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零四章 王氏實力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在李祐大婚后,進攻倭國之事基本敲定。

  王審知出動水陸大軍十五萬,進攻四國地區,朝廷出兵三萬從對馬海峽攻九州,南北夾擊,掃平倭西,然后合軍長驅直入,挺進平安京。

  為了表示誠意,王審知獻軍俸一百萬緡,糧草三萬石,支援大唐。

  有了這些錢糧,大唐前期的軍資算是夠了。

  只要能在倭國打開據點,廣東道、淮南道的糧食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運上去。

  不過福建的實力令李曄咋舌不已,暗道王審知果然財大氣粗。

  福建也就六州之地,被王審知經營了近三十年,居然就能掏出十五萬大軍。

  這要是跟大唐死磕,加上海上勢力,夠李曄喝一壺的。

  在皇城司密報之后,李曄才得知王審知為了這一戰,把全部家當都壓上了,廣募東海群盜,連大食商隊的護衛也招募了,承諾他們可以肆意劫掠。

  最奇特的是王審知的水陸大軍中,還有七千倭人海賊。

  看來帶路黨不止是中土的特產。

  其實想想也是,后世倭人在美帝面前,不也是畢恭畢敬的嗎?

  大唐的三萬大軍,主力是劉知俊的兩萬天策右軍,顧全武水軍為輔。

  三萬大軍,又有王審知支援,大大減輕的朝廷的負擔。

  兵貴精而不貴多。

  天策右軍步軍為主,有少量重騎,正適合九州島的多山地形。

  歷史上蒙古人推不進倭國內地,其實也是受了地形限制,蒙古騎兵不擅山地作戰,在正面擊敗倭人之后,卻無法突破九州島崎嶇的地形,進入其腹地,所以才打不開局面。

  秋收之后,李巨川與劉知俊回返長安,李禔留在福州負責溝通、后勤,以及隨之而來的接管福建全境。

  “這些年你束手束腳,到了倭國,可隨心所欲!”李曄特意強調。

  李巨川、劉知俊都是一愣,話中的意思聽明白了,但卻不明白李曄的仇恨從何而來。

  畢竟李曄算是個仁君,至少對大唐百姓不錯。

  倭人這兩百多年來,也還算老實,跟大唐的關系也不錯,派遣唐使,全面唐化,高僧空海引密宗真傳入倭土,名臣晁衡仕唐五十載,都是一代佳話。

  但李曄深知這只是表象。

  倭人是有長處的,特別擅于學習,也特別會隱忍。

  所謂忍術、劍道,不就是各種偷襲嗎?

  在地緣上,它是中土永恒的敵人。

  一旦它強大起來,刀鋒肯定對向海之彼岸。

  劉知俊眼神大亮,“末將領命!”

  李巨川道:“王審知若取倭國膏諛之地,王氏將興。”

  李曄笑道:“倭國雖然腐朽,但還是有一戰之力,王審知若是占了平安京,滅倭國王室,倭人難道不會找他報仇?”

  在李曄看來,倭軍不足為慮,早已腐化,沒有多大戰斗力。

  關鍵在于地方豪強與莊園主,他們有一定的實力,倭人向來驕狂,自會容忍京城落于外人之手?

  大唐只要占據倭西的九州,加上對馬島、壹岐島為跳板,便可對王氏形成威懾。

  王審知先站住腳再說其他。

  歷史上倭人能入侵中土,要么是中土大亂,要么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這個時代,他永遠沒有這個機會。

大唐不是歷史上的大宋,也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不是白山黑水里崛起的土匪,李曄有信心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里,把海洋灌入大唐的基因中。

  其實華夏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陸地民族。

  那是滿清自己的帽子,他們閉關鎖國。

  東吳便有大臣巡視南洋,隋煬帝也搞起了海軍,攻打流求。

  至于大唐,兩百年來,沿海興起的港口城市便是證明。

  “將士們可有怨言?”李曄問道。

  這才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圣人安心,兒郎們為國征戰,怎會有怨言?”劉知俊道。

  話雖然這么說,但將士們心中怎么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上下同欲者勝,國家開疆拓土,將士一個個出生入死卻一無所得,太說不過去了,“倭人子女錢帛,任爾等取之,朕只要土地!”

  李曄記得九州薩摩藩就有一座大金礦,品質高,易開采。

  對如今的大唐來說太重要了。

  “末將待兒郎們多謝圣人!”劉知俊的所有束縛都被打開。

  三條軍紀再無約束力。

  剩下的就看他劉知俊的刀子狠不狠。

  李曄伐倭的密令下達,天策右軍諸將皆大喜,全然沒有將要大戰的緊張感,一個個喜笑顏開的跟父母妻兒告別。

  當初淮南系在新羅發了一筆橫財,軍中無人不知。

  李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合理的利益可以接受,沒有利益的激勵,將士們憑什么去玩命?

  歷史上的大航海時代,不也是利益主導的嗎?

  在這時代,倭人根本就沒入大唐的眼。

  當年劉仁軌白江口一戰盡滅倭國精銳,倭人舉國震驚,又是修長城,又是遷都的,一片風聲鶴唳,豈料大唐根本就沒看上他們。

  不過這也導致大化革新向全面唐制轉變。

  兩萬大軍出征,也不至于動搖國本,大唐也負擔的起,朝臣也就沒有多少怨言。

  這么多年,他們早已習慣了李曄的思維方式,盡力執行就行了。

  這也是開國皇帝的特權,想打哪兒就打哪兒。

  在他們眼中,李曄無疑是英明神武的。

  每次決斷也沒令他們失望。

  出征大軍將在萊州集訓到明年春暖,九月之后,便是對馬海峽的颶風期,而十一月之后,天氣轉寒,不利征戰。

  顧全武的水軍已經出發,掃蕩對馬海峽附近的海賊,偶爾也與九州豪強發生沖突,但都在可控范圍之內。

  只要亮出大唐旗號,倭人們客客氣氣。

  這時代的倭人對大唐崇慕中帶著恐懼。

  白江口一戰把他們徹底打疼了。

  心理優勢在唐軍。

  王審知則不講武德,以海賊侵擾倭國南部沿海,洗劫城池。

  倭人大懼,但醍醐倭王不為所動,專心禮佛飲宴,國中大事全都托付藤原氏,此時藤原時平新死,藤原忠平攝政,對地方的控制力更弱,更加不敢輕易出兵,海賊只要不沖進平安京,他們自然也不會管。

  反倒是地方莊園主,積極組織武士,守衛地方,向倭人朝廷表達不滿。

  藤原忠平以天皇的名義向大唐派出使者,請求約束沿海。

  李曄連見他們的興趣都沒有。

  為了配合唐軍的攻勢,李曄帶著親衛都與黑云長劍都下升州。

  順道巡視江南諸道。

  太子李祎留在長安監國。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