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87章 形而上學,我思故我在

無線電子書    我真不是法爺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然而,與預想中的截然相反,對方并沒有回應。

  仿佛這一位雀占鳩巢的“林奇”比他更清楚反派死于話多的道理,半句屁話都沒有地操控著周遭的能量流,將其逸散開來,用以控制諸多法師學徒們。

  整個步驟一環扣一環,對方從頭到尾都成竹在胸。

  林奇也漸漸發覺,他除了意識的麻痹之外,連帶著與身軀的聯系也越發薄弱。

  每次對身體的呼喚,都如同斷軸的風箏,只能目送遠去。

  直到反饋不再,外界聯系完全斷絕。

  記憶宮殿變得灰暗而不帶有絲毫色調,成為意識海中真正的孤島與永恒的監牢時,虛空中才傳來一聲回復。

  “你說?”

  此時“絕對理性人格”已經徹徹底底地掌握了他的身軀,卻依舊穩如老狗,仿佛棋盤必須走到將死那一步才肯開始裝逼。

  察覺到牽制力削弱,自身思維多少恢復些許后,林奇反問道。

  “雖說你徹底掌握了的身體,但此刻我依舊在這記憶宮殿里自由行走,說明你雖然能夠使用記憶宮殿的能力,但也還沒做到了如指掌的地步。”

  “哦?”虛空中仿佛傳來一絲興趣。

  雖說自己當著大庭廣眾激活理性人格,但林奇天生不是那種等待救援的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前世他一位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親戚,啥都沒教,唯獨教會了林奇一件事——天下沒有難送的禮物,唯一送不出的原因就是別人看不上,對不對路子。

  同樣,只要擊中“真理之門”的薄弱處,對方同樣會伴隨自己起舞。

  既然真理之門必須要自己同意才能夠占據位置,就說明它也按照某個“流程”在走,同樣會遵守規則。

  “所以,我和你賭記憶宮殿的最終掌控權。按照他們說的,你的時間也很緊,我徹底把記憶宮殿作為籌碼,和你賭一把。”

  “我這邊賭注就是你身體的控制權?”虛空聲音譏笑道,“可是你這個算盤也太好了,問題是,我為何需要同意呢?”

  “很簡單。”林奇的語氣變得越發堅定。

  “就賭,我知道你不知道的內容。”

  “你如此未免太自信些,我是能夠看到你意識海里所想的一切,他們就倒映在地上,就寫在你的臉上。”虛空中的聲音嘲諷道。

  他本身就是世間最大的知識合集。

  林奇這番舉動,相當于明牌打斗地主,太自不量力。

  “就一個字,賭不賭,不用這么婆婆媽媽。”林奇嘲諷道。

  確實對方可能回答出他并不懂的題目。

  但是林奇變態就變態在,除非特意回顧,否則他一時半會也不太回想得起自己的問題。

  只要他自己都不知道,對方就不可能進行判斷。

  “好!”忽然對方一聲令喝道。

  林奇默默點頭。

  現在而言,對方都上鉤了,剩下的就看自己的發揮了。

  曾經的舊電腦,在遇到一些死循環時,便會變得很卡,整個程序占據了計算機的所有運轉資源。

  而做到這點,最適合莫過于“思想實驗”。

  曾經駱天擎法師,靠著一個“洛可的蛇妖”思想實驗,輕易地占據了關鍵位置。

  現在的林奇同樣需要這點。

  他深深呼吸后,緩緩平復情緒說道。

  “如果有一位瘋了的法師,將一個人的大腦從人體中取出,放入裝有營養液的容器中。大腦的神經末梢連接這儀式法術,并且法術也按照設定向大腦傳遞訊息,讓他保持一切正常的幻覺。”

  “看似眼前的人、物、天空都存在,自身記憶、感覺也都可以輸入,或者截取,還能感覺到自己剛剛聽到這種荒唐的文字。”

  “假設便是,你如何確定你不是在這種困境之中?”

  從古至今,并不止一位先哲考慮過這個問題,它擁有諸多的思想模型——

  莊周夢蝶、印度教的摩耶、柏拉圖的“地穴寓言”、笛卡爾的“惡魔”和“我思故我在”…

  林奇一口氣說完后便忍不住松了口氣。

  曾經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歷史》便提出了這個著名的“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為的便是反駁懷疑論與不可知論。

  反倒是后人認為這個例子是在為那兩者提供了新的論證。

  不過正是因為它的迷人之處,還延伸了不少電影,如《黑客帝國》、《源代碼》、《盜夢空間》…

  林奇將自己的思維頻率降到最低,甚至不去思考。

  “你這個問題很有趣。”

  忽然間,虛空的聲音變得韻律有致,充滿節奏,如同鋼琴聲鳴奏而起。

  林奇抹了抹冷汗。

  沒法子,第一波“夢境侵襲”、第二波便是法師之路挑戰“玻璃城堡真偽”、第三波是對方拉他回去的“地球最后一天”。

  林奇再愚笨都很難不想起這個例子來,偏偏它有無比切合一點。

  懷疑論是希臘哲學的一個流派,大約創立在公元前3世紀初,一直延續到公元3世紀。

  懷疑論則對人能否發現真理既不加以肯定,也不加以否定,持一種懷疑的態度。

  所以懷疑論是對客觀世界和客觀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認識表示懷疑的學說。

  直接劍指“真理之門”的存在性!

  你來拿我身體,我便拆你老家!

  曾經的林奇望著魔獸對戰時便是這種玩命的互換打法,此刻對著真理之門這種無法匹敵的存在,更是將這種堅韌發揮到了極致。

  “那你能夠告訴我,你的想法么?”

  “你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變化系與幻術系的終極之問。”

  事關重大,真理之門仿佛多了一絲自我懷疑,并不復最初的堅定。

  林奇總算喘了口氣。

  懷疑論眼中,像是物理學、天文學、化學這種因為存在于外部世界,很可能本質上都是不存在的事物,正如缸中之腦一般,都是“描繪”的事物,自然這種只是的對象就是虛假的。

  正如問題的根源,必須追溯到所有事物最開端的苗頭。

  林奇所問的,已經不再是“缸中之腦”的問題。

  而是何謂“存在”的問題。

  而形而上學,正是研究世界本源的學問,所以它也是第一哲學。

  泰勒斯認為宇宙的基本成分是水。(西方第一位哲學家)

  阿那克西美尼認為是空氣。

  赫拉克利特認為是火。(辯證法的奠基人,提出“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齊諾弗尼斯認為是土。

  恩培多克勒耍滑頭,雜糅后提出“水、火、土、氣”四元素學說。

  德謨克利靠著思辨認為世界是最基本不可再分單元組成,所用詞正是后世的“原子”。

  隨后柏拉圖把世界分成“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現實中的馬會死,人腦中的馬則永恒不變。

  其后亞里士多德橫空出世,看著眾人一直在有形的世界里瞎混混,直接指向問題根源——

  什么是存在?

  存在的最終原因是什么?

  亞里士多德對物質的研究整理成physics(物理學),對存在的思考整理成metaphysics(形而上學)。

  林奇的抬起雙眸,正視前方。

  亞里士多德后整個“形而上學”的發展便停滯不前,直到法國人笛卡爾,就是那位以“心型曲線”在普通人中知名的大佬,正式提出——

  想弄清存在,必須先明白,我們是如何認知世界。

  從此古典哲學正式走向現代哲學。

  林奇漸漸在腦海里梳理整整段過往,尤其是《第一哲學沉思集》的整個論證過程,如何從證明“我存在”再到證明“外部存在”。

  “能說說么?如果有價值,我可以將使用權交還給你,甚至給與你更高的恩賜。”虛空中的聲音說道,仿佛也在期待著。

  “如果你的理念正確,日后你在變化系以及幻術系的突破,將會是無可比擬的突破速度,甚至一窺那傳奇之上的風景也未必沒有可能,這也是魔法給與你的恩賜。”

  它等待著一番不同尋常的見解。

  而林奇望著虛空的眼神,漸漸變得犀利而堅定。

  什么變化系、什么幻術系,什么傳奇之上,都被他望到腦后。

  他仿佛回到了那個高中碎月,在文理分班之前,看著政治書籍,心生無比好奇之下,硬著頭皮先從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開啃,后面再掃蕩各方…

  仿若窗外蟬鳴,枝丫搖曳,頭頂風扇吹拂熱風,更唯恐起掉落下來。

  林奇慢慢開口道。

  “懷疑一切后,唯一無法懷疑的便是懷疑本身。如果我懷疑我在懷疑,那還是說明我在懷疑。因此懷疑本身,是無法被懷疑的。”

  “我懷疑便是我在思考,我可以沒有身軀,但我不可能沒有思維,所以——”

  “我思故我在!”

  林奇擲地有聲地大喊出來。

無線電子書    我真不是法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