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百一十五章 農村包圍城市 下

  當陳意一臉狂熱的發表完他的演講之后,會議室內在坐的所有大佬都一臉目瞪狗呆,被陳意那狂熱的表情搞得心里發毛。

  中糧董事長呂總心里一陣罵罵咧咧的。

  尼瑪,老子就知道今天要出大事,我就說光一個ADM一個豐益國際怎么可能滿足這個妖孽的胃口。

  真要是就這一件事的話,找他們中糧一群人開個小會就行了,而現在農業部的一群大佬也被搖過來開會,肯定還有其他事情。

  可特么的這個農村包圍城市還真把他們給整不會了!

  你小子思想覺悟倒是挺高的啊!

  還農村包圍城市?!

  不過一群人心里調侃歸調侃,倒是在認真的思考陳意所說的東西,雖然這孩子現在怎么看都是一個傳銷頭子的狀態,但干貨還是很多的。

  連西部大開發還有地下城市系統以及數字RMB計劃經濟,這種聽起來天方夜譚的東西都讓大家看到了成功的曙光,那再多一個農村包圍城市也不是不行。

  漸漸的所有人都開始思考這到底可不可行。

  農民,這個自古以來的職業一直都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就算到了現在信息時代也沒有改變這一規則。

  內地現在一共有九億的農村人口,農業稅已經在三年前全都免了,因為內地多出了青龍學習小組與芯片聯盟等一堆納稅大戶,各方面再也不需要靠壓榨農業來籌集資金發展了,甚至還開始對農業進行各種補貼。

  但這也只是杯水車薪,如果不打工光靠種地的話,一年到頭最多再養點家禽家畜,大多數農村人手里也可能不會有超過兩千塊的現金。

  農機、化肥、良種、農藥等各種工業品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剪刀差,所以光靠種地農民手里的票子一直都多不起來,只有少數腦子靈活肚子里也有點墨水的去搞經濟作物大棚溫室種植發家致富了。

  而更多的則是農閑時去打工,農忙時種地,大城市轄區內的農民還好,直接可以在當地找份工作,可其他很多小城市沒有那么多就業崗位能容納這些勞動力,所以這些地區的農民就得在農閑時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

  這又變相的促進了內地房地產的發展。

  為什么內地房地產那么火爆,已經火的不正常了,可是房價卻遲遲壓不下來?

  因為房地產是創造就業崗位最多的,容納體力勞動力最多的一個行業。

  一般手腳健全的農民,都有一把子力氣,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初級建筑工人,腦子不笨的話還可以繼續升級成裝修、綠化、水電工人。

  房地產的爆炸式發展,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這個時候農民手里才有了更多的票子。

  相當于房地產把城市居民手里的票子直接轉到了農民手里,當然這個過程里也肥了一批食利階層,但廣大農民工個人的天花板上限被打破的卻是不爭的事實。

  可要是無法從根源上增加這些農民的合法致富的途徑,要么房地產爆炸,要么九億農村人口爆炸。

  互聯網看起來很美,表現的一副高大上的樣子,而且就業門檻也低,普通人自學幾個月就能成為一名新鮮出爐的程序猿了。

  而互聯網也確實帶動了內地經濟的發展,可實際上卻一點都不接地氣,這里門檻低,是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并且會玩電腦都可以進行自學敲代碼。

  可是大多數的農民伯伯顯然在短時間內不能勝任程序猿與產品經理的工作。

  3C電子數碼制造業門檻太高了,就連相關的上下游關聯企業也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也無法帶領廣大農民致富,富士康的血汗工廠就算了,那種東西談都不談。

  看起來容量也很大的物流行業,最多也就創造以百萬為單位的就業崗位,卻無法和千萬級別甚至上億的房地產產業鏈相比,而且物流行業也對個人能力與素質也有一定的要求。

  這樣看來也只有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這種大建的行業能夠創造出足夠的就業崗位了。

  選擇繼續用工業剪刀差割農業的韭菜,還是讓農民們去擠壓城里人的工作崗位,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最后歷史選擇了農民。

  陳意前世次貸危機搞得藍星所有玩家都開始開閘放水之后,東方某大國頂著全世界評價機構“產能過剩”與國內外很多經濟學家各種“經濟不健康”的批判也要保證足夠的就業崗位。

  而這個世界,陳意給出了一個新的選擇——農村包圍城市,讓內地的農民群體成為掌握工業生產資料的群體。

  會議室中的其他人已經想通了其中的關節,一個個眼睛里開始冒出名為野心的光芒,好似被陳意感染了一樣,他們也同樣的狂熱了起來。

  不過呂總卻是要想的多一點,向陳意問道:“這么搞真的沒問題?”

  說完之后左手還往上方指了指。

  陳意奇怪的問道:“你想有什么問題?”

  “你說的農村包圍城市,這是不是與城市化的目標相沖突啊?”

  陳意冷笑了一聲說道:“城市化的初衷只不過是為了讓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結構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等非農業為主的現代化城市型社會轉變。

  但是怎么轉變可就很有說頭了,可以是農村人口直接進入城鎮被動的轉化為城市人口,也可以是農村升級為城鎮所有人口主動轉化為城市人口。

  現在九億農村人口手里至少有上萬億的資金滯留在了農村,我看某些人可能早就對這筆錢開始流口水了吧,特別是那些想要讓內地興起消費主義潮流的蠱蟲。

  以前那是沒辦法所以上面寧可冒著產能可能會超級過剩的后果,也要為廣大農民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可到頭來這些農民還是被城市里的高物價給薅了羊毛,最后讓那些房地產商還有一些第三產業行業的老板肥了。

  現在已經有另一條看上去可以實現的道路,我們為什么還要走那條因為形勢所迫而選擇的道路呢?”

  聽到這里,所有人心中再也沒有了疑慮。

  他們有的人甚至都已經在心里勾畫出了一副簡易的藍圖。

  西建聯、中糧集團和農業部還有當地官方會組織農民去種植特殊作物,并進行技術指導,作物收獲之后可以選擇直接賣給相關采購商,這是第一批生產價值。

  同時這些農民想要多賺一點的話,也可以以若干人為單位建立一個技術含量很高但是操作要求低易上手的小型原材料粗加工中心,生產出的粗加工材料要比單純收獲的作物值錢。

  這時有機高分子材料產業鏈的上游供應商就會前來采購第一次粗加工的材料,相當于這些供應商把生產過程之中產生的浪費最多的初始粗加工過程外包給了農民,變相的從粗方式生產轉為了精細化生產,浪費大大減少,農民也收獲了第二批生產價值。

  當然如果這些農民不滿足這些,覺得第二次粗加工的工藝技術含量好像也不怎么高嘛,他們自己就能搞定,于是決定全村一起成立農村合作社,進一步的向有機高分子材料產業鏈下游繼續延伸,這樣的話也是可以的。

  這種情況說不定供應商會更樂意,因為農村的人力成本比他們自己建廠搞還要低一些,這樣農民就相當于賺到了第三次生產價值,供應商也降低了成本。

  然后隨著村子漸漸有錢了,大家也嘗到了掌握技術的甜頭,漸漸升起了一絲野心,決定繼續學習鉆研相關生產技術,開始了第四次生產價值的獲得過程。

  漸漸的,他們向著有機高分子材料產業鏈下游繼續延伸,每一步加工之后所有產物自己搞不定的部分賣給采購商,而能搞定就留下來繼續加工或者直接生產終端產品,這期間生產價值實現了第五、第六、第七次等若干次的增值。

  其實經過兩三次粗加工之后,有的產物就已經可以成為一些低技術含量手工藝品的原材料了,如果農民伯伯們覺得自己手藝技術還行,也可以自己生產這種技術含量低的小工藝品與小商品,展開新的業務。

  隨著深入產業鏈下游之后,整個村子終于到達了這個生產體系人口方面的天花板,需要更多的人來一起進行產業升級,于是整個鄉里的若干個村子聯合了起來,漸漸的鄉與鄉之間也聯合了起來,直到最后一起包圍了自己村子所隸屬的城鎮。

  至此終于成功的使農村包圍了城市,到了這個時候大家就都是城市人了,再也沒有農村城市戶口之分。

  當然這個架構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填充,比如說農民的啟動資金怎么解決,怎么把一個村里的農民全部都組織起來,技術指導員這種師資力量從哪里來,九億農民與采購商之間的物流體系又該怎么協調,還有最后各群體之間的利益該如何調配等等一系列細節。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地各省份的土地分配非常的不平均。

  譬如陳意前世的西疆,農業區每個人都有大量的“身份地”,只要是當地戶口就都有,每家每戶一百畝起底,三五百畝屬于常態,甚至一百畝以下在當地人眼中只能算是隨便種點東西玩玩,最狠的情況一戶承包上萬畝的都有。

  而魯省農民平均每人只有一畝二分地,司隸省好一點大概七畝,南方那些省份可耕種土地東一塊西一塊根本就沒有一點規律。

  其他的地方也是參差不齊,這之中的差距該怎么協調也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一切都任重而道遠,陳意卻對此信心十足,因為內地的工業體系進展情況與青龍學習小組所掌握的技術給了他最大的底氣。

  一群人就此談論了四個多小時,終于討論出了一份大概的框架雛形。

無線電子書    港島BOSS之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