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唐興兵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李祐攜耶律剌葛而歸。

  莫咄也趁機攻打了周邊幾個不聽話小部落,收攏其眾。

  只一個月時間,可敦城就大變樣了,人馬沸反盈天,帳篷如滿天星辰。

  漠北黠戛斯部落都響應莫咄的號召,前來會盟。

  蒙兀人也派來了一支五千人的騎兵。

  兵力仍是有些單薄,不過此時朱友謙領著三千本部精銳進入草原,人人鐵甲,再配以涼州大馬,威武不凡。

  有了這支人馬,極大增加了李祐的話語權。

  莫咄與烏爾沁鼎力支持,李祐毫無疑問成了盟主。

  諸族聯軍共三萬七千人。

  別看兵力不多,各種頭領卻是出奇的多。

  李祐熟讀兵法,自然知道這種聯軍戰斗力極為低下,令出多門,號令不齊,各懷心思,一遇到苦戰,說不定就一哄而散了。

  當下以大唐皇子與盟主的名義,抽調各部勇士,組織一支新軍。

  莫咄沒話說,耶律剌葛不敢說,其他人只能答應。

  李祐親自挑選身體健壯、性格憨厚之人,得四千三百眾,與七百唐騎合為一軍,號為狼騎,其中一千兩百人出自耶律剌葛的契丹軍,耶律剌葛欲哭無淚,蒙兀兵中挑選了一千七百人。

  烏爾沁直接把可敦城里最后的家當全部拿出來,供給狼騎。

  莫咄看了都肉疼不已。

  李祐還自作主張的給自己封了個狼騎軍指揮使,烏爾沁為副指揮使。

  黠戛斯的盔甲終究比不上大唐冷鍛甲,于是寫信一封送到長安,請他的皇帝老爹送點好裝備與錢糧。

  草原沒用因此而風平浪靜。

  李祐與烏爾沁帶領狼騎四處出擊,攻打不聽話的部落,擄掠人口與牛羊。

  每有斬獲,必與部眾同享。

  狼騎軍戰斗力迅速成長起來,令行禁止,如臂指使,士卒皆歸心,稱李祐為郎君、烏爾沁為娘子。

  漠北迅速被整合起來。

  突厥、達怛、室韋、吐谷渾、黠戛斯、回鶻逐漸融合成一個新部落。

  可敦城逐漸恢復元氣。

  三個月之后,草原寒風呼嘯中,長安的輜重也送來了。

  浩浩蕩蕩的車隊,送來六萬石糧食與所需的裝備。

  可敦城歡聲震天,對他們而言最難熬的就是冬天,有了中土的物資支持,這個冬天便不再難熬了。

  當狼騎軍穿著大唐精良盔甲,軍容鼎盛的出現在可敦城下時,李祐的威信達到了頂峰。

  草原向來以實力說話。

  沒有強大的武力,就不足以震懾人心。

  與糧食裝備一起到來的還有大唐朝廷的任命,耶律剌葛為昌義郡公,莫賀弗為蒙兀都督,明義郡公,莫咄為漠北都督,瀚海郡王。

  莫咄、耶律剌葛大喜,這代表他們被中原王朝接受。

  兩人其實同病相憐,沒有大唐的支援,他們很難在草原上站住腳。

  莫咄雖為黠戛斯可汗,但實力衰弱的可憐,遠沒有當年十萬鐵騎南下擊滅回鶻汗國的霸氣。

  至于耶律剌葛,能有容身之處就不錯了,現在混了個昌義郡公,也算不錯了。

  歷史上此君如喪家之犬,先投李存勖,李存勖不厚道,大概是為了羞辱阿保機,收為養子,把他跟阿保機的輩分弄亂了,后剌葛投奔朱梁,李存勖滅梁之后,殺其全家。

  漠北苦寒,盛唐之時都不能完全占據,更何況現在,所以扶植代理人是最明智的選擇。

  而虛弱的黠戛斯正好為大唐所用。

  兩邊還沾著親戚。

  當年昭宗聽了張浚的忽悠,鐵了心跟李克用過不去,集合天下藩鎮圍攻李克用,向吐蕃、吐谷渾、黠戛斯都下達了詔令,黠戛斯人和吐蕃人合軍十萬攻克遮虜軍,斬李克用部將劉胡子,不過當時的李克用正處在人生的巔峰,一邊令李存孝按著張浚打,一邊擊敗赫連鐸、李匡威與黠戛斯聯軍。

可以說大唐三百年,黠戛斯是最友善的草原部落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大唐的任命也提升了莫咄的威信。

  漠北軍事聯盟得以更加穩固。

  長安。

  李曄看完漠北的各種匯報,心中只有苦笑。

  莫咄都這么明顯了,烏爾沁都這么主動了,這傻小子似乎還懵懵懂懂,或者是在裝不懂。

  幸虧李曄是后世穿越者,沒有什么禮法約束。

  再說李祐也到了適婚年紀。

  大唐男子十五便可成婚,宗室子弟十八,他年紀也到了。

  裴貞一還特意為李禔挑了韋氏女。

  李曄沒有反對,世家大族總要找個靠山,不找李禔,說不定就要找李祎、李柷,總之他們不攀附點什么,總覺得沒有安全感。

  而如今的大唐,在寒門逐漸崛起、武營逐漸壯大的形勢下,唯一的優勢也就是書香傳承。

  想如當年牛李黨爭一樣攪動朝政,顯然不可能了。

  現在的大唐朝廷一切以政績說話。

  無論是誰,不可能平步青云。

  韓延徽、宋齊丘都是到邊地歷練了四五年才出任地方大員。

  世家子弟就算金榜題名,也要從地方做起。

  治國首在治吏。

  朝廷政策再好,沒有清明的吏治,地方歪嘴的和尚總能把經念歪,總能找到缺口。

  宣教司與皇城司一明一暗,評估監控地方,地方官員也不敢亂來。

  地方也因此快速恢復生機。

  有些縣令甚至直接下到農田,以此鼓勵耕種、生產。

  這個時代的儒家還沒有腐化,也沒有被理學禮法限制死。

  李祐在草原的表現,超出了李曄的預期,已經能獨擋一面了。

  李祎在百濟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兩人的羽翼都逐漸豐滿起來。

  差不多就要進入決賽了。

  而在此時,渤海國終于撐不住了,黑水靺鞨攻入腹地,燒殺劫掠,生靈涂炭,扶余城沒有后方支援,也扛不住阿保機的重兵進攻,為其攻破。

  渤海國已經敲響滅亡的喪鐘。

  “差不多了。”李曄在天心閣中伸了伸懶腰。

  半島還沒攻陷,漠北還差些意思。

  不過時不我待,不可能什么都等你準備好再打。

  “令徐溫本部萬人渡海,掃平新羅,長安各軍向幽州聚集。”李曄發下詔令。

  想了想,覺得漠北兵力始終有些單薄,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不護犢子肯定不行,他弄出的狼騎軍,在李曄眼中屬于小孩子過家家。

  漠北沒有真正的戰力肯定不行。

  “調李嗣源河東精騎八千協助漠北。”

  臨近出征之時,李曄心血來潮,把郭崇韜也帶上了。

  修養了兩年,也該為大唐出出力氣了。

  自從李存勖死了之后,郭崇韜就一直稱病不出。

  一副忠臣不事二主的烈女模樣。

  李曄也沒管那么多,不管他是裝樣子還是玩真的,直接霸王硬上弓,八抬大轎把他從府中抬出來。

  這么一個戰略人才,當然不能爛在家里。

  凜冽的寒風中,李曄帶著長安十三萬大軍向幽州行軍。

  無數將士與家人告別。

  長安百姓在初雪中出城送別。

  裴貞一、李漸榮也在城樓上相望,觸動了李曄心中最柔弱的那一根弦。

  帝王家也是有情義的。

  挑這個時候,正是為了讓將士們適應適應寒冬。

  以后的遼東只會更加寒冷。

  此次出戰,大唐名將悉數出動,楊師厚、高行周、劉知俊、朱瑾,李承嗣與史儼在幽州等待。

  周云翼去了太原,以備不時之需,國中也需要大將鎮守。

  萬一戰事不利,后方冒出一個楊玄感,弄不好李曄就成了隋煬帝。

  并非李曄沒有信心,而是習慣性的作最壞準備。

  此次出兵,不僅要解決契丹,還要解決整個遼東問題,包括渤海國、黑水靺鞨、半島三國。

  畢其功于一役,才能最大限度節省國力。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