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三十六章 成立海軍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歷史上,向來豪爽的李克用都猜忌高思繼,更別說李曄了。

  凡事先小人后君子。

  國家利益面前,為了千千萬萬大唐子民考慮,李曄不得不謹慎。

  而且不能局限于眼前,還要從長遠考慮。

  高思繼這頭猛虎放在外面,始終有些不放心,也太浪費人才了。

  思來想去,以后還是要找個機會調回長安。

  六月中旬,派出去的三支勘探隊帶回了好消息。

  出云州石見山發現大銀礦,并陸續找到黃銅礦、黃鐵礦、方鉛礦等礦脈。

  佐渡島這么小的地方,勘探隊一登島就發現了。

  唯一不好找的就是薩摩的金礦,隱藏在群山之間,一時半會找不到。

  不過,有了石見銀山,以及佐渡金山,夠大唐用上兩百年了。

  而且倭土之上,不止這三個地區有礦。

  不難想見,大唐將踩在倭土倭人的身體上強勢崛起。

  此次出兵,動用兩萬天策右軍一萬浙東水軍,帶來的利益卻成百上千倍的。

  勞力、土地、礦藏、地緣…

  極大拓展了華夏的生存空間。

  李曄甚至覺得倭土的重要性超過了整個熊津道。

  在與諸人商議之后,李曄決定增加一個東瀛道,赤石山脈以西,皆為唐土。

  越前、美濃、越后等州,也隸屬于東瀛道管理。

  治所設在平安京。

  作為咽喉之地的長門州則設為軍鎮司,用以駐扎水軍、陸軍,在軍事上左控九州,右轄本州島,北依熊津道,南控瀨戶內海。

  除開死于戰亂,被送往遼北的戰俘,東瀛道上至少還有百萬人口。

  開兩座礦山豈不是輕輕松松?

  為了更好的管理遼北與東瀛道的倭奴,李曄特意為他們準備了奴籍制度。

  唐律疏議·名例六:奴婢賤人,律比畜產,依照奴法,任憑主人處分。

  唐末大動亂,社會秩序失序,原有的奴籍制度早已毀壞。

  李曄趁機下令廢止,國內取消良賤之分,官宦人家不得蓄奴,但可以聘用婢女下人,需向各州衙門報備,獲得朝廷的保護與監督,人身安全是可以確保的。

  對于倭人,奴籍制度就太合用了。

  簡直是量身定做。

  至于不愿領奴籍的倭人,對不起,在大唐法律面前,連人都不是了,可以隨意宰殺。

  其實倭人平民在倭王的統治下,也不見得比奴隸強多少。

  無論怎么壓榨,都不會反抗。

  連姓氏都不配擁有。

  頭頂上除了等級分明的貴族,還有佛門。

  佛門在倭土上成了怪胎,與政權綁定,推行僧官制度,禁止民間殺牲畜食肉,一度想連魚也想禁了。

  倭人在大唐面前為什么這么弱?

  蓋因桓武倭王之后,倭國就沒有正式的軍隊,養了這么龐大的官僚系統,當然就養不起正規軍了。

  桓武推行健兒制取代軍團制,意既各地挑選少量平民健兒訓練,此為武士之前身,也促進了地方豪強的壯大。

  戰時,征召農夫組建的雜兵足輕當臨時工。

  倭人從來就缺乏反抗精神。

  治理倭土的難度遠遠低于治理中土。

  奴籍制度也是一樣。

倭人并沒有反對,甚至連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一絲反抗的聲音都沒有。

  只要一日三餐管飽,無論是在石見山佐渡島挖礦,還是去遼北筑城,倭人都無所謂。

  顯得特別順從。

  一如后世在美帝胯下享受凌辱。

  鑒于東瀛道的特殊地位,布政使的選擇上,李曄廢了一番心思,最終選派覃王李嗣周,還把丹波、若狹、丹后三地賜為他的封地。

  這些年李嗣周一直是潼關鎮將,但現在大唐一片太平景象,潼關的地位就不像之前那么重要了。

  李嗣周皇族出身,當年機緣巧合之下斬殺李思安,立有大功,這些年一直任勞任怨的守在潼關,該作出一些補償了。

  封出去是最好的選擇,留在長安,總會生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來。

  除了設立布政司、軍鎮司,李曄還設立了礦務監,置于皇莊之下,專司東瀛道的礦藏開采冶煉。

  而水軍的叫法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應該叫海軍。

  隨著大唐沿海各港口的迅猛發展,以及造船業的進步,接受了福建的船匠之后,揚州船廠已經能造出萬石大船。

  廣南、廣東的糧食都是通過海運輸送至江寧府,或是送往遼地,或是經由運河送入中原、河北。

  開海令下,沿海百姓逐漸走向大海,捕魚、尋珠、做生意。

  中土的書籍、佛像、木雕、衣飾,甚至鍋碗瓢盆,隨便弄到熊津、東瀛、遼東去賣,都能賺到錢。

  朝廷管控鹽鐵等貿易,但不禁止民間絲茶瓷的生意。

  不過這些東西沒有足夠的資金,根本玩不轉。

  民間的活力是無限的,只需要正確的引導。

  東海、南海、鯨海都變得繁忙起來。

  來而不往非禮也,大食人能來,唐人當然也能去。

  在朝廷的鼓勵下,唐人的海船遍及南洋諸國,一些大商團組建的船隊,已經從大食運回滿船的香料、胡椒、寶石等中土沒有的東西。

  利益之下,永遠不缺追隨著。

  泉州、廣州、福州的三個市舶司也賺的盆滿缽滿。

  僅去年收上來的稅賦,就有九百萬緡,并且還在逐年上升。

  西面對于絲茶瓷的需求似乎是無限的。

  民間海運如此昌盛,海軍戰船因此越建越大,投石機、弩機、弩炮都被搬上了戰船。

  李曄根據實際需要,設禁軍司、廂軍司、海軍司。

  大唐所有正軍,皆為禁軍,天子親軍。

  新設玄武、青龍、朱雀三支海軍。

  每軍各兩萬人,大小戰船五百艘。

  玄武鎮北面海域,包括渤海、鯨海等地,基地設在長門州。

  青龍鎮東面海域,巡防山東至流求海域,長江、運河也歸其巡防,基地設在福州。

  朱雀鎮南洋,以廣州、交州為基地,這也是未來大唐向外擴張的方向。

  廂軍司歸兵部管轄,主要負責地方的防務與治安。

  禁軍司、海軍司歸樞密院管轄。

  當然,現在的大唐,沒有能力掏出三支海軍。

  但框架可以定下來,人員可以慢慢培養,戰船可以隨后補充。

  有了這三支水軍,將大大加強對三遼、熊津、東瀛、流求、廣南的掌控。

  任何一地有事,三支海軍都能快速平亂,或者將禁軍的兵力輸送過去。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