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三十四章 冥頑不靈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成德這么猖狂的另一大原因是因為昭義。

  皇帝下令討伐沁州張從武,唐軍要取道昭義。

  任誰也沒想到,這個時候的昭義節度留后李繼韜居然拒絕了。

  不僅拒絕了,還阻斷壺關、玉峽關、虹梯關等太行山西北的關隘。

  李繼韜弄完之后,立即向李曄上了奏表請罪,說什么昭義情況特殊,大軍過境,士民皆有恐懼之心,還希望皇帝收回大軍,沁州交給他討平就行了。

  而這個時候,博州朱漢賓直接動手,攻打滄州,也是打著為大唐收復故土的旗號。

  人在魏州的李曄,感覺無比郁悶。

  難道這些兵頭都不怕刀子?

  或者說濮州的殺雞儆猴完全沒效果?

  歷史上的李繼韜在李嗣昭死后,就是反復橫跳,先投奔朱溫,后拉攏契丹為外援,一直跟李存勖對著干,動不動就給李存勖兩肋插刀。

  這樣的人所謂歸唐又有幾分誠意?

  不見棺材不掉淚!

  當然,以大唐如今的制度,他們也很清楚,不會再容忍他們割據地方了。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斷了他們權力,更是滔天之仇。

  他們投奔大唐不過是一個幌子。

  而河北的形勢跟山東、中原有本質區別,大河之南的藩鎮其實早已被朱溫削平了,朱溫是什么人?能動刀子絕對不廢話。

  所以唐軍擊滅汴梁之后,順手接受了朱溫的成果。

  但河北老牌藩鎮,士民早已習慣于跟大唐對抗,從而取得利益。

  李存勖完成了軍事占領,仍是遵循藩鎮舊制,換來他們暫時的臣服。

  不過,他們顯然低估了李曄的決心。

  濮州既然不能震懾他們,李曄只能再次舉起屠刀!

  和往常一樣,李曄還是再給他們一個機會,下令河北、河東、河中所有兵頭、藩鎮,全部來魏州見駕,不至者,以賊待之!

  使者從魏州而出,奔向河北各地。

  李曄在魏州不慌不忙的磨著刀。

  大河之南的物資源源不斷運到魏州,為下一次大戰作準備。

  半個月之后,河北大地上有了動靜。

  居然是朱漢賓第一個收手,領幾十騎就奔來魏州,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痛罵朱溫,頭磕的咚咚響,說自己以前眼瞎,認賊作父。

  能來就說明還有救。

  李曄也不扶他,等他磕的滿頭血,頭昏眼花時,才安慰幾句。

  接著便是李克寧,一把年紀了,從絳州快馬趕來。

  李曄隆重的招待,封其為長平郡公,檢校司徒,榮寵冠絕一時。

  李存勖死后,河東最有聲望者其實就是他。

  有錢有糧有兵,還有地盤,又是李克用的親弟弟,在河東功勛卓著,支持者甚重。

  除了這兩人,一些州縣牙將猶猶豫豫的也來了。

  不過符習、李繼韜始終沒來。

  太原李存霸也沒來。

  而這個時候,澤州又跳出一個趙在禮,起兵三萬,呼應李繼韜。

  李繼韜、趙在禮、張從武、符習四人立即結盟。

  聲勢頗為浩大,號稱二十萬大軍。

  都這個時候了,李繼韜還上表李曄,絕無反叛之心,希望皇帝不要逼人太甚。

  李曄一陣冷笑,這些人蹦跶出來也好,省著以后大軍退了,他們又鬧騰。

  河北叛亂風起云涌,其實也是濮州之事刺激到了他們。

  不過李曄的決心不容更改。

  藩鎮作為舊時代的產物,到了如今,絕不能起死回生。

  不管它曾經多么適應當時的潮流。

  李曄的天下就是一寸一寸從節度使們手中奪來的。

  現在也是如此。

  要鑄就一個新的大唐,就不能有僥幸心理,沒有被大唐刀兵犁過的土地,就不會成為誕生盛唐的沃土。

  十天之后,劉知俊、李神福、徐溫等大軍云集魏州。

  連李禔、李祐也來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敬酒不愿吃,就只能吃罰酒了。

  李曄以魏州之資財犒賞三軍,魏州城外歡聲震天。

  大饗士卒之后,以劉知俊、徐溫揮軍進伐成德,李神福掃蕩義昌、平盧,令朱友謙、李祐領兵兩萬支援高行周攻打昭義。

  李曄統領五萬神羽軍與李嗣源部坐鎮魏州。

  別看四鎮鬧得挺大的,動了真格,全都如土雞瓦狗一般。

  李存勖的十萬精銳都被剿滅了,更何況他們?

  四鎮之中,也就李繼韜的昭義軍有些本事。

  這些人原本是李嗣昭麾下的義兒軍,跟隨李克用經歷了重重血戰。

  也是李繼韜敢跟李存勖和李曄叫板的底氣。

  但再強的軍也要看在誰手中。

  李繼韜跟他老子李嗣昭比起來,肯定差多了。

  高行周一戰破磁州,揮兵向西,兩日破玉峽關,三日破壺關。

  李繼韜大懼,向澤州求援。

  趙在禮也是這亂世中的滾刀肉,先事劉仁恭,又跟隨劉守文,后投李存勖,在河北滾來滾去,身邊聚集了一群亡命之徒,頗像當年李罕之,天生反骨。

  向來自持悍勇,在李存勖麾下,重征暴斂、強行搜刮、民不堪命,百姓稱之為“眼中釘”。

  這樣的人當然知道大唐不會有他的容身之地。

  所以才挺刀犯險,搏一個出路。

  當即燒殺澤州,裹挾青壯,盡起全軍,號稱十萬,浩浩蕩蕩向潞州馳援。

  可惜他的這點能耐在唐軍面前完全不夠看。

  高行周舍棄潞州,引步騎一萬三千人,主動迎戰趙在禮于高平。

  唐軍居高臨下,主動進攻,高行周親領重騎直沖趙在禮牙旗。

  朱友謙、李祐也跟隨左右。

  一個照面,趙在禮的“十萬大軍”煙消云散。

  趙在禮本部三千精銳,在重騎沖鋒下尸橫遍野。

  其本人也掛在高行周的長槍上,一路哀嚎著拖回壺關。

  被亂刀分尸,人頭傳送魏州。

  這個時期的唐軍,在擊敗李存勖之后,已經達到全盛,上至將領,下至士卒,聞戰而喜,皆有建功立業之心。

  趙在禮充其量也就一伙山賊水平。

  返回壺關之后,高行周馬不停蹄,直接進圍潞州。

  李繼韜完全被嚇破了膽,向太原李存霸求援。

  李存霸名字叫的霸氣,膽量卻小的可憐,按兵不動。

  此時他親密的盟友張從武也慫了,坐山觀虎斗。

  西路軍還不是推進最快的。

  李神福在鄆州死扛李存勖近二十萬大軍,名聲大振,現在轉攻義昌、平盧。

  大小軍頭無不望風歸降。

  十天之內,連克貝、德、滄、棣等州,兵威赫赫,北地無人不知,其后,又渡河向南,進攻淄、青。

  劉知俊面前的是硬角兒。

  當年一個鎮州,折了晉軍四員大將。

  可見此城之堅固。

  符習也算是一員良將,反叛之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準備充分,守城得法。

  居然讓一向自負智勇的劉知俊數戰無功。

  在聽聞東西二路的進展之后,劉知俊羞慚無地,親自披甲掄劍,登城搏殺,令族子劉思彬持刀在城下,有退縮不進者,皆斬。

  符習終于頂不住了,被劉知俊攻入城內。

  唐軍破城而入,成德軍仍頑抗不已,依托巷道,藏于民宅,殺傷不少唐軍將士。

  劉知俊惱羞成怒,下令屠城。

  解開束縛的唐軍再無任何顧忌,于城中放火。

  亂軍無藏身之處,與唐軍混戰,終究倒在唐軍的刀矛之下。

  鎮州終于被攻陷。

  劉知俊斬符習等俘虜五千人,以泄心頭之恨。

  不過此戰也造成了不少百姓的傷亡,鎮州城幾乎燒成一座廢墟。

  劉知俊上表請罪。

  在當時的情況下,也分不清誰是軍誰是民。

  不過表面功夫還是要做一下的,罰俸半年。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