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鼓作氣

第(1/2)頁  在大唐攻滅新羅之后,弓裔才終于意識到巨獸已經在降臨在身邊。

  不過此時的弓裔狂犬病徹底發作,常頭戴金幘,身披方袍,以長子為青光菩薩,以季子為神光菩薩,凡說出口的話,都定為“佛經”,要國人誦讀。

  國人但有不滿,即被鐵錐活活打死,或以三尺燒紅鐵杵刺人下部,其妻康氏直言進諫,被弓裔施以此刑。

  于是上下怨叛,人心離散,豪強并立而起,不聽弓裔調遣。

  即便沒有大唐到來,其統治也將在兩年后崩潰。

  王建攻渤海國南海府,是其最后的回光返照。

  摩震跟新羅不同,有大量漢人,其文士豪強也是有中土傳承,或曾在大唐求學,或為當年唐軍后裔。

  連最大的豪強王建也聲稱先祖來自中土。

  唐軍將要北伐的消息傳開,士民皆暗中與唐軍往來。

  但鑒于慶州發生慘事,豪強態度并不積極。

  徐溫的一萬徐州軍在春暖后抵達光州,與顧全武合軍北進。

  弓裔派遣部將洪儒、裴玄慶、申崇謙、卜智謙四騎將領兵三萬,征發國內青壯民夫四萬前來應戰,號稱二十萬大軍。

  自己則在國中繼續安心研修“佛法”。

  四將趕赴前線,見唐軍水陸并進,兵力雖少,但氣勢如排山倒海,十余天,接連攻破全州、清州、尚州,摩震軍震恐,將生懼意,兵無戰心,軍中流言四起,青壯紛紛逃散。

  時顧全武、徐溫正面推進,李祎從尚州抄其后路。

  四將不敢迎戰,一路后退,逐漸將都城鐵圓暴露出來。

  情知弓裔必亡,遂引軍北遁,與南海府王建匯合,推王建為主。

  唐軍輕松圍困鐵圓。

  有慶州的先例在,全城人心惶惶,害怕唐軍屠城,倒也積極防御。

  弓裔巡視城墻,妄言以請示佛祖,不日將有百萬金剛羅漢助陣,勸國人不必驚慌,乃令僧人在城墻上日夜誦經念佛,規定每隔一個時辰所有人向天禱告,欲以虔誠感動蒼天。

  凡有違逆之人,當即在城墻上活剖之,以震懾人心。

  唐軍還未攻城,城上便亂作一團,原本的抵抗之心迅速煙消云散。

  城中能戰之軍都被四將帶走,兵力空虛之極。

  唐軍猛攻三個時辰,弓裔的百萬金剛羅漢始終未到,鐵圓城遂被攻破。

  不過弓裔到底是個狠人,領千余甲兵與唐軍巷戰,城中大亂,給唐軍造成不小麻煩。

  顧全武出身佛門,有慈悲之心,原想安撫百姓,卻不料城中火起,隨之而來的是大亂,諸豪族們擁護院抵抗,賊人趁機放火搶劫。

  只能下令肅清全城。

  唐軍一擁而入,見持兵刃者皆斬。

  鐵圓城人頭滾滾,慘呼聲震天。

  唐軍士卒早已有了經驗,百姓都被刮的干干凈凈,沒有油水,徑直沖向官宦富戶之家。

  弓裔戰至力竭,兩個兒子都戰死了,居然腆顏向唐軍投降。

  等到大亂平息,城中凄慘無比。

  顧全武受到李祎啟發,知道了皇帝信箋中不拖泥帶水的意思,顧不得什么慈悲心腸,盡斬城中豪強、官吏、將領,以絕后患。

  為平息摩震百姓的怨氣,將弓裔腰斬于市。

  弓裔算是滅亡了,但事情并沒有終結。

  王建于南海府重振旗鼓,收納渤海、摩震殘軍,取漢、朔、溟三州,擁軍七萬進抵平壤,立即向大唐朝廷與顧全武派出使者,承認大唐在半島上的利益,愿為大唐藩屬。

  比起弓裔,王建是更合格的對手,能征善戰,深得摩震士民擁戴。

面對氣勢洶洶的唐軍,王建奉行積極防御之策,與臨津江沿線布置重重防御,初步穩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住了陣腳,也穩定了人心。

  唐軍高歌猛進之勢為之一滯。

  而此時惡唐軍該出的氣出了,該發的財發了,將士皆有倦怠之心,又見江北旌旗鼎盛,大不同之前甄萱、弓裔,漸生畏戰之意。

  屢次進攻,皆不能突破臨津江防線。

  顧全武與李祎、徐溫合議。

  徐溫坦言:“陛下集結五萬大軍渡海而來,不單是為了新羅尺寸之地,也是為了鞏固對遼東的攻勢,若止步于此,無顏面見陛下。”

  萊州水軍與福州水軍發了財,但徐州軍兩手空空,鐵圓城早被弓裔禍害的不成樣子,油水不多。

  不管皇帝出兵半島的決斷多么偉大多么正確。

  底層將士感興趣的仍是自己的利益。

  經過利益捆綁才是最緊密的,為將之道不過因勢導利而已。

  李祎道:“我軍西來,利在急戰,今若裹足不前,王建一日強過一日,非常之事當行非常之法,可招募軍中勇者,猛將甲士決死在前,將軍督戰在后,一鼓而破之。”

  戰爭考驗將士的意志,也考驗將領的決心。

  除了剛剛登陸半島,中了甄萱的誘敵之計,基本所向披靡。

  仗太順了,心就不齊了。

  人一旦有了錢,就會貪生怕死一些。

  顧全武道:“殿下所言甚是,三軍倦怠,皆是本將之責。”

  于是選募軍中勇士,得甲士三千余人,以李祎督戰,徐溫為中軍,顧全武披堅執銳,領親兵與甲士同進。

  唐軍戰心終于恢復過來,想起除了錢財,還有功勛。

  臨津江南岸戰鼓轟鳴。

  鮑君福領戰船擊潰王建水軍,顧全武趁勢渡江。

  北岸之軍見只有四千人,不以為意,只當是來送死,這些天的接觸,也基本摸清了唐軍的戰力,大部分覺得不過如此。

  申崇謙、卜智謙兩路各萬人列陣于后,只等唐軍渡江,欲全殲這股唐軍,打破對唐軍的恐懼,提振國內士氣。

  唐軍一渡江,立即結陣,申崇謙、卜智謙揮軍掩殺。

  兩軍攻勢極為兇猛,也著實體現出王建的不凡,能讓原本破膽的軍隊重新燃起戰意。

  五百余重騎兵踐踏地面,身后跟著成千上萬的步卒,如潮水一般涌向唐軍陣列。

  臨津江兩岸無數雙眼睛看著。

  王建才是半島上真正的英雄,樸景輝、弓裔、甄萱不過是土雞瓦狗。

  但若論英雄,又怎比得過中土?

  古往今來,中土英雄人物如浩瀚星辰,冠絕蒼穹之下。

  所以華夏才能屹立于東方大地。

  顧全武世之雄者,徐溫一代梟雄,李祎亦是當時之英,諸如劉存、鮑君福勇武者,如過江之鯉。

  重騎撞在步軍鐵陣之上,血肉橫飛。

  唐軍步陣一步不退,缺口立即有后隊補上。

  在五百重騎沒有挫動唐軍陣腳時,這場戰爭的勝負已經分曉。

  潮水再洶涌,也無法撼動磐石。

  慘烈的廝殺,讓新羅人見識到真正的唐軍威武。

  能被稱為勇者,當然是經歷了重重血戰。

  人命仿佛麥子一樣被收割,一層又一層。

  岸上的鮮血流入江中,染紅了江水。

  顧全武立于陣中,指揮若定,不時射殺敵軍將佐,危急時,親自持劍戰于前陣。

  唐軍的血勇被徹底喚醒。

  徐溫趁機在江南激勵士卒,“國家上將尚不惜命,爾等有何臉面貪生怕死!”

  士卒皆為之感召,紛紛渡江擊敵。

  唐軍聲勢大振。

  王建苦心構筑的江北防線頓時崩潰。

  是役,申崇謙、卜智謙被斬于陣中。

  洪儒、裴玄慶欲救援,為亂軍沖擊,兵敗如山倒。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