在場的眾多小姐們的傾慕,試問,對于衣食無憂的世家小姐們來說,又有哪個不愛慕才子呢,古往今來那些小姐下嫁窮書生的故事并不是全都是編的。

  房遺愛在眾護衛的簇擁下走到杜荷面前,翻身下馬。拍了拍杜荷:“你會來,我真是一點都不意外。”

  隨后,房遺愛看了看程處默,拱了拱手:“程兄,感謝你來相送。”

  程處默也對其拱了拱手:“父親吩咐我來送一下房兄。”

  實際上程處默現在已經對自己曾經看不起的紈绔感到佩服,書法宗師的名頭和他所作的名傳長安詩,也讓人不得不佩服。能被整個長安的百姓討論和整個朝堂的關注,這是什么,這是本事。對這些頂級大少來說這就是本事,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和膽魄做出這種事。

  在他們閑聊間,杜荷突發奇想,俊哥兒,“你的詩才名傳長安,如今你要離開長安,不知道何時回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聽到你的詩,你作首詩吧。”

  其實,也是杜荷想幫一下房遺愛,作詩可以讓房遺愛的正面名聲更加廣大,在古代名聲是非常重要的,貞觀五年的科舉制并不是非常完善,大多數官員并不是通過科舉,而是通過舉薦,而舉薦的所看的重點是看家世、才華、聲望,由此可見聲望是多么重要,當聲望到達了一定程度,皇帝也不敢對其不恭敬。

  房遺愛雖然不太在乎一些虛名,但不得不說有些名聲確實有用用,聽到杜荷的話房遺愛不由有些意動。

  房遺愛當即答應道:“既然今天杜荷賢弟要求,那么我就作一首詩吧。”

  此時灞橋上一片平靜,大家知道房遺愛要作詩,都靜了下來,屏息凝聽。

  房遺愛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讓人不由得感覺到信服的感覺。轉身邁了幾步,開口吟道:

  “房俊乘馬將欲行,

  忽聞橋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杜荷送我情。”

  杜荷聽完此詩,不由得熱淚盈眶,感覺房遺愛對其如此情意深重,周圍的一些讀書人都一臉羨慕地看著杜荷,從今天開始杜荷的名字怕是要名傳長安甚至要名傳大唐了,甚至還能隨著這首詩,可能還會把他在灞橋送別房遺愛當做一個典故,把他對好友的情深義重流傳后世。

  接著房遺愛并沒有停下,要做戲就做個大的,他并沒有打算就這樣停下來。

  繼續吟道:“

  送君灞陵岸,

  程遙馬入天。

  處世心悠爾,

  默覽有所傳。這首藏頭詩就送給我好友程處默,希望他以后心想事成,不為瑣事煩擾。”

  程處默雖然理解不了這首詩的深層含義,但是送程處默四個字還是能聽懂的,看到大家羨慕地樣子,就知道這是房遺愛在幫自己,雖然他和房遺愛不熟,但是他也領這個情,拱手道:“多謝俊哥兒。”

  房兄到俊哥兒的轉變,兩個人的關系立即又拉進了一步。

  不等大家反應過來,馬上掃視這大家,大喊:“感謝大家來看俊,今日俊有文送給大家。

  圍著的眾人聽到,立即就有了興趣,等待著房遺愛的下文。

  “諸位,我今天送給大家一文,名為少年大唐說。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諸國則國勝于諸國,少年雄于宇內則國雄于宇內。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大唐,與天不老!壯哉我大唐少年,與國無疆!”

  房遺愛截了一段最讓人精神一震和不涉及到后世的部分朗聲背了出來。

  此時整個灞橋的上千人都對房遺愛行以注目禮,眼神中充滿的是崇敬,崇拜,佩服。而獨獨沒有嫉妒,因為這個只有十三歲的少年實在是太優秀,讓人嫉妒不起來,聽了此文,大家感覺到了生氣蓬勃,感覺到了房遺愛的氣魄,感覺到了房遺愛的愛國情懷,且整篇文章大氣磅礴,使人聽了有一種來自靈魂的悸動。

  房遺愛微微勾起嘴角,看著大家激動無比的樣子并沒有什么意外,即使曾經身為現代人的他前后活了五十幾年,聽到此文仍然感到精神一震。

  接著對大家拱手:“時間不早,俊走了,望此文與大家共勉。”

  眾人呼啦啦讓開一條路,對著房遺愛執弟子之禮,齊聲喊道:“恭送房師。”

  今日房遺愛送給大家的文章,讓大家的思想有了改變,對于大家來說可以說是恩同再造。大家并沒有因為房遺愛年紀小而看輕他,對房遺愛的尊敬更是發自內心的。

  房遺愛點了點頭,翻身上馬,帶著車隊緩緩離去。直到房遺愛和車隊沒有了蹤跡才各自做自己的事。

無線電子書    簽到在大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