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成都城下,近三萬唐軍列陣以待。
“奉陛下詔令,協助蜀中百姓清剿湖南蔡賊,蜀軍上下不可違抗王師!”一眾騎兵圍著成都城吶喊。
成都四城緊閉,沒有任何官方的回應,只有守軍在城上幸災樂禍的看著。
大部分人對唐軍能深入成都城下驚恐不已。
在唐軍沒有表現出攻城欲望之后,守軍逐漸安定下來,他們已經在一次次的潰敗中,被楚軍嚇破了膽,對戰爭的恐懼無以復加。
王建神色莫名的看著城下唐軍。
唐道襲道:“唐楚相爭,我軍得利,大王當整頓人馬,待兩軍廝殺疲憊,可一戰而定!”
建議是好的,只不過周圍的蜀將們人人面有懼色。
一支軍隊的戰力往往體現在氣勢上,城下的唐軍,壁壘森嚴,氣勢如虹,即便站在城墻之上,也感覺到森然的肅殺之氣,比楚軍的狂暴多了幾分不可侵犯的堂堂之氣。
這種氣勢更是體現在每一個士卒臉上。
他們高昂、熱烈、興奮,仿佛即將到來的不是生死大戰,而是一場盛大的——圍獵。
“大王,萬萬不可,唐軍沒有展示任何敵意,與我軍仍是盟友,應該同力討伐楚軍才是,且大王與陛下有姻親之固,不應仇者快親者恨。”
果然,有人站出來為唐軍說話了。
還是他的謀主王先成。
素來雄猜的王建,還能從中聽出另外一層意思,唐軍勝,至少還是個王爺,楚軍勝,恐怕他王家還不知道什么下場。
再看周圍的將領,宗弁、宗儔、宗朗等等義子全都無精打采的。
跟城下的唐軍判若云泥。
王建打了一輩子的仗,軍心如何一看便知,曾經忠武軍的精銳也面有倦色。
他忽然想起宗滌、宗綰等義子起來,如果他們在此,恐怕早就爭先恐后的請戰了。
“成都險固,城中仍有七萬帶甲之士,青壯超過十萬,百姓三十萬,唐楚兩軍加在一起,不過八萬,現在論成敗是不是太早了些?父王可作壁上觀,唐楚兩敗俱傷,是天助我等!”王宗懿陰沉著臉道。
別人投奔大唐或者馬殷,大小也能混個官兒,就連父王王建,投歸大唐至少是個王,他王宗懿就什么都不是了。
利益決定立場。
王宗懿打仗一塌糊涂,從小耳濡目染,在爭權奪利上精明的很。
“先看看再說。”王建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結束了這場紛爭。
王先成又道:“楚軍兵力強盛,大王至少送出一些糧草軍械,向唐軍示好。”
王建眼神一陣閃爍,“你們左翼的那支軍,似乎是我軍?”
眾人遠眺,果見盔甲旌旗局勢蜀軍規制,王建的臉迅速陰沉下來,“好好好,王宗范!”
“我說唐軍怎么能這么快兵臨成都,原來是有內應啊!”唐道襲充滿的目光掃過一眾蜀將。
王宗范其實是真正意義上的王建養子,其母都被收入后宮,連他都歸降唐軍,對其他人的沖擊力可想而知。
王建面色鐵青,王先成不敢再勸了,送糧草軍械一事自然也就黃了。
只不過成都不送,城外卻絡繹不絕的送來補給。
一列列的車隊、驢隊,從西面而來,排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前還插著某某縣、某某鄉的旗幟,甚至還有百姓幫忙伐木、運石、構筑工事。
王建的臉不止是鐵青,而是猙獰起來。
他堂堂蜀王,建個宮殿,這些黔首們一個個推三阻四的,他出征東川,也沒見這些殺才這么踴躍,寧愿躲進深山當野人,也不愿服徭役。
城下熱火朝天,城上一個個面色尷尬起來。
“這些殺千刀的,父王若是趕走馬殷,一定加大賦稅!”王宗懿恨得牙都癢了。
王建父子面帶恨意,不過其他人神色就大不一樣了。
有人若有所思,有人神情嚴肅,有人用眼角余光瞥著王建。
跟這時代大部分節度使一樣,王建從底層一步一步殺上來,幾十年戎馬,未曾受用過榮華,一旦食髓知味,便一發不可收拾,窮奢極欲,蜀中民心早已離散。
這些年,蜀中與大唐在政治、經濟、民生上前所未有的緊密,關中的什么樣子,大唐什么樣子,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而在王建、馬殷和大唐之間,百姓自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可以說,從唐軍踏入蜀中土地,王建就已經大勢已去了。
擺在唐軍面前的,僅僅是如何擊敗楚軍!
當初,呂師周建議利用嘉州的地勢,抵擋住楚軍,然后穩步推進,先收蜀南之地,以為根本。
“蔡賊東來,王建慘敗,蜀中人心惶惶,我軍趁勝而來,士氣正盛,當是大展神威之際,豈能在嘉州縮首縮尾,坐看馬殷攻陷成都?”楊師厚極力反對,分析出馬殷鏖戰涪州、渝州、資州,雖勝,但士卒疲憊,當調動楚軍一同北上成都,令其疲于奔命。
“我軍不戰則矣,一戰當破馬殷,而奪蜀軍之膽氣!”楊師厚語氣堅決,全然不將楚軍放在眼內。
此戰干系太大,楊崇本一時不能決斷。
王宗范進言道:“成都離維州不到三百里,若戰事不諧,可向岷山退卻,沿途州縣,必不敢攔阻,或者可先行打通維州路線,就算眼前失利,只要此路暢通,河隴、關中雄兵可源源不斷攻伐成都。”
楊崇本能有今日,全在他眼光超出常人,很快就看出在成都城下決戰的政治意義,隨即下定決心,“嘉州雖好,但曠日持久,變數太多,我軍皆是北人,不利蜀中氣候,決戰成都之下,破馬殷,便是破王建!”
大軍當即北行。
沒想到事情比預料的順利,沿途得到了百姓的極力擁戴。
就連城池也主動開城。
王建上不能御敵,下不能安民,苛捐雜稅,逼得百姓家破人亡,又擅殺大將,東川皆反,西川一樣早有怨言。
君視民為草芥、民視君為仇寇。
漢唐是華夏子民最慷慨激昂的時代,唐末,君權隕落,百姓從不缺乏反抗精神,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從大秦便是常態。
在一個比爛的大環境,忽然有一個積極向上,不那么腐爛的團體,自然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而蜀中,向來跟大唐聯系緊密。
如果關中是腹心,河隴是雄姓器觀,那么蜀中就是大唐的腰腎,安史攻陷河北,吐蕃攻陷河隴,而大唐不亡,全因蜀中!
大秦得蜀中,橫掃六國。
西魏得蜀中,后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