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四十五章 四方形勢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戰火消弭之后,關東的生產力便爆發出來。

  淮南、江西、浙東、荊襄、山東成了大唐產糧重地,老天爺這兩年也給面子,風調雨順,農社、皇莊組織開墾,糧食產量比去年翻了一倍。

  大亂之后必有大治,此言不虛。

  唐末的各種矛盾都得到緩解,土地被釋放出來,大量一貧如洗的百姓分得土地。

  如果勞動力富足,還可繼續開墾。

  新開墾的土地免賦一年,在官府開具田契之后,就成為自己的財產。

  而原本屬于兵頭的土地,全部被收入皇莊之中。

  退役或者傷殘的將士,可在皇莊、農社中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盡管被清流們說成是與民爭利,李曄也堅定的推行皇莊制,這是大唐的基本盤,即便不收稅,也能保證唐軍的口糧。

  張承業建議恢復運河,重建義倉體系。

  自秦漢以來,便有國家糧倉,隋唐更是注重倉儲,瓦崗寨能崛起便是占領了大隋的黎陽倉,然后招兵買馬。

  目前而言,整個京畿地區人口四百萬上下,只要不出現持續性旱災,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還有南陽平原、興唐府、漢中三地的支持,每年還能存下十萬石糧食。

  當然,僅僅是目前,長安是大唐帝都,每年都在吸納各地人口。

  不算興唐府、陜虢、唐鄧、朔方,李曄預計關中人口承受的極限差不多是五百萬左右,超過這個數字就要出現各種矛盾。

  靠淮南、江南輸血,也不是長久之計,一旦中原、荊襄發生動亂,關中就會出現饑荒。

  李曄覺得差不多考慮營建燕京了。

  歷史的發展總是充滿必然,自唐以后,中土王朝東移不是沒有道理的。

  關東的發展超過了關中,若大唐自封于關中,那就真是跟天下大勢過不去了。

  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不過長安作為帝京的存在,仍有重大意義。

  關中不可棄,河隴不可棄,西域更不可棄。

  “修糧倉就不必了,勞民傷財,大河南北的糧食向幽州囤積,長江南北的糧食向長安、洛陽輸送。”糧食豐足,人口自然就增長了。

  這么多年的鼓勵生育,蜀中、荊襄、關中三地最先迎來人口爆發。

  大量十幾歲的少年、青年成長起來。

  只要在官府登記,便可減免一成的田稅,領一頭豬仔或者羔羊,這令很多人家都愿意生養。

  在古代沒有嬌生慣養,長到五六歲就是家中的勞力。

  河隴畜牧業的發達,令中土也享受到好處,每年有耕牛和駑馬通過農社輸送到中土,關中的普通百姓家也能見到馬匹,關中百姓買不起耕牛,可以到農社租借。

  除了耕牛,鐵制的農具也投入使用。

  減輕了農人負擔。

  以前沒有耕牛鐵犁,一個三口之家能耕種二十畝就是牛人了,有了工具,能耕種五十畝。

  李曄解放生產力,也最大程度釋放民間活力,百姓可隨意經商,除了天賦,地方官府不得隨意征收雜稅。

  苛政猛于虎,苛捐雜稅能令無數人家破人亡。

文人們好不容易登上舞臺,自然會珍惜自己的前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程,除了背景深厚的世家文人,寒門子弟與武營子弟都還算清廉。

  皇城司就像一把懸在他們頭頂上的利劍。

  皇城司與宣教司的觸角也延伸到地方,知縣、知州們不再是土皇帝。

  李禔檢舉裴庭、裴寬,也算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裴家人都保不住,更何況其他人?

  沒有戰爭與苛政,大唐總體上是欣欣向榮的局面。

  周邊各國都遣使來朝,倭人重新派了遣唐使。

  作為后世人,李曄心中始終有過不去的坎。

  倭人的來意也并不單純,告了王審知一狀,說王審知伙同海寇,劫掠九洲、四國等地,擄掠人口、金銀,罪惡滔天,罄竹難書,要李曄嚴加懲辦,還遞交了醍醐天、皇的國書。

  言辭倒是恭敬,但恭敬中又能看出些許傲氣。

  此時的倭國正處于平安時代,吸收了三百年大唐的文明成果,國力得到長足進步。

  李曄是天子,小本子自稱天、皇,這不是白占便宜嗎?

  也足見他們的狂妄。

  倭人來之前,應該是做足了功課,知道王審知屬于地方割據勢力,跟大唐有本質矛盾,來個借刀殺人。

  倭國使者的到來,也將倭島納入李曄眼簾中。

  西方能從內卷的循環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他把目光放到了海洋。

  大唐若想從內卷的怪圈中走出來,必須看向海洋。

  地緣態勢上,倭島自古至今都是華夏的絆腳石。

  倭人向北,可以半島為根基,圖謀遼東。

  倭人向南,便是中土最膏諛的腹地。

  李曄的大唐陸權也要,海權也要!

  也許這代人無法完成,但李曄要把基礎打起來。

  其實一個國家能走到什么高度,關鍵在第一二代引路者的眼界與水平。

  趙大玉斧一揮,這不是我的,那不是我的,云南、安南全都不要,朔方、河隴也沒了。

  趙二搞暗斗搞女人,個中翹楚,其他的就算了…

  所以,李曄個人覺得漢武帝算是天縱奇才了。

  至于倭人使者,李曄交給李巨川處理。

  眼下,李曄關心的唯一問題就是顧全武的海軍了。

  未來能不能和平解決福建問題,就看他給不給力了。

  甚至以后進攻遼東,他這一路水軍作用也非常重要。

  只要能提升戰斗力,朝廷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浙東宣教司的評價是初具其形。

  幾場剿滅海寇的戰斗,打的有聲有色。

  華夏有近兩萬里的海岸線,盡管歷代王朝都忽視海洋,但沿海百姓卻重視,唐末大亂,不少人出海討生活,海面上飄著的其實大部分是中土人,還有半島人,以及大食人。

  除了顧全武,李神福也在萊州組建海軍。

  以備征伐遼東之用。

  阿保機或許意識到時間的急迫性,開始猛攻渤海國。

  這一次再無保留,連漢人也投入攻城之中。

  扶余城搖搖欲墜。

  大諲撰征發全國青壯,向北方深山老林中的靺鞨求援,也向大唐求救。

  渤海國也是靺鞨人建立的國家,跟大唐淵源甚深,高句麗倒了,獲益最大者其實就是靺鞨與契丹。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