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十八章 戶籍田畝

  冶鐵鑄造兵械,只是趙廣保衛扶風諸多舉措中的一項。

  從扶風根據地的發展來看,目前百余里的方圓,依靠渭水這條水運大動脈暫時沒有問題,但要是再想向外擴張,勢必要改進交通條件。

  生水泥的生產作坊,已經在槐里的工坊區建立,第一批的成品將用到改善槐里至渭水水埠的道路,這無疑將提高運輸的效率。

  同時,這一路自南往北的長征,讓趙廣感觸最深的,除了翻越秦嶺的谷道實在難走外,還有交通運輸工具的落后。

  運輸糧秣,單靠輔兵背運和畜力駝運,效率上實在太低。

  改進交通運輸工具,勢在必然。

  在這一點上,諸葛亮主持發明的木牛流馬,對軍中輜重的運輸作用很大,但木牛流馬在推廣上也有不小的問題。

  史載:諸葛亮北伐之時,曾經在兵出祁山時,用木牛運軍糧,在斜谷出兵時,用流馬運軍糧,從時間上來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馬。

  趙廣剛剛穿越過來時,對木牛流馬究竟是何物,能夠翻山越嶺,為蜀軍提供強大的后勤支撐很有興趣。待在姜維軍中看到了實物后,趙廣才知曉真實的情況,木牛是一種有前轅的獨輪車,而流馬則是沒有前轅的獨輪小車。

  “這不就是獨輪車的古代版嗎?不過,工藝上似乎要更復雜一些。”趙廣有些啞然無語。

  獨輪車,后世人民戰爭時期的運輸利器,其實,早在西漢的時候,漢畫和文字就有關于鹿車、轆轤車的記載,不過,這兩種車主要還是用畜力來拉動,真正大規模用于軍中輜重運輸,是在三國時期。

  越是傳說中神秘的東西,有時候見到真相時,往往會讓人感到恍然,相比木牛,流馬的原理更接近后世的獨輪車,從制作工藝來說,這兩者都太過精細和復雜,對木工的技術要求也更高。而之所以要如此精細,原因也有三個。

  其一:蜀中多為山地,道路險峻難走,車子如果工藝不到位,安裝不緊密,到了棧道上沒用多久就會散架;但在平原地帶則不一樣,畜力車、人力車能適應平地運輸需要,木牛流馬的牛頭馬頭機關等構件成了累贅。

  其二:出于保密原因,木牛流馬的叫法比獨輪車要更加的神秘,再加上復雜的切割安裝技術,在戰場上縱算被魏國繳獲,也很難進行完整的復原。當然,如果有馬均那樣的技術水平,這點難度不在話下。

  其三:也是最重要一點,木牛流馬是完全依靠人力來推車,而不是畜力,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蜀漢國力弱小,巴蜀之地大型牲畜比較稀少,沒有畜力,諸葛亮能依靠的就只有人,反正南中等地夷民眾多,征發過來正好當作輔兵使用。

  相比需要時間提升的冶鐵技術,木工技術的升級則要立竿見影的多,在槐里的木工坊,趙廣拿出了改進版的獨輪車圖樣。

  一天之后,木工坊的坊頭就將獨輪車的樣車也造了出來。這種類似于雞公車的運輸工具在試驗之后,讓糜立等輜重營官員大為驚嘆。

  趙廣版獨輪車,結構簡單,制作不復雜,卻又能把重量平均的分攤到人與車輪上面,按測算每次運輸的貨物重量相當于六個人力。

  在提升和改進冶鐵、木工技術的同時,趙廣又召集諸葛緒、糜立等人,對扶風根據地的土地進行丈量,落實人丁入籍“土斷”和分田到人的“均田”政策。

  依靠劫掠漢中魏軍的補給線,蜀軍在短時間內不缺糧秣,但從長期來看,如果不提早謀劃,只依靠以戰養戰來支撐,蜀軍最后只能走向與流寇一樣的下場:困頓而亡。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招募流民,恢復生產,是扶風根據地的當務之急。

  土斷,就是重新整理戶籍,所有在蜀軍控制區域下的民眾,一律按所居住的縣、亭、鄉,編入正式的戶籍。

  均田,就是計口授田制度,讓入籍的民眾按照男丁、女丁的不同,得到對應不等的土地用于耕種。

  這兩個政策的頒布實施,是趙廣根據扶風根據地的現實情況作出的改革措施。

  扶風郡地處渭水兩岸,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豆類、菽類的種植,前些年關中動蕩,民眾多逃亡漢中、涼州一帶,荒田甚多,這幾年魏國為支援伐蜀,將關中作為大后方,又招募流民墾荒、通渠,關中的生產得到一些恢復。

  去歲,鐘會大軍伐蜀,關中的青壯多被征用徭役,擔負運輸糧秣、輜重的任務,本來,伐蜀結束之后,這些人丁就可以回籍了,誰料想,魏軍入蜀占領成都的目的倒是達到了,但漢中卻被趙廣給反攻拿下,由青壯為主的輔兵更是被蜀軍俘虜了一大半。

  這樣一來,趙廣的中路軍人員構成就變的很奇特:加上陸陸續續從蜀中、漢中匯聚的蜀軍各部,中路軍的主力,約計不到一萬人。

  同時,被蜀軍俘虜的魏軍俘卒、輔兵,包括槐里未能逃脫投降的雜胡,已經達到了接近三萬余眾,一比三的比例,讓李球、糜立等人既欣喜又心憂。

  喜的是,不管是什么時候,人力都是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有了人,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有了人,恢復生產才能可能。

  憂的是,俘虜和輔兵太多,萬一處置不當,逃亡還是其次,激起暴亂那將導致嚴重的后果,如何做好俘虜和輔兵的轉化,是擺在趙廣面前的一件大事。

  戶籍和土地改革,就是趙廣拿出籠絡軍心、民心的兩大措施。

  中國自古以來,可能由于地理位置偏大陸的原因,田地都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有了田地,就不會餓肚子,有了田地,就可以娶女人,生孩子,可以慢慢的積蓄財富,發展壯大,最后繁衍成生生不息的家族。

  蜀中土地自漢以來,多為豪族占據,劉備入蜀之后,又忙于應對魏、吳的進攻,幾乎沒有時間來進行境內的土斷,也就是土地改革,諸葛亮當政時,內政上特別是在打擊豪族方面出臺了較多的措施,蜀漢國力得到逐步的恢復,但當諸葛亮去世后,一切又慢慢恢復了原樣。

  趙廣穿越過來時,看到的景象是蜀漢境內,豪族林立,占據了各郡、縣最好的地方,普通的民眾則生活困苦,因土地零散又產出不高,民眾不堪重賦,只能放棄身份,依附到豪族那里求一個茍活。蜀漢可征稅賦的人口也是連年下降,不得已只能雇用羌夷蠻兵作為軍中主力。

  關中的情況則又與蜀中不同。

  田地有的是,關中缺的是人。

  有人丁,有土地,有糧秣產出,有兵械補給,再加上便利的交通條件、運輸工具,趙廣有信心,為來年的擴大根據地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無線電子書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