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五十二章 時代命運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關中、蜀中、河隴的物資源源不斷送往西州。

  各軍也在長安集結。

  與以往任何一次出征不同,這一次軍中、民間都極為踴躍。

  各地百姓主動修橋補路。

  唐軍還沒動,就有河隴、關中的熱血健兒們策馬提刀,結伴奔赴西域。

  宣教司在民間的大力宣傳,讓此戰頗有幾分神圣性。

  李曄又下令凡是家中獨子或者頂梁柱的全都留下。

  二十一萬大軍,又裁掉七萬,剩十四萬。

  盡管李曄一再強調此戰的兇險與艱難,依舊不能阻擋他們的熱情。

  很多人冒名頂替也要去西邊。

  老人送來自己的兒子,妻子送來丈夫。

  重鎮大唐,其實是重振人心。

  人心齊了,天下何事不可為?

  看到百姓對戰爭不再是懼怕,李曄頗為欣慰。

  國家興盛,總要有人拋頭顱灑熱血。

  而大唐若要迎來真正的盛世,不可不收復河中!

  整個世界的地理中心在河中,世界的利益也在河中。

  華夏文明想走出去,必須經過河中。

  李嗣源的八千河東鐵騎最先集結完成,人如虎馬如龍,旌旗招展,鐵甲森然,與旁邊站著的親衛都、黑云長劍都相比,氣勢絲毫不弱。

  自歸入大唐旗下之后,人人吃飽穿暖,身體雄健,家人吃穿不愁,無后顧之憂。

  河東的軍魂已經凝聚在他們身上。

  李曄一聲令下,鐵蹄滾滾向北去匯合燕然軍鎮司李祐的三萬蕃漢騎兵。

  大戰的氣息一日比一日濃重,民間氣氛一日比一日熱烈。

  普遍對此戰持有樂觀之心。

  百戰之師,圣主猛將,沒有任何理由打不贏。

  西面各種消息也不斷傳來。

  薩克圖還派來使者,也不再掩飾自己的野心,稱只要把于闐讓給他,喀喇汗就會為大唐抵御薩曼人的東侵。

  使者高鼻梁藍眼珠,一身上等綾羅綢緞,披金戴銀的。

  可見這些年掐著商路上的油水,日子過的不錯。

  飽暖思。

  日子過好了,野心也就膨脹了。

  都這時候了,還派人來蒙騙,李曄覺得不僅在侮辱自己的智商,也在侮辱自己的人格。

  以前是因為大唐的精力要投入到遼東、東瀛、占城。

  所以給了薩圖克時間。

  而現在,大唐的目光已經望向了西面。

  薩圖克騰挪橫跳的空間越來越窄。

  薩曼想東侵,非常巧,大唐也想西侵。

  如果是幾年前,這個使者的腦袋早就用來祭旗了。

  這些年李曄火氣小了很多,人也客氣了很多,只把使團扔進刑部大牢,讓他們清醒清醒。

  薩曼固然強大,但也要看跟誰比。

  奄奄一息的黑衣大食早就大不如前。

  而隨著它的衰弱,中亞分崩離析,各自為政。

  薩曼占據河中沃土,商業要道,招撫流竄的突厥人,要錢有錢,要打手有打手,周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當然就鶴立雞群。

  跟大唐比,薩曼還不夠格。

  李曄的目光不僅僅是薩曼,還要給其宗主國阿拔斯王朝一個深刻教訓。

  兩百多年前,大唐的驕兵悍將們橫掃六合。

  兩百多年后,新一代的驕兵悍將卷土重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天興二年五月,十四萬大軍集結完畢。

  楊師厚、劉知俊、高思繼、李存審全都匯聚長安。

  大將軍中,周云翼鎮太原、李筠鎮北平、郭崇韜鎮勃利府、王師范鎮交州,薛廣衡守滿剌伽。

  谷</span除了這五人,其他大將全部出戰。

  關中、河隴、蜀中組織了近五十萬百姓輸送輜重糧草。

  長安南城外旌旗蔽日,各地趕來的商賈、百姓爭相觀望。

  軍容之盛,堪稱近三十年之最。

  遠非黃巢幾十萬烏合之眾可比。

  這是真正的職業軍人,為戰爭而生。

  李曄披甲騎白馬在各軍陣前走過,鴉雀無聲,連戰馬都寂然無聲,無數雙眼睛虔誠的望著他們的皇帝。

  宛若神靈。

  曾經許下的諾言,基本全都實現了。

  大唐如驕陽般冉冉升起。

  盛世的光輝已經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

  文明的本意就是征服與殺戮,激烈的碰撞才能迎來新的火花。

  而河中本就是大唐故土。

  李曄拔出長劍,指向西天,“強漢之所以強,盛唐之所以盛,皆在西域,眾將士與朕一起收復故土、驅掃胡塵!”

  一百多名宣教使將皇帝的話吼了出來。

  聲震長空,天地亦動容。

  “收復故土、驅掃胡塵!”

  “收復故土、驅掃胡塵!”

  大軍緩緩而動。

  城樓下,皇后裴貞一、太子李祎、張承業、李巨川等人仰首相望。

  不過李曄沒有回頭,他的眼神望向前方、望向西方。

  帝國周邊的敵人,就只剩下西面了。

  當然,新的敵人會層出不窮。

  但那已經是下一代的事了。

  李曄已經為這個古老帝國注入新的靈魂。

  強大自信,百折不撓。

  其實只要不走入趙宋的歧途,這片土地就永遠不會失去活力。

  漠北道,鎮蒙城。

  麗日當空,天蒼蒼野茫茫。

  兩千名將士全都收到一封來自長安的信:賴君守土,方有社稷磐石之安,大唐銘記,朕亦銘記于心。

  落款有皇帝的私人印璽。

  隨信而來的還有一枚銀質之物。

  “這是勛章,代表你們的功勞!”宣教使榮光滿面。

  遼北道,懷遠府。

  白山黑水,臨海茫茫,江山如畫。

  年輕的將士手拿信箋與勛章,激動異常。

  “以后這東西就是我郭家的傳家寶。”年輕的下羽林郎郭威道。

  南洋,滿剌伽城。

  波濤萬頃,幾個月的時間,滿剌伽就成了一座新興大城。

  天興之盟后,這座城不不可避免的興盛起來。

  還改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望星城。

  薛廣衡收到從交州送來的信與勛章,望著北方長安的方向久久不語,忽然就跪在地上,重重的磕了一個響頭,“此生不悔入大唐!”

  相似的場景不斷在帝國各地出現。

  邏些、昆州、會寧州、長門州、平安京,甚至剛剛興建的呂宋軍鎮司,只要是大唐將士,不論蕃漢,都受到了信與勛章。

  不約而同的望向長安的方向。

  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已經到來。

  時代的命運降臨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