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一章 大考的目標

  師父自然是稷山書院的院長明飛云,而平師叔,正是當朝道宗平退思。至于剩下的姜皇叔,則是當代稷下學宮的唯一傳承,當朝皇帝的親叔父。

  平退思和姜皇叔又心情扯閑話,但姚聽寒卻不是個喜歡多言的。她只是和平退思、姜皇叔打過了招呼,見三位長輩也沒有什么事,就默默立到了一邊。

  觀雷閣的亭子圍欄斜斜向外,能供人側倚。從這里往外看,三面都是云海,但向求索之路的方向,白云卻自動退散了開去,讓出舊都奇景。

  這是不知道哪位長輩的手四面所看到的,可都是云海,如今單有一面,被明飛云、平退思、姜皇叔中的一個驅趕開了。三個當事數一數二的修行者都倚靠在欄桿上,側身看著求索之路當中。

  而姚聽寒站在了一旁,也是看著那云海讓開的方向。

  “呦,這小子運氣不錯。”

  四人都看到了那突然間從梁晉和姚聽寒身旁沖過的吳忠孝,平退思不由開口贊道。

  姜皇叔也點了點頭,道“今年的這個異象,已經多久沒見過了?我記得上一回看到,還是三十多年前吧?當時可沒有像那小子這樣運氣好的,才剛過進去迷霧沒多久,就被人觸動祭壇,正好出現在祭壇的最近處。”

  三人都是點了點頭,明飛云說“我當時還是毛頭小子,倒是沒有見到,只是后來也聽前輩說過那一回異象。有這樣的運氣,不容易。”

  平退思笑道“把明院長你要不要收了這個弟子?”

  說到這里,明飛云卻搖了搖頭,說“那還是算了。他長得太丑了。”

  姜皇叔“哈”地一聲笑了出來。

  他們三個一邊觀看大考,一邊聊天,姚聽寒卻聽得不明不白。眼看著祭壇之上吳忠孝第一個觸摸到了石像,消失在祭壇外面,不由回過頭來,看了三人一眼。

  平退思注意到了姚聽寒的目光,卻笑了笑,道“聽寒你還年輕,想必聽不明白。這求索之路上每年的異象都不一樣,你是知道的,咱們三大宗門的修行者大考,就是依據求索之路上的異象而設題目的。但時日舊了,總會有些重復的。比如今年的異象,三十多年前,就曾經出現過。”

他說著將手伸出觀雷閣外,向下面的世界一指  “這個異象,其實是最為公平的異象,所以哪怕過了三十多年,也讓人印象深刻。所以我們都還能記得。當年三大圣地根據異象,設立了和如今一樣的考題——就是讓大考者穿越迷霧,抵達祭壇。然后你猜怎么著?”

  姚聽寒并沒有回答他的問題,還心不在焉地往求索之路看去。

  那求索之路的舊都在她眼中一覽無余,她能夠看到那些分散在各坊中奇形怪狀的死者,也能看到在祭臺上向上飛竄的梁晉和尹荷花,以及在后面很遠處,向祭壇奮力奔跑的剩余幾人。

  其中一個手握折扇的帥氣男子手捏蘭花,隔了老遠,向前面的祭臺上彈出一指,卻讓她心緊了一緊。

  那個男子,正是精通“爆血術”的古寒古公子。他那一道彈指,彈出了一滴血珠,所朝方向,正是全力向上的梁晉。

  梁晉會如何反應呢?

  姚聽寒恨不得從這里跳下去,親自下場戰斗。

  但如此激烈的場面,卻吸引不了平退思的關注。

  平退思也知道姚聽寒的性子,明白現在是不可能等來姚聽寒的回答的,便自顧自地往下說去“咱們三大圣地設置考題,不過是給大考者一個目標,但我們想要的,到底還是機緣。但當時三大圣地萬萬沒有想到,我們那次設置的考題目標,就是機緣所在!”

  求索之路里那一滴血珠已經飛射到了梁晉的背后,正對著梁晉的后腦勺。

  跟在梁晉身旁那叫尹荷花的女人側過身去,要幫梁晉將那滴血珠攔住,但梁晉卻一把拉開了她。

  梁晉的左臂以一種不可思議的角度迎了上去,璀璨的電花在血珠還沒有撞到拳頭的時候,提前接觸到了血珠、

  “嘭——”

  那血珠轟然炸開,不過觀雷閣距離那戰場太遠,并不能聽到聲音。

  但即便如此,另兩個關注戰場的人,還是不由自主地輕“咦”了一聲。

  “那迷霧是一種考驗,一看智慧、二看耐力、三看運氣。有智慧者,可以在幾番試驗以后,就在迷霧的邊緣找見線索。從線索處步入迷霧,就能發現關鍵,直達中心祭壇所在;有耐力者,在迷霧中差不多看準方向,堅持前進,也能距離祭壇更近一些。而看運氣者,也不用我說了,你剛剛也見到了。”

  在平退思講述的時候,梁晉深陷在爆炸波浪中的左臂如同一條游魚一般,扭動不已。他邊扭邊退,將手臂從爆炸余波中抽離出來,竟然一點傷也沒有受。

  看到這一幕,明飛云沒有什么反應,姜皇叔卻皺起了眉。

  平退思道“那迷霧行進,本是有訣竅的。上次就是有人發現了訣竅,從特定的地方步入迷霧,找到了祭壇,才驅散了迷霧。然后有耐力者、有運氣者,各自出現在了求索之路上遠近不同的地點。他們中先到祭壇者,便能得到洗禮機緣,后到的,就什么也沒有了。這次大考時間還太短,我本以為要等很久,迷霧才能消散。卻沒想到這么快,就有人到祭壇了。”

  姚聽寒聽這幾句話時留了些心,卻聽懂了——

  在這次的大考里,先期的迷霧通行,決定的是距離祭壇的遠近。觀察力、耐力、運氣,都是決定這一點的重要因素。而當大考者中有人踏足祭臺之上,便能夠驅散迷霧。

  到這時候,寄托在祭壇石像之中的“機緣”,便成了大考者們最終的目標。

  那些大考者在第一階段,通行于迷霧之中的進度,決定了他們距離“機緣”的遠近,驅散迷霧者,便是距離“機緣”最近的人。

  起碼按照上一次的經驗,是這樣的。

  但這一次,卻出現了意外。

  梁晉靠著外掛第一個到達了祭臺,驅散了迷霧,但沒有想到,在這次的大考之中,還有人能運氣好到比他的外掛還猛。

  于是吳忠孝成了觸摸到“機緣”的第一個人。

無線電子書    神捕:我有一本山海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