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零六章 高原之戰(二)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邏娑川下,大軍云集。

  時吐蕃諸軍尚在猶疑。

  既然是聯軍,當初內部有很多裂痕,有人見唐軍兵少,不到萬人,要先擊唐軍。

  也有人見形勢不妙,生出后退之心。

  還有人覺得可以跟唐軍談談,畢竟他們名義上也臣服于大唐。

  聯軍主將額松贊一時不能決斷,他是山南地區最大的勢力,占據匹播城,此城乃吐蕃舊都,也是吐蕃興起之地。

  歷史上額松贊父子曾輝煌過一陣,后淹沒于部將兵變當中。

  時代的共通性就在于此,中土的大王們你方唱罷我登場,高原也是如此,甚至更為激烈。

  農奴的仇恨、教、派的爭執,王權的爭奪,最終讓高原再也沒有站起來的機會。

  聯軍亂做一團的時候,唐軍已然結陣。

  符彥超領百余重騎列陣在前。

  燦爛的陽光灑滿整個邏娑川,唐軍的銀甲蒙上了一層豪光。

  冷鍛甲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趨近完美,猙獰如鐵獸,又不失精美,馬上騎兵人人雄壯威武。

  符彥超長槊揚起,“兒郎們,破吐蕃就在今日!”

  “殺!”一百三十名河隴漢家健兒也舉起了騎槊。

  當年大唐最驍勇的將士在隴西。

  時過境遷,河隴漢家健兒在重歸大唐之后,變得更加武勇,這些人大多生于大唐收復河隴之后,沐浴著大唐的榮光,少年時便從軍,在牛羊肉與河隴雄風的滋養下,一個個威武健碩斗志昂揚。

  重騎緩緩而動,向最近的吐蕃軍沖殺而去。

  吐蕃軍一臉懵然,一百多人向四千人的陣列沖擊。

  這已經超出了他們可憐的認知。

  幾個吐蕃將領在陣前大笑,組織長矛手列陣。

  重騎漸漸加速,地面也隨著他們的沖擊而震動起來,殺氣如秋風一般肅殺。

  望著滾滾而來的鐵獸,吐蕃人終于驚慌起來。

  唐軍重騎挾雷霆之勢沖入敵陣,如狂風掃落葉一般,踩踏出一條血路。

  長槊居高臨下,隨意攢刺,戰馬橫沖直撞。

  吐蕃軍的長矛在冷鍛甲面前,紛紛斷裂。

  在唐軍眼中,他們的長矛幾乎不能稱之為矛,最多是長木棍上鑲嵌著一段鐵皮。

  裝備的差距太大。

  雙方的戰斗意志也不在一個層面。

  曾經的高原帝國,崩潰的不僅是國土,還有意志。

  而現在的吐蕃根本沒有能力與資格成為大唐的競爭對手。

  從重騎破入吐蕃軍松散的陣型當中,此戰就已經結束。

  李存審烏合之眾的評價并不過分,稍稍遇到挫折,吐蕃軍便四散而逃。

  在吐蕃將領的尸體掛在符彥超的長槊上時,吐蕃軍便徹底崩潰了,亂軍慌不擇路,互相沖撞、踐踏,逐漸波及其他軍陣。

  符彥卿指揮三千步卒掩殺。

  李存審領飛猿都押陣。

  聯軍的弱點便在于此,都想別人出生入死,自己保留實力。

  眼睜睜看著友軍被屠殺。

  唐軍兇悍給他們帶來了強烈的震撼。

  符彥超的一百騎左右沖馳,擋在前面的人馬俱碎,唐軍聲勢震天,吐蕃軍人人膽寒,空有三萬多的兵力,卻不敢接戰,紛紛后退。

  這一退,便大勢已去。

  李存審趁勢而進,驅兵掩殺,如狼群圍獵羊群,連破六座營壘。

  吐蕃人無處躲避,逃跑不及,紛紛跪地請降。

  李曄為吐蕃準備的這把劍,足足磨了十幾年。

  若不是張行瑾、楊崇本先后出問題,馮行襲病逝,吐蕃早已在大唐版圖之內。

  盛唐若沒有吐蕃掣肘,本可以達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李曄的盛唐若想西進,讓大唐文明走向世界,則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必須解決西南的吐蕃以及北面的契丹。

  李存審多年的壓抑在今日得到釋放,自從軍以來,大小百余戰,從無敗績。

  直到遇到了楊師厚的銀槍效節都。

  不過這場較量并不公平,楊師厚背后是大唐的全面支持,而他的背后只有猜忌。

  現在是他歸唐真正意義上一場大戰,也將決定此后在大唐的地位。

  戰場形勢一面倒,吐蕃軍比想象當中的還要不堪一擊。

  雄渾的號角不斷激勵著唐軍心中的豪壯。

  在出兵之前,宣教使已經將大唐吐蕃三百年仇恨灑進每一名唐軍的心中。

  復仇雪恥,男兒之夙愿!

  就在吐蕃完全崩潰的時候,邏些城的大門打開了。

  一支萬人步騎沖出城內。

  張行瑾深得唐軍先聲奪人的真傳,人未到,聲勢震天,城頭鼓聲伴隨馬蹄聲、喊殺聲,居高臨下,從西北面如浪潮一般涌來。

  所過之處,無論投不投降,盡皆殘殺之。

  興海軍的獰笑震動邏娑川。

  殺戮激起了他們的暴虐之心。

  而且張行瑾出戰的時機把握的恰到好處,唐軍激戰兩個時辰之后,已然力竭,氣勢大不如前。

  天時地利皆在掌握。

  這一次不僅符彥卿,就連驍勇的符彥超也心生懼意。

  有部將建議李存審暫退吐蕃營壘之中,結陣自守,以待敵軍勢衰。

  李存審踏馬在前,大笑道:“賊人虛張聲勢而已,是自尋死路,今我軍攜大勝之威,天下無不可破之軍!今若后退,賊勢必高漲,我軍必敗!”

  遂自引飛猿都列陣在前,又傳令符彥超、符彥卿靠攏。

  父子三人皆在前陣,直面滾滾而來的賊軍。

  唐軍將士皆為其勇烈動容,諸軍奮力向前。

  兩股洪流撞在一起。

  符彥超力戰在前,身披十數創,兀自不退。

  符彥卿組織甲士列陣前推,硬撼賊軍。

  一場慘烈的廝殺展開。

  張行瑾這么多年大有長進,如果是六年之前,說不定能擊敗符家父子。

  可惜現在的興海軍不是當年,很多人已經老邁,意志也在松懈之中。

  跟吐蕃聯軍打,并不能提升他們的水平。

  反而在無窮無盡的廝殺中日漸衰弱。

  “賊人虛張聲勢,兒郎們,雪大唐三百年之恥,就在今日!”戰爭最激烈的時候,李存審振臂而呼,催動戰馬,奮勇向前,長槍寒芒吞吐,銀光電轉,血肉橫飛。

  李存審跟隨李罕之,曾多次與秦宗權的蔡軍大戰,投歸李克用,征赫連鐸、討李匡威,沖鋒在前,親冒矢石,率軍死戰,血流盈袖,身體取出的箭簇一百多個,還以此勸誡諸子,家業不易,戒奢戒侈。

  歷史上在周德威隕落胡柳坡之后,成為河東首將,位在李嗣源、李嗣昭之前。

  今日之戰,雖然艱辛,但比當年大戰秦宗權差太遠了。

  有如此老將,唐軍不在驚懼,身體里重新涌起力量。

  “殺、殺、殺!”

  喊聲直沖蒼天雪峰。

  這是一場意志的較量。

  很不幸,興海軍的失敗是注定的。

  在瘋狂沖殺半個時辰之后,興海軍頓時就泄氣了,他們在唐軍中本來就是二流的存在,心中對唐軍存在深深的敬畏。

  符氏父子三人在陣前廝殺,唐軍死戰不退,已經喚醒了他們心中的恐懼。

  大唐像一座大山壓向他們的心頭。

  而他們的將軍——張行瑾與賴力在后方壓陣,手下精銳漢軍,一個都沒有投入。

  他們的佛主——陸論藏在城頭坐山觀虎斗。

  這本來就是一群各懷鬼胎的烏合之眾。

  又怎敵得過唐軍的眾志成城?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