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兩百一十四章 不謀與眾

  河中物資和人口源源不斷經由興唐府、蒲州一線輸入關中。

  憑現在糧食,勒著點褲腰帶,撐到明年秋收應該是夠了。

  但明年若是來一場真正的大旱呢?

  一場天災毀滅一個國家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算沒有旱災,關中要花多少年積累才能攻略河隴?

  “陛下,兵貴神速,戰或不戰,還請速決!”李巨川看出李曄的猶豫,卻沒有表達任何意見。

  生死大事,不謀于眾。

  李曄望著東南洛陽的方向,茫茫群山遮蔽了他的視線。

  一群白鳥湛藍天空劃動,綠色從天邊翻過群山,漫延至腳邊。

  關中太虛弱了,唐廷太虛弱了。

  曾經的煌煌盛唐,如今仿佛嬰兒一樣蜷縮在關中一隅之地。

  李曄不想拔苗助長,但時不我待。

  汴州霍彥威傳來消息,梁軍進入全面戰略收縮,休養生息。

  這就像一個巨人,暫時收回拳頭,重新蓄力,下一擊將更加狂暴,更加猛烈。

  “全軍進兵新安,攻破洛陽!”李曄馬鞭指向東南。

  唐軍出現在洛陽,本身就是一種勝利,代表天下棋局之上,又多了一個玩家。

  更是一腳踩在朱溫臉上!

  兩萬唐軍轉向東南,穿過莽莽中條山,渡過浩浩黃河,站在陜州土地上。

  兵貴神速,李曄連陜州城都不入,自己為前部,高行周為后部,直奔新安。

  輔軍將輜重從興唐府運達陜州。

  一路急行軍,十日之后,才在崤函古道中抵達新安城。

  當時令周云翼從蒲津渡河時,才四千人,如今浩浩蕩蕩,不下萬人。

  周云翼領著野利景榮、趙擴、杜晏球等一干將校行禮。

  “今次能突襲新安,全賴杜、趙兩位將軍之力。”周云翼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為杜晏球、趙擴請功。

  大半年的時間,杜晏球這塊頑石終于被點化了。

  “趙司馬篤心王事,杜將軍棄暗投明,大唐不會忘了兩位功勞。”杜晏球雖然不是將軍,但此戰之后,以他的功勞,唐軍中將有他一席之地。

  杜晏球、趙擴再次下拜。

  “末將昔日愚蒙,幸得陛下不棄,才能撥云見日。”杜晏球懇切道。

  李曄笑了兩聲,扶起二人,又勉勵了一番。

  如今三萬大軍在手,高行周兩萬軍還在后面,洛陽新安之間再無阻隔。

  “敢問陛下,是要攻占洛陽,還是攻掠洛陽?”周云翼問道。

  “云翼有何妙策?”李曄向來重視周云翼的意見。

  周云翼拱手,年輕的臉上更增幾分成熟,“洛陽為大唐東都,淪落賊手二十余年,若是能收復,必能激勵士民之心,陛下若是要收復洛陽,當早作打算,東有武牢關、南有伊闕、北有孟津,皆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先要之地,我軍若是占領之,汴州縱是十萬大軍也進不來。”

  李曄怦然心動。

  李巨川道:“周將軍深謀遠慮,常人不及,但洛陽孤懸關中之外,離長安遠,離汴州近,三面皆敵,朝廷沒有精力投入此地,更沒有實力在此跟朱溫角力。”

  一語驚醒夢中人。

  周云翼沖李巨川拱拱手,“在下思慮不周。”

  李巨川謙虛回禮。

  唐廷的底子還是太薄了,能占據興唐府、陜州,已經是極限,想要吞下洛陽,就有些自不量力了。

  李曄心中一嘆,還是按原計劃一步一步做大做強吧。

  對于西面、北面的局勢,洛陽城里的張全義隱隱感到不安。

  由于周云翼、杜晏球趁夜奇襲,此刻的洛陽并不知道新安失守。

  一連十天,西去的斥候全都有去無回,讓張全義感到危險在靠近。

  至于虢州的求援,張全義嗤之以鼻,陜虢只是皮毛,而洛陽是腹心,北面傳來的消息,李克用和唐軍已經攻陷河中全境。

  在這個時候,張全義不可能去支援虢州。

  “如此亂世,洛陽依然如世外桃源,使君功不可沒,將來必名垂青史。”張浚由衷贊道。

  一年之前,他自告奮勇,來洛陽游說張全義反水。

  當時大戰連連,河中、陜虢、河陽皆戰火紛飛。

  張浚躲過兵災,隨從皆散,卻沒躲過熊耳山里的土匪,土匪頭子見他一副癆病鬼書生的樣子,身上也沒兩斤肉,連砍他的興趣都沒有,留在山上做了個賬房,曾經大紅大紫的宰相,就這么落草為寇。

  土匪頭子還有志氣,一直想著做大做強。

  張浚混熟之后,被土匪頭子引為天人,成功從賬房提到軍師,更受不住其鼓動,掄起糞叉柴刀,就去打欒川。

  被張全義屯將三下五除二剿滅,土匪頭子當場殞命。

  張浚靠著眼力價,提前跑路,一路乞討,被當成流民抓了起來,送往偃師墾田,差點沒累死在田地里。

  直到有一天張全義到偃師巡視耕種,張浚冒著被砍殺的危險,撲到張全義面前,才脫離苦海。

  不過這一連串遭遇,讓張浚心性內斂了許多。

  “張公謬贊。”面對張浚的夸贊,張全義頗為自得。

  光啟二年,洛陽白骨蔽地,荊棘彌望,民不滿百戶。

  張全義麾下也才百余人,相與保中州城,四野荒草遮天。

  他從部下中選十八人為屯將,每人發給一面旗一張榜,到周圍十八縣的殘存墟落樹旗張榜,招撫流民,勸耕農桑,恢復生產,其本人更是親自耕種,被拜把子兄弟李罕之稱為種田叟,十年過去了,洛陽才有如今的景象。

  “洛陽安寧來之不易,只可惜四方不靖。”張全義眉頭緊皺起來。

  張浚眼珠子轉了轉,道:“即是如此,使君當作早圖。”

  “如何早圖?”張全義目光閃閃。

  張浚張了張嘴,心中說辭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張全義看似長相忠厚,但張浚沒有忘記他是從黃巢軍中一步步殺上來的,連刻臂為盟的李罕之都栽在他手中。

  一句話說錯,他張浚的腦袋很可能就掉在這洛陽城里。

  今時不同往日,以前張浚是唐廷宰相,深受昭宗信重,一連串的打擊之后,張浚也漸漸擺正了自己的位置。

  “方今天下大亂,兵強馬壯者為雄,使君當招募士卒,整訓新軍,以備不時之虞。”

  張全義苦笑一聲,他何嘗不是如此想的,只不過這么做了,汴州會怎么想?

  眼下洛陽想長治久安,還得依靠汴州這棵大樹。

  兩人各懷心思,有一句沒一句閑談。

  堂外一斥候慌慌張張闖入,“報使君,新安城中三萬大軍正向洛陽而來。”

  張全義、張浚從軟塌上驚起。

  “什么!”

  請:m.biqiuge8

無線電子書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